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和自身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新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记录教后感这一重要方式,深刻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记录教后感时不仅要总结专业发展、人生经历、个人觉悟、学生想法等,还要梳理教学过程,回顾教学细节。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促进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
  一、总结成功经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记录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而促进教学全面发展。
  例如,有效的教学能充分体现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究;先进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思考。如果教师能及时将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及时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弥补缺失
  课堂教学永远达不到完美,教学活动总会有“得”有“失”,教师既要思“得”也要思“失”。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习惯和人格个性,不管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总会留下一些“遗憾”。因此,教师要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失”,并将其记录下来,找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纠正。
  三、捕捉灵感
  课堂教学能够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拓展课堂教学,利用偶然事件,打造精彩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产生灵感,而这些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灵感,就会使教学出现缺憾。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后感,及时记录并反思这些灵感,以促进教学。
  四、记录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由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由于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对于这些见解,教师应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教学,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生活处处有哲学”这部分知识时,有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部分知识讲的是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第一目讲的是哲学离不开生活,第二目讲的是生活离不开哲学,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导。这一见解顿时拓宽了我的思路,课后我立即在教后感中进行了记录。
  五、提高教学水平
  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坐下来静心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新的突破,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等。对于反思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记录、总结,以探寻改进教学的方法。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教后感并不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或分析,而是教师从现有状态和水平出发,不断探索,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要重视教后感,每一节课后都要记录教后感,这样才能积累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在实施行业英语课程后,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教学现状展开分析,从行业英语和专业课关系入手,从学时、教材、师资三个角度提倡并轨式教学,并且丰富教学形式,探讨行业英语相关改革事宜。  【关键词】行业英语;专业课;并轨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芳琼(1980-),女,安徽定远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翻译学。  随着改革开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必须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下面笔者把平时教学中常教学生学习的几种方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1 相关联想法。此方法是一种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的和这一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方法。  比如:看见商品的价值增大,价格上涨时,我们自然会联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外语专业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供给侧改革思想推动下,高校外语专业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外语专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教育调整对策,以期在供给侧改革下完善外语教育课程,优化外语教育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供给侧;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郑婉怡(1982.10-),女,汉族,黑龙江
选择题是高考中的一种必考题型,其分值往往占到总卷面的一半左右,并且其考查的知识面广,考查的角度、方式灵活,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综合等方面的能力。讲评选择题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积极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及其合作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未雨绸
最近聆听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公开课,该公开课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主线,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复杂性,是一堂设计新颖的课。但该公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煮酒论史——评价‘斯大林模式”’,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教师列举了以下几段材料:  材料一 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着表层化、碎片化、模式化和偏西化的问题。本文拟从挖掘拓展课程教材资源、紧密结合地方乡土资源、自编建设写作任务资源等三个方面总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探索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高中英语;途径  【作者简介】冯新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  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Abstract】Learner autonomy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ave been buzz words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r a few decades. The popularity of learner-related terms implies that teac
21世纪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要“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实施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所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问题情境与问题意识的概念及现状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一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间的和谐关系。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应当在教学方向、方法、评价等方面引入人本主义理论,实行人本主义教学。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高中
【摘要】微课作为现代教学模式下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授课方式,具有授课时间短、目标精确、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的特点,成为现代化教学过程当中不断被应用的教学技术。帮助学生针对易混、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巩固和强化训练,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进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关键词】疑难点;巩固练习;兴趣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因为要考虑到教学进度,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