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n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摘 要】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言,物理核心素养可以体现为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获取能力、问题分析与解析能力以及对于复杂问题的思辨能力等。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创设引入教学主题,借助演示实验推动结论产生,小组讨论背景下揭示知识原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物理;核心素养;高中;教学
  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是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都必然会关注的一个基本要点,也是学生学科能力具备的基石。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言,物理核心素养可以体现为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获取能力、问题分析与解析能力以及对于复杂问题的思辨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掌握不断加深,并且能够处理各种常规的物理学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也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有效引导和启发,以及在正确的能力培养与锻炼的基础上习得的技能。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向导,在制定教学实施过程时针对性更强,这样才能够让预设教学目标更好的达成。
  一、利用情境创设引入教学主题
  电学知识是高中时期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这部分内容理解难度也较大,是一个公认的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难点。在电学内容的学习中,有一些需要学生牢固掌握的基本核心概念,“电动势”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电能问题时,首先需要对于电动势这个概念形成明确认知,要能够基本了解与认识这个概念的实质,领会其在很多问题中的体现与应用形式。本文将以“电动势”这个核心概念的教学作为范例,探究基于实验来展开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分析学习的一般方式,并且具体分析在整个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与加深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有效引入本次课程探究的主题,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分析的问题中,跟随教师的引导思维慢慢活跃起来。
  演示1:请学生做助手制作两个果汁电池,将其串联带动电子钟工作;
  演示2:利用温差发电演示器,演示用热水和冷水温差发电带动小风扇转动;
  展示图片:太阳能电板给卫星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
  请学生思考:从以上两个实验和一个图片中同学们能发现哪些研究课题?
  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为了起到一个基本的铺垫效果,让学生首先感受电能的应用,初步感受电动势的变化以及电能可以发挥的作用。上面的几个演示实验和图片呈现都具备很强的直观性,能够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疑问,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探究这个问题,学生理解接受教学内容会轻松很多。
  二、借助演示实验推动结论产生
  当学生基本产生了对于电动势这个概念的直观感受后,教师可以一点点让知识教学加深,可以慢慢引入更具代表性的演示实验,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参与,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渐揭示知识实质,获取教学内容。这个环节是核心概念教学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设计那些更加具备代表性,能够起到积极演示效果的实验,同时,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思考与探究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基于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印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学科素养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形成与加深。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几个探究实验,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够自主操作的实验内容。
  演示3: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点亮;
  演示4:利用制作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带动小风扇转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水果(果汁)电池、温差发电、手摇发电机、太阳能风车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
  引导学生探讨得出结论: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上面的几个实验设计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并且可以带给学生非常直接的感受。学生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其他形式能量向电能转换与传递的过程,尤其是太阳能发电和利用水的温差发电的实验,带给学生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让学生对于电动势这个概念有了直观认识。
  三、小组讨论背景下揭示知识原理
  当有了上述演示实验后,教学过程并没有完结,教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加深,透过有效的研究主题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就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以这样的形式充分揭示探究主题,也得出最后的知识原理。有了上面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后,学生基本都能够对于电动势这个概念有感性认识,但是,认知上还偏于模糊,知识的实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层面创设几个很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慢慢梳理自身思路,逐渐揭示知识的原理,以完成最后的概念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假如你就是正电荷,请走进电源内部,研究并讨论电源的工作原理,并将分组研讨的成果向大家展示”,给学生提供以下三个研讨指向做参考:
  研讨指向1:讨论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研讨指向2:正电荷在电源外部运动情况,什么作用使其运动,做功情况及能量转化情况;
  研讨指向3:联想抽水机,试分析电源内部正电荷的受力情况、做功情况及能量转化情况,讨论电源的工作原理。
  学生小组研讨后,请学生代表到前台汇报展示研讨成果。每一个小组都会结合自己的分析讨论过程给班上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体验。设计这样的教学展开环节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知识的获取能力,这些都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体现。最后学生在讨论后得出原理:電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这样就非常有效地完成了电动势这个概念的教学,并且也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2016(02)
  [2]刘辉,康文彦.借助微课提升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3]黎国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4]沈文炳.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阿拉果圆盘实验[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5]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09)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教时期有很多可以渗透对于幼儿的生态环境教育的机会,幼师要善于组织与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要灵活自然地将相应的理念和思想传达给幼儿,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以及和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让生态文明的基本观念从小就能够在幼儿内心根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生态文明;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时期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观念,渗透对于幼儿的生态文明教育很有必要。
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是细胞间隙连接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调节过程中的重要成员,其基因被认为是抑癌基因.Cx代谢异常时将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现综述Cx及其
早期阅读不仅能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激发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将为他们进入小学及毕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自己实践中的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着眼认知规律,激发主动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