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来源 :名城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变电站作为电网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电网系统的结构、输电等方面都具有影响力,智能化的发展促使变电站再一次提升了自动化的重要性,并且在智能化变电站的基础上,引进自动化系统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变电站的无人看守。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准确度,还提升了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1、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述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自动化系统也开始在智能变电站中得以广泛应用,在自动化系统中,各项关键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障着自动化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1.1总配与分配。智能变电站中的总配即总体配置,其可实现变电站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变电站的各项命令统一执行,例如:自动化系统可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实现信息的统一储存,为变电站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分配即是自动化系统中各项设备的配置,最主要的是监控设备的配置,其可实现对变电站的集中监测和控制,因此监控设备的配置比较高。
  1.2监控系统。自动化的监控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掌握基础运行信息,实现无人看守,其包括主系统和辅助系统,例如: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的方式,掌握变电站的基础动态,利用自动系统,减少变电站的人力投入。
  1.3自动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够完成变电站中所有设备及相匹配参数的配置,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
  2、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2.1跳合闸的接点检测技术
  智能变电站中的接点检测技术是基于合闸预置的技术实现的,通过集成智能组件实现这一效果。在这一技术模块中,跳闸回路是由两个跳闸出口接点和跳闸控制的监视电路构成的,通过这一结构和控制电源以及断路器的联结,在断路器进行合闸预置操作的时候可以及时对两个接点都进行相关的房做检测,从而实现对电路问题的及时诊断以及防止相关的误操作,是智能化电路与传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完美结合,而且这一技术的出现还完美地解决了电器二次回路状态检修的相关问题,是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大跨越。
  2.2共网传输技术
  智能化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按照“三层二网”的结构设计,其中,过程层采用的是SV+GOOSE+IEEE的共网方式,对共网模式进行分析,重点在于数字化保护方面,对相应的网络通信同步技术进行研究;将相应的智能终端安裝在开关的端子箱内,实现开关的智能化;GOOSE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的保护有启动失灵保护、母线的差动保护、变压器的跳闸保护等等。在变电站中,对故障录波采用的是合并单元计数器对电网故障进行分析,由于交换机网络在通信的过程中,会出现比如延时、中断、抖动等干扰因素,会对故障的录波分析产生影响,使得结果与实际之间存在偏差。
  2.3互感技术
  系统中的互感技术建立在电子设备基础上,实现变电站部门模块的数字化控制,一般系统中的互感技术采用回路设计的方式,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单元、远端处安装互感装置,同时利用全光纤装置保护母线,利用组合型装置保护除母线以外的变电站线路,以互感和模拟互感的方式,在保障变电站线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自动化的控制。综上所述,自动化系统中关键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益,不仅节约了我国对电力事业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还促使智能变电站朝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可见,关键技术的应用对智能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发展有一定实际意义。
  2.4同步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当中,时间同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智能变电站一般采用电子式的互感器,所以当智能变电站当中的重要部分的时钟不同步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产生故障判定,从而将整体系统进行闭锁处理。通过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分析可得,一般合并单元失去同步的原因是系统中的为行驶中同步装置的时间输出部分出现了故障。所以时间同步系统的相关设计应该从卫星时钟源的输出部分出发,使得时间信号在智能变电站系统内能够顺利接收和传输。一般来说,通信同步系统需要对卫星时钟源信号进行主动捕捉,在没有捕捉到的时候采用自带的RTC系统提供秒脉冲,当卫星时钟源信号被捕捉到的时候,则优先采用卫星时钟源信号,当接收信号或者信号传输出现相关问题的时候,要进入相关的“平稳调整”模式进行过度,在这一调整过程中要把调整时间精确到微秒级,并且采用双卫星时钟源的方式作为突发情况下的备份,设定时钟源的优先级以统一相关的时间设置部分。
  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的改进
  3.1传输技术中的改进点
  当前自动化系统主要依托于光纤完成传输任务,由于光纤自身传输有力有限,这也对自动化系统的传输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存在大量通信信息停滞的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通信概念,利用网络通信对通信进行传输和验证,在解决传输技术通信限制的同时,还能够为检修人员提供可靠的设备运行信息,为其检修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3.2互感技术中的改进点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互感装置在获取信息实行保护行为之前,都必须实行远距离供电,大幅度降低了互感技术的时效性,同时还会降低互感装置的使用寿命,为保障互感技术在使用中的准确性,可预先测量互感装置的功率,进而匹配相应的阈值,实际互感装置工作时,可以保持在合理的功率下,有效避免了远距离供电。
  3.3同步技术中的改进点
  在数字保护中,通信同步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一旦数字保护通信失去同步,将会导致保护的闭锁,同时,合并单元有可能出现误动。通常情况下,在变电站中,常规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都有可能被使用,主变压器的不同电压侧各保护都需要依靠合并单元来采样收集以及分发,而传统的互感器保护采样不需要这一环节。新设备的使用会带来延时问题,这对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对时精度都有很大影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有效的提升了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掌握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使其更好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探讨[J].王琳,权宪军,刘海波,张洪彬.供用电.2016(07).
  [2]110kV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许伟国.供用电.2011(05).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李冀.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6).
  (作者单位:武汉市汤逊湖泵站管理处)
其他文献
涉外定牌加工中贴附境外注册商标的行为,是否必然侵犯境内已注册的商标权,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问题存在不同见解。我国现行《商标法》还有不完善之处,建议在立法时将“混淆”
为研究射流轴线与飞板的夹角大小(NATO角)和飞板速度对反应装甲干扰聚能射流的影响,在分析飞板与射流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飞板断续干扰射流频率的物理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了NA
首先分析了内蒙古农牧区通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而后给出了农牧区通信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和论证,最后讨论了对于农牧区通信事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目的:比较黄连-厚朴药对、黄连-厚朴有效部位、盐酸小檗碱-厚朴酚不同比例的止泻、镇痛作用。方法:观察黄连-厚朴药对、黄连-厚朴有效部位、盐酸小檗碱-厚朴酚不同比例对冰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