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创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这个手机是我的”“那个mp4是我的”“家里的遥控器是我的”“自修室的那个座位是我的”“这次考试第一名,一定是我的”“这次比赛,冠军一定是我的”“大陆的最南端,是我的故乡”“地图上那个像金鸡一样的图形,是我的祖国”……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会与见解呢?请以“我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根据原材料的提示,对“我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私、炫耀”,属消极层面;二是“自信”;三是“自豪”。这三个层面,是从“我的”性质上来分析的,围绕这三个层次,考生可以选其一点,把文章写深写透。当然,还可以直接围绕“我的”,写出考生自身的体会与见解,比如,既然“我的”是一种自私行为,我们可以立意为“将‘我的’变为‘我们的’”;也可以围绕“自信”这一点,立意为“将‘我们的’变成‘我的’”;还可以直接谈对“我的”的看法,比如不能什么都认为是“我的”,要学会真正拥有,立意为“有内涵才是‘我的’”,等等。
写好此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不能围绕“我的”随意组词来写,比如写成“我的朋友”“我的价值”“我的信念”等,中心自然落到后面的“词语”上去了,自然本文也就偏题了,应在三类文或三类文以下赋分,这是不容易把握本题写作的难点;二是文章材料的选择问题,本题是写“我的”,很多考生只是围绕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写,缺乏典型的材料和有说服力的证明,容易陷入一种思维狭窄、就事论事的肤浅境地。其实,围绕现实生活,还是有很多事例可选取的,比如“抄袭门事件”,把不是“我的”文章,抄袭过来,说成是“我的”;比如一些贪官,把本不属于“我的”利益,占为“己有”;比如为了“我的祖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壮举等,都可以成为议论文选材的范围。所以,打开文章的思路,是写好本文的另一大难点。
【优秀例文】
说“我的”
■湛江市第一中学 张文君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苏轼对“我的”理解。
然而,难道就只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吗?当然不是。
说“我的”,首先是一种敢于争取,努力争取的姿态。
像马克·施皮茨,这个曾在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之前夸口要夺6枚金牌,结果却无子进账,沦为天下人笑柄的人。就当大家都以为他该学会收敛的时候,他却再次站出来扬言道:“我下次要拿七枚金牌!”除了前俯后仰的耻笑外,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当然也没有人知道他那四年是怎么过的,人们知道的只是四年后的马克,就真的被挂了七枚游泳金牌在脖子上,扬眉吐气地向着全世界的闪光灯微笑。正是四年前马克那个“我的”的宣言,使那七枚金牌在四年后真的变成了“我的”。
而我们呢?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不敢说“我的”。我们不敢说,这次的年级第一是“我的”;我们不敢说,这次的满分状元是“我的”;我们不敢说,我们梦想之树结的那个果实,就是“我的”。我们不敢说,是因为我们心虚、懦弱,想留一条后路给自己,并告诉自己,我只是在试一下而已,不成功也不要紧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成不了马克,成不了那个自己创造机会让自己背水一战,追求梦想的马克。
难道“我的”仅仅是为了让“吾与子所共适”么?不是的。
说“我的”,还是一种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勇于承担责任的姿态。
我们常常听见人们说“这个手机是我的”,“这个位置是我的”,而很少听见“这是我的责任”,“这个烂摊子是我的”。前者只是一种索取,而后者则是一种承担。我们总是善于索取,而忘记了承担。
我们要学顶着癌症为“我的祖国”服务了十四年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我们要学在战胜的新闻稿上归功于全体士兵的浴血奋战,在失败的新闻稿上归咎于自己的个人指挥失误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总统之所以为总统,不在于风风光光地做国家标志,而在于为国家奉献一生;将军之所以为将军,不在于威风凛凛地指挥军队,而在于在最后一刻还能与战士们同生共死。他们都用行动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我的国家”与“我的军队”,那就是,你只有真正地为这样东西付出了,这件东西才真正是“你的”。
鼓起勇气,大声说出“我的”吧!那才是一种敢于争取、敢于承担的姿态。
