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初中思品课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六法”:
一、问题过渡导入法
例如在讲“如何讲礼貌”一站时,可组织学生先复习“什么是礼貌?讲礼貌有什么重要性”。这种导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既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又起到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既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二、热点新闻导入法
热点新闻导入法具有新鲜、真实等特点,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神舟七号”和“嫦娥二号”发射升空的图片和资料。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战略。
三、名言警句导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用其做引言,既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又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讲“积极融入社会”时,可通过这些名言导入新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在被感染的同时,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游戏表演导入法
游戏表演运用于思品课堂上,是一项新鲜又刺激的活动,学生会乐意接受并参与其中。教师可针对场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可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讲“结识新朋友”时,可根据课本中的“思想驿站”,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做“心手相牵”的人环游戏。通过游戏表演导入新课,既轻松活跃,又生动有趣。
五、历史典故导入法
这种方法容易给人以启迪,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讲“相互尊重”时,可叙述“晏子使楚”的典故;讲“孝敬父母”时,可叙述“破冰求鲤”的典故。这种导入方法,轻松有趣,易于接受。
六、歌曲演唱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我爱我班”时,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唱《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新课。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追求趣味性。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教师运用好得,能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城关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问题过渡导入法
例如在讲“如何讲礼貌”一站时,可组织学生先复习“什么是礼貌?讲礼貌有什么重要性”。这种导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既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又起到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既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二、热点新闻导入法
热点新闻导入法具有新鲜、真实等特点,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神舟七号”和“嫦娥二号”发射升空的图片和资料。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战略。
三、名言警句导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用其做引言,既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又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讲“积极融入社会”时,可通过这些名言导入新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在被感染的同时,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游戏表演导入法
游戏表演运用于思品课堂上,是一项新鲜又刺激的活动,学生会乐意接受并参与其中。教师可针对场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可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讲“结识新朋友”时,可根据课本中的“思想驿站”,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做“心手相牵”的人环游戏。通过游戏表演导入新课,既轻松活跃,又生动有趣。
五、历史典故导入法
这种方法容易给人以启迪,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讲“相互尊重”时,可叙述“晏子使楚”的典故;讲“孝敬父母”时,可叙述“破冰求鲤”的典故。这种导入方法,轻松有趣,易于接受。
六、歌曲演唱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我爱我班”时,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唱《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新课。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追求趣味性。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教师运用好得,能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城关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