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育第一课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里,我时常会听到孩子们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会“勇气十足”地冲上去踩死这些小昆虫,甚至会肢解这些小昆虫。孩子们的行为虽然是无意的,却过于残忍。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疏于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造成的。记得有人曾说过爱护动物的教育是给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请幼儿以“大灰狼和某某动物”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别丰富,在他的故事中不仅出现了大灰狼、小兔子,还有孩子们不常提到的蛇妈妈和小蛇。他的故事编得很有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结局却吓了大家一跳。他说:“蛇妈妈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头切下来当水桶,天天提着它去河边打水喝。”孩子们听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凶狠、残暴的,它常常伤害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孩子们会对大灰狼毫不手软,甚至会残暴处置。我想虽然孩子们由于年龄小,不可能辩证地理解“食物链”等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对待动物时心存一份宽容和仁慈,以免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下暴力的种子。
  于是,我马上和幼儿进行了讨论:“蛇妈妈喷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晕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杀掉它,谁还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置晕倒的大灰狼呢?”宁宁说:“把它锁到笼子里。”田田马上接口:“对,送到动物园里。”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幼儿的赞同,孩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他们更喜欢这个不那么血腥的结局。我给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凶恶的动物,我们也不必杀掉它们。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处置大灰狼,说明你们很善良。”
  我认为,生动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远远比说教更能感染幼儿。所以,在接下来的主题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孩子从中受到感染,获得共鸣。如,我们一起阅读了宫西达也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其中讲到霸王龙保护和领养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龙,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即使是残暴的霸王龙也有温情的一面。而故事里霸王龙父子相处的情景,和孩子们在家与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让孩子们产生了情感共鸣。故事最后,霸王龙和小甲龙分别的场面更是让孩子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孩子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善待自己的伙伴和自然界里的一切。在平日里,我还特意选择诸如《古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等图书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正是在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们每当看到树上的小鸟,都会不约而同地念“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的心中常常会涌动起阵阵感动,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力量。相信这样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引导他们学习用爱去接纳整个世界。
其他文献
在情境中学习旨在唤起幼儿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幼儿的学习更加真实,同时丰富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这个角度分析,原方案将蛋壳破裂的过程制成课件似乎没
期刊
类似“碎蛋壳”的花纹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以“碎蛋壳”花纹为内容组织中班幼儿进行欣赏和操作活动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原方案有三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1 原方案把“碎蛋壳”花纹归结为是由一种单一的折线组成的图案,因此在活动中只引导幼儿了解单一的折线特点,并要求幼儿采用折线装饰“花瓶”,这是值得商榷的。其实,“碎蛋壳”花纹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线条随意交叉组合形
前两年看到一篇大陆小说《八千岁》,里面写一个节俭的富翁,老是吃一种无油烧饼,叫做草炉饼。我这才恍然大悟,四五十年前的一个闷葫芦终于打破了。  二次大战上海沦陷后天天有小贩叫卖:“马……草炉饼!”吴语“买”“卖”同音“马”,“炒”音“草”,所以先当是“炒炉饼”,再也没想到有专烧茅草的炉。卖饼的歌喉嘹亮,“马”字拖得极长,下一个字拔高,末了“炉饼”二字清脆,然后突然噎住。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声音,与卖臭豆
期刊
期刊
在调查研究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安排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园一日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看上去十分丰富、充实。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们的自主性在哪里?他们愿意被安排吗?于是,我在每周五上午开展了大班“自主活动时间”的教育实验。以下现象使我感到忧虑,并引起了我的思考。  ●孩子们对“自主安排”将信将疑  第一次自主活动时,我和孩子们进行了谈话。我说:“今天上午蔡老师什么活动都不安排,全部由你们自己安排,你
期刊
馋,在英文里找不到一个十分适当的字。罗马暴君尼禄,以至于英国的亨利八世,在大宴群臣的时候,常见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壮的鸡腿,举起来大嚼,旁若无人,好一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馋。埃及废王法鲁克,据说每天早餐一口气吃20个荷包蛋,也不是馋,只是放肆,只是没有吃相。对于某一种食物有所偏好,对于大量的吃,这是贪得无厌。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  馋人不懒  也许我们中国人特别馋一些。“馋”字从
期刊
期刊
豆豆是班级里比较爱玩、爱闹的小男孩,做事比较任性,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会想方设法去争取,但又不善于表达,因此他的攻击性行为比较多。在班级里,他经常会以“被告”的身份出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