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地继5月成功收购盛高置地赴港上市后,6月有消息传出,绿地或将借壳金丰投资实现国内A股上市。如消息属实,绿地与金丰投资同为上海国资委旗下控股企业,进行一次资源整合也无可厚非,而日渐疲软的金丰投资与行业翘楚绿地的“联姻”,也将辅助“转商”途中的绿地在融资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然而,在A股房企“借壳”闸门关闭已久的情况下,绿地能否借势如愿实现突破,仍是一个未知数。
国资委或是推手
7月2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显示,6月28日晚,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将研究有关涉及本公司的重大事项,该股自2013年7月1日起停牌。随后有消息传出,同为上海国资委控股的绿地集团有意借壳金丰投资实现A股上市。
在上述消息传出后,已有多方媒体询问过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但他并未正面回应该事件,只是用“现在不方便说,你自己理解吧”、“有这个可能性”等不确定的话语予以回答。而记者联系另一绿地高层,其表示不方便回答。
虽然业界对该事件仍处于猜测阶段,但同为上海国资委控股企业,为解决旗下同业竞争,进行一次资源与平台的重新组合也在情理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国资委除持有绿地集团51%股份之外,亦持有上海地产集团100%股份,上海地产集团则持有金丰投资38.96%的股份,另外还持有上市公司中华企业36.17%的股份。上海地产集团拥有上海市大量的优质土地储备,但由于旗下金丰投资与中华企业没有实现明确分工,其同业竞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按照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上海经营性国资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为40%,其中90%以上的产业集团经营性资产要实现上市。由此可见,上海市国资委的资产上市整合也势在必行。
国金证券分析师孙宏廷告诉记者,上海国资委极有可能正在亲自运作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一事。
囤壳A股
“国家早已叫停房地产借壳,绿地的做法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囤壳。”孙宏廷对记者表示,绿地此举应该是先把壳资源拿到手,等到政策放开,再启动借壳注资。
据了解,近期市场对IPO开闸和房企股市融资的呼声一再出现,但证监会并没有放开房地产再融资的迹象。最近房企借壳A股成功的案例还是2011年8月更名为三湘股份的ST商务,而此案例只是监管部门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此外,2011年5月金科曾成功借壳ST东源,也同样是因为金科在2009年11月就获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
尽管短期内上市无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收购金丰投资不失是为登陆A股买壳的最佳选择。“金丰投资股权明确,资产规模小。”孙宏廷表示,壳小可以降低借壳成本,这并不会限制绿地以后的发展。
金丰股份在这个时点停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丰投资的股价处于低位。停牌前,该股股价仅为5.23元,公司总市值只有27.11亿元。孙宏廷指出,因为借壳成功后都会进行资产注入、增发股份等行为,如确定绿地将借壳,金丰投资复牌后股票无疑将暴涨。
在业内人士看来,绿地借壳能否成功,关键看政策。如果政策放开,国资委、证监会等相关主管机构批准借壳,几个月内就能完成审批程序。
亟须融资渠道
以综合体量来衡量,绿地无疑是一家航母级企业。其业务涉及房地产、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去年总资产超过2350亿元。今年上半年,绿地房地产以653亿元的总销售金额再次稳坐榜眼之位。
截至目前,在绿地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中,商业地产开发量占到总量的40%,而这一比例在明年将有望突破60%。已经走上一条增持商业地产转型道路的绿地,自然不甘心只手握H股这单一融资平台。
6月27日和7月1日,绿地北京京永置业有限公司分别以4.24亿元和5.53亿元摘得房山区两块商业金融用地。绿地方面近期也公开对媒体表示,仅今年在北京就拿了8块地,只有昌平有少量住宅,其余基本上都是商办项目。
“增持商业需要更多资金沉淀。”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指出,商业看重长期持有,做商业越多资金链就会受到越大影响,上市融资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就绿地集团员工而言,他们也更愿意看到公司的A股上市。
