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师资贫乏、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师资源利用率不高,是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的总体现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学校也能顺利实践新课程,把学科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加强教研组内的学术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型教研组”与传统的教研组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是否强调团队意识上。传统的教研组在功能上更多强调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而“学习型教研组”则更多的是强调教研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慧开发,强调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使教师在工作研究中获得工作绩效与个人成长的“双赢”。
学习型教研组是指通过培养学校教师群体的学习研究氛围,充分发挥同学科教师群体研究能力而建立起的一种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以教科研为基础的组织,建设学习型教研组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基础,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是创建校本教研的基层平台。“以校为本”把学校作为培养教师群体的阵地;“以组为点”,把教研组作为培养教师群体的基点。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题研究、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校营造学术探讨与学术批评的文化氛围。
建立三级教研组制度网络
结合我区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调研后,我们顺应要求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一级教研网是建立区中心教研组:2006年初我区建立了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个学科中心教研组;2007年又成立了小学九个学科区级中心教研组。组长由学科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担任,每个中心校和直属中学选派九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要求每个中心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活动。中心教研组成立之初,我们请高校和上级教研部门专家对教研组成员进行培训,摸索出了观摩课堂教学和观摩教研组活动的基本模式。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首先观摩该校学科教研组活动,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和实效性为对象展开讨论,加强对基层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指导。二级教研网是成立中心校连片教研组。由于范围小,这种连片教研形式不仅具有区级中心教研组的功能,同时活动开展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三级教研网是基层学校内的各学科教研组,它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很多功能都需要通过它来体现,也是我们开展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最终目标。
普及教研活动案例性研究是形成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途径
案例式教学研究强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开,强调教师间的合作,强调行为连环跟进。一线教师有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支撑,安排他们外出学习理论又不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别人的案例进行模仿、尝试、探索、实践,最后为己所用。我们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征集书面案例,汇总成《学习实践创新》一书,然后发到学校教研组进行研讨学习;还有一种方式是征集音像案例,再进行推广和学习。两年实施下来效果很好,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可以保证学习型组织的快速形成
为了创建学习型教研组,营造学习型共同体,颍州区教育局2007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加强中小学学习型教研组制度建设评估方案》,对教研活动形式和实效性等都作了评估说明,目的在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准备启动五年优秀教研组建设工程,计划五年共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各100个,以及十佳教研组和十佳教研组长各50个,以这种方式来增强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有效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通过学习型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我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氛围更浓了,大众的科研意识更强了,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文化重塑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品尝着艰辛,也收获着快乐。
“学习型教研组”与传统的教研组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是否强调团队意识上。传统的教研组在功能上更多强调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而“学习型教研组”则更多的是强调教研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慧开发,强调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使教师在工作研究中获得工作绩效与个人成长的“双赢”。
学习型教研组是指通过培养学校教师群体的学习研究氛围,充分发挥同学科教师群体研究能力而建立起的一种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以教科研为基础的组织,建设学习型教研组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基础,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是创建校本教研的基层平台。“以校为本”把学校作为培养教师群体的阵地;“以组为点”,把教研组作为培养教师群体的基点。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题研究、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学校营造学术探讨与学术批评的文化氛围。
建立三级教研组制度网络
结合我区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调研后,我们顺应要求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一级教研网是建立区中心教研组:2006年初我区建立了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个学科中心教研组;2007年又成立了小学九个学科区级中心教研组。组长由学科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担任,每个中心校和直属中学选派九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要求每个中心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活动。中心教研组成立之初,我们请高校和上级教研部门专家对教研组成员进行培训,摸索出了观摩课堂教学和观摩教研组活动的基本模式。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首先观摩该校学科教研组活动,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和实效性为对象展开讨论,加强对基层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指导。二级教研网是成立中心校连片教研组。由于范围小,这种连片教研形式不仅具有区级中心教研组的功能,同时活动开展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三级教研网是基层学校内的各学科教研组,它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很多功能都需要通过它来体现,也是我们开展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最终目标。
普及教研活动案例性研究是形成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途径
案例式教学研究强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开,强调教师间的合作,强调行为连环跟进。一线教师有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支撑,安排他们外出学习理论又不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别人的案例进行模仿、尝试、探索、实践,最后为己所用。我们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征集书面案例,汇总成《学习实践创新》一书,然后发到学校教研组进行研讨学习;还有一种方式是征集音像案例,再进行推广和学习。两年实施下来效果很好,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可以保证学习型组织的快速形成
为了创建学习型教研组,营造学习型共同体,颍州区教育局2007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加强中小学学习型教研组制度建设评估方案》,对教研活动形式和实效性等都作了评估说明,目的在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准备启动五年优秀教研组建设工程,计划五年共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各100个,以及十佳教研组和十佳教研组长各50个,以这种方式来增强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有效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通过学习型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我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氛围更浓了,大众的科研意识更强了,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文化重塑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品尝着艰辛,也收获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