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对绘画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为了让这种热情提高到一定的动机水平,我在指导小班幼儿绘画的过程中,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绘画工具、绘画内容、绘画评价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有效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
  
  一、绘画工具拟人化
  
  油画棒是幼儿作画的主要工具。在最初使用油画棒时,我在每支油画棒的包装纸上画上眼睛、嘴巴,使它变得有生命,再引导幼儿感受包装纸是油画棒的衣服,盒子是油画棒的家。然后,我拿着油画棒在纸上跳舞,美丽的花纹让孩子们惊叹。接着,我让幼儿找油画棒做朋友,和油画棒一起跟随乐曲跳舞,或圆圈舞,或踏步舞,或蹦蹦舞……舞跳完后,画纸上便出现了各种痕迹:直线、曲线、点、圈等。孩子们在有趣好玩的过程中第一次与油画棒亲密接触,心中充满了惊奇。除了油画棒外,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棉签宝宝、粉笔宝宝、吸管宝宝、排笔宝宝等。幼儿觉得这些作画工具新奇、有趣,他们迫不及待地让棉签宝宝跳舞,和吸管宝宝吹泡泡画,把排笔宝宝当成洒水车。丰富多样的作画工具自然提升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绘画内容情景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我常常把绘画要求渗透在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中。如我设置了“小鸟小鸟飞来了”的情景,在油画棒顶端贴幅小鸟图,启发幼儿以画纸为天空,用油画棒在纸上画直线、曲线以表示小鸟飞行的路线。我还设置了“圆圈宝宝找朋友”的情景,画个大圆圈是大宝宝,画个小圆圈是小宝宝,两个圆相切是拉拉手,两个圆相交是抱一抱,许多圆并列是排排队。又如,我设置“小兔插篱笆”的情景让幼儿画直线,把篱笆插得长长的、密密的,不让大灰狼钻进来,跳进来。有趣的教学情景引领着孩子们沉浸在绘画活动中,乐此不疲。
  
  三、绘画评价互动化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采取富有童趣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如在画鸡蛋时,我以“鸡妈妈笑了”来评价幼儿的画。“你帮鸡妈妈找了这么多蛋宝宝,鸡妈妈笑得多开心呀!”“你找的蛋宝宝有的长得胖胖的,有的长得大大的,鸡妈妈真高兴。”“这些蛋宝宝有的手拉手,有的抱在一起,他们是好朋友吗?”“某某小朋友帮鸡妈妈找了许多彩色蛋宝宝。”“某某小朋友的蛋宝宝还在跳舞呢!”又如画花儿时,我用指偶蝴蝶找喜欢的花的方式来评价。再如在地上用粉笔“筑篱笆”后,我让“大灰狼”来检查哪边的“篱笆”歪了可以挤进来,哪边的“篱笆”短了可以跳进来,从而指导幼儿马上插补“篱笆”。这样的评价既有趣,互动性又强,幼儿充满了期待,提升了绘画兴趣。
  总之,小班幼儿的情感易受教师的影响,要提升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必须以自身的激情去激发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绘画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绘画兴趣。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分会场上,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17个单位的管理者进行了交流,他们真心的感受、真实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到对
2015年5月9日,由湖南省画院、省美术家协会、长沙市文联主办,湖南省中国画学会、长沙典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界·线——2015年水墨邀请展”在湖南省画院开幕。本次展览
这满坡满墙的红叶啊!从山坡逶迤而下的、一片叠一片倾斜着的、像火焰一样燃烧又像落日一样辉煌的红叶,在走进石砌拱门的瞬间扑进我们的眼帘,轰隆一声响,撞击出周身轻微的疼痛
2000年的法国文学创作不乏亮点,用繁荣来形容也许并不为过,尤其是小说,数量之多为近年来罕见,而且涌现了不少佳作.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很多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教师的这一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教育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    一、“自由”的含义及意义    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但对自由的理解存
<正>2007年10月,《纽约客》乐评人亚利克斯·罗斯(AlexRoss)的首部专著《其余皆是噪音:聆听20世纪》(The Rest is Noise:Listen-ing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Farr
2014年7月4-8日,第20届人类表演学国际大会(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以下简称PSi 20)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700多位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学者与艺术
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谈。〔1〕 对话的最大特点是主体间性。正如加登纳所说,“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有一种向亲密的人倾诉自己的深切感受或强烈印象的愿望。他把作品的角色、作品的接受者作为在心理上具有亲和性的主体”。〔2〕可见,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是一种主体间的相互交流,艺术家对作品说话,作品对艺术家说话。“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是旨在——至少是含
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改变画纸    通常,大多数教师准备的画纸都是长方形的,这一传统的格式,不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从画纸入手,将画纸裁成半圆形、圆形、梯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等各种形状,鼓励幼儿在“新奇”的画纸上大胆创作。结果,有的幼儿把半圆形图纸设计成大窗户,所
儿童的绘画过程是儿童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美术作品大都在技法上做文章,童趣被所谓的抽象所代替,想象被大块面的色彩所取代,作品失去了儿童画本应具有的内涵,犹如一个抽去鲜活生命的美丽躯壳。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教师片面追求画面效果,过于注重绘画形式和绘画技能。  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选择合适的绘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