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运用在大班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对幼儿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作为在幼儿认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色彩运用,越来越为老师们所重视。尤其是对于提高大班幼儿的色彩辨识度,更是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大班是幼儿对色彩认知的关键阶段,对于色彩运用的研究迫在眉睫。它对于研究大班幼儿的心理状况、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色彩运用 大班幼儿教学 特殊作用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完善儿童的人格。归根结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以色彩的运用作为一个切入点,融入大班幼儿教学,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这样写道:“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要善于引导大班幼儿感受美,在这个过程之中,色彩的运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以大班幼儿这个特殊对象,发掘色彩运用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在大班教学活动《美丽的树》中,老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心中美丽的树。在作品展示评价中,各种各样颜色的树都有。“绿色的树”孩子们积极回答“这是夏天的树”;“黄色的树”孩子们积极回答“这是秋天的树”;还有一些孩子把树涂成“白色”,在他们的思想中,这是“冬天被大雪覆盖的树”。在整个活动环节中,孩子们特别活泼,虽然回答各异,但是体现出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能力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把“色彩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启发式的教学加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探索色彩的美,对于孩子心灵的成长是有益的。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案例中,可以挖掘的色彩运用对于大班幼儿教学的特殊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运用有利于大班幼儿情绪的表达
  色彩的选择与幼儿的情绪状态有着相当大的联系。在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对色彩的辨识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在那个阶段,他们心理有一定的成长。当然,幼儿本身对于颜色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也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心理状况。为了验证色彩的選择对大班幼儿情绪的影响,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节多媒体课上,老师给孩子们播放欢快的动画片,画面一直是蓝天白云,小动物欢快地蹦蹦跳跳的场景,突然画风一转,狂风暴雨交加,这时有几个小朋友哭了起来,剩下的小朋友都大喊老师。哭的那几个同学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比较胆小的,大部分孩子一看见那种黑暗的画面也是胆战心惊的。从这个案例就可以说明,色彩的选择对大班幼儿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孩子们选择那种色彩,可以让老师明白孩子们当时的心理状况,以便老师进行下一步辅导。
  例如:在某一节课上,老师让孩子们选择喜欢的气球的颜色,大部分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在欢呼:“黄色!红色!白色!紫色!”只有一个孩子选择蓝色。本来以大班孩子的认知度来说,他们敏感的颜色是黄色和红色。研究表明:蓝色一般代表心理抑郁,是不高兴的体现。后来经过和那个孩子沟通,他是因为今天不想上学,被妈妈骂了一顿。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选择和运用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色彩的运用有利于开发大班幼儿的想象力
  大班幼儿喜欢利用色彩的变幻不断联想,想象故事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当然,这种想象思维是幼儿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我们不能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有别于成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能过多地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例如:在绘图《乱七八糟变色龙》中,变色龙每次都变错了颜色,在红色的叶子上变成了黄色,在黄色的花朵上变成了绿色,所以变色龙特别苦恼。他最后还想再试一试,于是跳到了石头上,自己变成了蓝色。大班孩子在思考:为什么这个变色龙不能变成和叶子一样的颜色呢?为什么变色龙不能保护自己了呢?变色龙是不是生病了呀?变色龙变不了颜色,那会不会有危险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个生病了的变色龙?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这就成功地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案例就是色彩运用对于开发大班儿童想象力的完美运用。
  三、色彩运用有利于加强大班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感知
  色彩是美术作品最核心的部分,色彩应用得好,整个美术作品的形象就可以完美地表达出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游戏,从娱乐中玩,从玩耍中学。美丽的色彩刺激孩子的视觉器官,能够引起孩子感知事物的兴趣,从而产生探究事物的欲望。色彩正是孩子感受事物最先能够看到的。
  从最普通的案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孩子们可以知道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河水是清澈的,太阳公公是黄色的,夜晚是黑色的,花儿是红色的。这些都是孩子们从小对颜色进行感知而形成,逐渐形成对美术的整体感知。每当老师给孩子们布置美术作业,孩子们都可以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当然这个最终是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的。成人对幼儿的美术表现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孩子们眼中事物的颜色表达在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中,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四、色彩运用有利于增强大班幼儿的图文阅读能力
  儿童在之前接受了很多色彩的辨识以后,有了初步的判断事物的能力,当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图文阅读的时候,这时孩子们对于色彩的辨识能力就完美地体现出来。比如:在阅读《森林的孩子们》的时候,图片上展现出狐狸、老虎、狮子、大象等动物,借助之前的色彩的训练,孩子们通过颜色一眼就能认识这些动物。再借助想象力,孩子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还能够发挥想象力:小狮子跟着妈妈准备去干什么?狐狸宝宝们在玩什么游戏?等等。
  色彩在大班幼儿教学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用来感受大自然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大班幼儿通过眼睛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运用想象力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色彩,促进儿童心灵的成长。颜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的意义重大,它可以调节儿童的心理活动,影响大班儿童的情绪;开发大班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有利于加强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感知,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在进行图文阅读的时候,有更强的图片辨别能力。
  当然,孩子们对于色彩的辨识能力并不是先天的,它与孩子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色彩的运用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在选择家具、儿童玩具,还是孩子们的图书的时候,都要特别考虑颜色的选择与搭配,为孩子们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环境,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色彩看似一个简单的话题,但是对于大班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和幼儿园关注大班儿童对色彩的辨识,更好地促进他们身体和心灵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蕾.色彩在幼儿教学中的心理影响[D].吉林:长春师范大学,2013.03.
  [2]俞玉侠.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孩子对色彩的感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学习结果的《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设计的能力为目的,综合设计了三个课程模块:设计思维的培养;提升材料运用能力;强化造型设计能力。在授课中将理论与实例分析结合,适时运用道具刺激,引入游戏和方法练习,以作业、评述和蝴蝶测试进行强化与结果的验收。整个课程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向自主参与转化,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材料运用能力和造型
摘 要: 青春期对学生学习有重大影響,班级管理中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配合,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作用,需要仔细思考。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 班主任 学生 心理  学生心理摆正了,兴趣有了,学习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容易的,可是现实社会中很多东西影响了他们,特别是家庭、友情、游戏等,让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的用处。做了几年班主任,经常碰到一些特别的学生,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探索了一些
摘 要: 幼儿童话剧活动是一项综合性、自然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音乐、文学、图案、建筑及舞蹈等艺术形式。推动幼儿童话剧活动的发展,不仅能够给儿童提供一种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且能够提高儿童创造和表现艺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儿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本文从幼儿童话剧活动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推动幼儿童话剧活动发展的方法策略,突出了幼儿童话剧活动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幼儿童 话剧活动 推动策略 
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解释“教学做合一”的:“事怎樣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展实施“教学做合一”,争取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在做中教: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更新教学观念  目前科学学科教学还存在传统的“教”的现象
摘 要: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关键词: 生活中 寻找 感知 体验 运用  《纲要》明确指出:“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摘 要: 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简单地与人沟通;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还是生活中与家人生活,礼仪、礼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讲。  关键词: 餐桌礼仪 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  对于幼儿在餐桌上的表现,家长们往往会关注孩子吃得多不多,吃得好不好,却忽略了礼貌礼仪方面的习惯养成。从小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有助于孩子像成人一样独立、快乐地吃完一顿饭,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也能完善幼儿的人格,使幼儿成长为
摘 要: 基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我国信息教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交互和仿真,对信息进行海量的储存。将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加速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资源库的组成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介绍,对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建设过程及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解决方法。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