【点评】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切入点选择得好,从苏子的《赤壁赋》中生发,谈自己对“我的”的看法,具有驳论文的一般特点。文章围绕“敢于争取、敢于承担”来写“我的”,中心突出,层次清楚,援引材料也典型深刻,非常具有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这个手机是我的”“那个mp4是我的”“家里的遥控器是我的”“自修室的那个座位是我的”“这次考试第一名,一定是我的”“这次比赛,冠军一定是我的”“大陆的最南端,是我的故乡”“地图上那个像金鸡一样的图形,是我的祖国”……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会与见解呢?请以“我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根据原材料的提示,对“我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私、炫耀”,属消极层面;二是“自信”;三是“自豪”。这三个层面,是从“我的”性质上来分析的,围绕这三个层次,考生可以选其一点,把文章写深写透。当然,还可以直接围绕“我的”,写出考生自身的体会与见解,比如,既然“我的”是一种自私行为,我们可以立意为“将‘我的’变为‘我们的’”;也可以围绕“自信”这一点,立意为“将‘我们的’变成‘我的’”;还可以直接谈对“我的”的看法,比如不能什么都认为是“我的”,要学会真正拥有,立意为“有内涵才是‘我的’”,等等。
写好此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不能围绕“我的”随意组词来写,比如写成“我的朋友”“我的价值”“我的信念”等,中心自然落到后面的“词语”上去了,自然本文也就偏题了,应在三类文或三类文以下赋分,这是不容易把握本题写作的难点;二是文章材料的选择问题,本题是写“我的”,很多考生只是围绕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写,缺乏典型的材料和有说服力的证明,容易陷入一种思维狭窄、就事论事的肤浅境地。其实,围绕现实生活,还是有很多事例可选取的,比如“抄袭门事件”,把不是“我的”文章,抄袭过来,说成是“我的”;比如一些贪官,把本不属于“我的”利益,占为“己有”;比如为了“我的祖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壮举等,都可以成为议论文选材的范围。所以,打开文章的思路,是写好本文的另一大难点。
【优秀例文】
说“我的”
■湛江市第一中学 张文君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苏轼对“我的”理解。
然而,难道就只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吗?当然不是。
说“我的”,首先是一种敢于争取,努力争取的姿态。
像马克·施皮茨,这个曾在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之前夸口要夺6枚金牌,结果却无子进账,沦为天下人笑柄的人。就当大家都以为他该学会收敛的时候,他却再次站出来扬言道:“我下次要拿七枚金牌!”除了前俯后仰的耻笑外,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当然也没有人知道他那四年是怎么过的,人们知道的只是四年后的马克,就真的被挂了七枚游泳金牌在脖子上,扬眉吐气地向着全世界的闪光灯微笑。正是四年前马克那个“我的”的宣言,使那七枚金牌在四年后真的变成了“我的”。
而我们呢?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不敢说“我的”。我们不敢说,这次的年级第一是“我的”;我们不敢说,这次的满分状元是“我的”;我们不敢说,我们梦想之树结的那个果实,就是“我的”。我们不敢说,是因为我们心虚、懦弱,想留一条后路给自己,并告诉自己,我只是在试一下而已,不成功也不要紧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成不了马克,成不了那个自己创造机会让自己背水一战,追求梦想的马克。
难道“我的”仅仅是为了让“吾与子所共适”么?不是的。
说“我的”,还是一种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勇于承担责任的姿态。
我们常常听见人们说“这个手机是我的”,“这个位置是我的”,而很少听见“这是我的责任”,“这个烂摊子是我的”。前者只是一种索取,而后者则是一种承担。我们总是善于索取,而忘记了承担。
我们要学顶着癌症为“我的祖国”服务了十四年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我们要学在战胜的新闻稿上归功于全体士兵的浴血奋战,在失败的新闻稿上归咎于自己的个人指挥失误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总统之所以为总统,不在于风风光光地做国家标志,而在于为国家奉献一生;将军之所以为将军,不在于威风凛凛地指挥军队,而在于在最后一刻还能与战士们同生共死。他们都用行动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我的国家”与“我的军队”,那就是,你只有真正地为这样东西付出了,这件东西才真正是“你的”。
鼓起勇气,大声说出“我的”吧!那才是一种敢于争取、敢于承担的姿态。
【点评】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切入点选择得好,从苏子的《赤壁赋》中生发,谈自己对“我的”的看法,具有驳论文的一般特点。文章围绕“敢于争取、敢于承担”来写“我的”,中心突出,层次清楚,援引材料也典型深刻,非常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