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山区优质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 :中国农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大多数旱地麦区小麦生产不同程度地受水分和养分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旱地小麦生产,必须采用与旱地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使旱地小麦能够得以正常生长发育,做到稳产高产,本文主要探讨旱山区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关键词:旱山区;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可概括为有效的蓄水保墒耕作制度、迅速提高地力的施肥技术、培育壮苗的播种技术、高产低耗的群体结构、利用抗旱耐瘠与抗旱耐肥的优良品种。蓄水保墒的措施主要是实行轮作,实行深耕与少耕相结合,开挖高产沟等措施;提高地力的措施主要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肥配合,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集中施肥等;培育壮苗主要是施足基肥、足墒下种、精选种子,在最佳播期内下种等措施,注意不可早播或晚播,同时注意在适期范围内抢墒不等时等问题;群体结构的调节主要通过播量、施肥等措施解决;品种选择上注意旱薄地选抗旱耐瘠品种,旱肥地选抗旱耐肥品种。之外,要适时搞好中耕、镇压、锄划、借雨雪施肥、防治病虫害工作。
  1 选用抗旱耐瘠的优良品种
  抗旱耐瘠的优良品种是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抗旱品种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叶片较小、穗下节长的特点,其发育前期较慢而稳健,后期灌浆快,对肥水的要求低,落黄好,不早衰,因此在旱地种植受水分亏缺的影响较小,易达到稳产高产。抗旱品种对肥力的要求也有差别,可分为抗旱耐瘠品种及抗旱耐肥品种。瘠薄旱地,尤其是丘陵旱薄地,其選用品种还要有一定耐瘠薄能力,生长繁茂,抗冻性强。土层深厚,施肥多,地力好,有可能获得高产的旱地,要求种植的品种抗旱抗倒,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2 建立蓄水保墒的田间耕作与管理体系
  主要是合理轮作倒茬及精细整地、蓄水保墒,生育期间适时划锄镇压、覆盖,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这是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我国北方旱作麦区的“种麦要靠八、十、三场雨”的农谚,是指农历8月的播前底墒雨,10月的麦苗分蘖盘根雨,翌年3月的拔节孕穗雨。这三场雨与冬小麦产量有密切关系。旱作麦区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集中在夏季。如何把三场雨蓄纳起来,做到伏雨秋用,秋雨春用,春雨夏用,是旱地冬麦增产的重要环节。综合我国各地旱作经验,旱作麦地的土壤耕作采用浅耕灭茬,深耕蓄墒,耙耱收墒,播前细整等措施。
  3 培肥地力,合理施肥
  旱作麦地,土壤干旱,养分少,土壤结构不良,增施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达到“以肥调水”,增强小麦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根据旱地小麦实际情况,旱地小麦施肥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长,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供肥能力。旱薄地有机质含量低,增施有机肥显得更加重要,但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小麦产量有困难。有机肥肥效慢,因此应适当配施无机肥,以无机促有机,增强有机肥的肥效;~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 000~2000千克。(2)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低产麦田,既缺氮,也缺磷、缺钾,单施氮肥或磷钾肥,营养比例失调,不能充分发挥肥效。氮、磷、钾配合施,可保持营养平衡,互相促进,显著提高肥效。据试验,麦田适宜的氮与磷配合比以l:(0.7~1)为好;一般每667平方米旌纯氮10千克左右,并配合相应量的磷、钾肥。(3)轮作倒茬,增肥养地。合理轮作倒茬是一种生物养地法。采用合理轮作倒茬和夏播1年生豆科绿肥,可有效地培肥地力。作为小麦的良好前茬作物有夏播大豆、豌豆、绿豆、花生、油菜等作物;夏种一年生豆科绿肥,如田菁、柽麻、草木樨、毛叶苕子等,能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养分,对小麦增产作用十分显著。(4)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旱地因不能浇水而影响,追肥效果,改分次追肥为一次底肥,已被许多地方证明是一条有效办法。据试验,采用粗肥、磷肥、碳酸氢铵一次底施,比分次追肥增产10%左右;因此,旱薄低产麦田施肥应提倡采取“一炮轰”的1次集中施肥法;但是,在底墒充足、播种较早、土壤较肥或旅肥较多的情况下,采用“一炮轰”的办法施肥,可能使苗期营养生长过旺、冬前群体失控,使有限的土壤水分和养分过早消耗殆尽,导致后期早衰,达不到增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调节播期,适当减少播种量等措施控制冬前群体发展,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
  4 建立高产低耗的小麦群体结构
  通过适期适量播种,控群体大小,既要防止冬前过旺,养分消耗过多,使后期早衰,又要防止前期苗小体弱。总之,要合理调控群体发展,为高产奠定一个良好的群体基础。
  5 加强田间管理
  旱地小麦田间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墒防旱。生长期间的保墒措施是,正确运用中耕和镇压。中耕应在雨后及早春土地返浆时进行。镇压工作则多在播后及早春表土干后进行。当耕层坷垃过多,土壤空隙大,早春管理可采取中耕与镇压相结合,先镇压,后中耕。旱地小麦,在底肥未施足时,也可追施氮肥和磷肥。但追肥须早追,尽量在冬前或早春,抓住地表墒情较好时深施埋严。
  6 结论
  旱地小麦的产量高低,水是最大的限制因素,其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和土壤保水率成正相关,因此,一切栽培技术措施都应从节水,保水出发,本文将结合旱山区优质小麦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对甘肃地区小麦栽培和种植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卜晓静. 优质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3,02:98.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我公司φ5.2m×61m两档超短窑由原湖北水泥工业设计院(现中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5 500t/d,配备nSP系统选型规格较大且为六级双系列结构,其中C1为4×φ5.5m
种子发芽率是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是影响种子质量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发芽试验对种子生产经营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最高的种子发芽率除了与种子的遗传特性有关系之外,发芽环境也是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现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种子检验人员参考。  1 外在因素  1.1 水分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指纹识别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有人预言,指纹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因此,有人将指纹技术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