大雁塔唐代内嵌石碑厚度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唐永微三年(公元652年),为保护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舍利,高僧玄奘在西安市城南的大慈恩西院修建了一座砖表土心、印度窣堵坡式五层塔,命名为雁塔。此塔于五十年后倾圮,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武则天于旧址上重修翻建,改形制为七层阁楼式塔。后经历代修缮,形成雁塔今貌。为与小雁塔区别,称之为大雁塔。[1]
  塔底层南门洞两侧砖龛内分别嵌有《大唐三藏圣教之序》碑(以下简称《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以下简称《记》碑)。两碑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其中《序》碑置于西龛,碑文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自右向左竖向排列,;《记》碑置于东龛,碑文由唐高宗李治(撰文时在春宫作太子)撰文,自左向右竖向排列。[2]两碑均由唐代著名书法名家褚遂良书丹,规格形制相同,碑头为蟠螭圆首,碑身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唐碑典型形制),碑座呈方形,通高337cm,碑面上宽86cm,下宽100cm,。这两通唐碑是研究大雁塔相关历史、玄奘生平及唐代书法的珍贵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