在绿地最新公布的股权结构中,上海市国资委持股51%、社会持股3%,剩余46%股份均由绿地职工持股会持有。“虽然近半股权归绿地所有,但因为一直缺少股权置换渠道,绿地也曾在吸引人才方面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然而,在A股房企“借壳”闸门关闭已久的情况下,绿地能否借势如愿实现突破,仍是一个未知数。
国资委或是推手
7月2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显示,6月28日晚,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将研究有关涉及本公司的重大事项,该股自2013年7月1日起停牌。随后有消息传出,同为上海国资委控股的绿地集团有意借壳金丰投资实现A股上市。
在上述消息传出后,已有多方媒体询问过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但他并未正面回应该事件,只是用“现在不方便说,你自己理解吧”、“有这个可能性”等不确定的话语予以回答。而记者联系另一绿地高层,其表示不方便回答。
虽然业界对该事件仍处于猜测阶段,但同为上海国资委控股企业,为解决旗下同业竞争,进行一次资源与平台的重新组合也在情理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国资委除持有绿地集团51%股份之外,亦持有上海地产集团100%股份,上海地产集团则持有金丰投资38.96%的股份,另外还持有上市公司中华企业36.17%的股份。上海地产集团拥有上海市大量的优质土地储备,但由于旗下金丰投资与中华企业没有实现明确分工,其同业竞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按照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上海经营性国资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为40%,其中90%以上的产业集团经营性资产要实现上市。由此可见,上海市国资委的资产上市整合也势在必行。
国金证券分析师孙宏廷告诉记者,上海国资委极有可能正在亲自运作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一事。
囤壳A股
“国家早已叫停房地产借壳,绿地的做法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囤壳。”孙宏廷对记者表示,绿地此举应该是先把壳资源拿到手,等到政策放开,再启动借壳注资。
据了解,近期市场对IPO开闸和房企股市融资的呼声一再出现,但证监会并没有放开房地产再融资的迹象。最近房企借壳A股成功的案例还是2011年8月更名为三湘股份的ST商务,而此案例只是监管部门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此外,2011年5月金科曾成功借壳ST东源,也同样是因为金科在2009年11月就获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
尽管短期内上市无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收购金丰投资不失是为登陆A股买壳的最佳选择。“金丰投资股权明确,资产规模小。”孙宏廷表示,壳小可以降低借壳成本,这并不会限制绿地以后的发展。
金丰股份在这个时点停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丰投资的股价处于低位。停牌前,该股股价仅为5.23元,公司总市值只有27.11亿元。孙宏廷指出,因为借壳成功后都会进行资产注入、增发股份等行为,如确定绿地将借壳,金丰投资复牌后股票无疑将暴涨。
在业内人士看来,绿地借壳能否成功,关键看政策。如果政策放开,国资委、证监会等相关主管机构批准借壳,几个月内就能完成审批程序。
亟须融资渠道
以综合体量来衡量,绿地无疑是一家航母级企业。其业务涉及房地产、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去年总资产超过2350亿元。今年上半年,绿地房地产以653亿元的总销售金额再次稳坐榜眼之位。
截至目前,在绿地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中,商业地产开发量占到总量的40%,而这一比例在明年将有望突破60%。已经走上一条增持商业地产转型道路的绿地,自然不甘心只手握H股这单一融资平台。
6月27日和7月1日,绿地北京京永置业有限公司分别以4.24亿元和5.53亿元摘得房山区两块商业金融用地。绿地方面近期也公开对媒体表示,仅今年在北京就拿了8块地,只有昌平有少量住宅,其余基本上都是商办项目。
“增持商业需要更多资金沉淀。”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指出,商业看重长期持有,做商业越多资金链就会受到越大影响,上市融资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就绿地集团员工而言,他们也更愿意看到公司的A股上市。
在绿地最新公布的股权结构中,上海市国资委持股51%、社会持股3%,剩余46%股份均由绿地职工持股会持有。“虽然近半股权归绿地所有,但因为一直缺少股权置换渠道,绿地也曾在吸引人才方面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有业内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