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机场:严守空中门户 筑牢疫情“防控墙”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浦东机场是上海连接世界的重要航空枢纽,航线网络遍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机场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民航局的决策部署,积极协同海关、边检、航空公司、市卫健委、市交通委等联防联控单位,做好进出港旅客的体温检测、进港旅客健康登记、现场秩序维护、公共场所消毒通风等工作。
  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为此,浦东机场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了40支党员突击队、12支青年突击队以及2351人的志愿者队伍,抓细抓实航班停靠、通道设置、现场消毒、人员转运等工作,与联防联控单位共同做好严防输入的闭环式管理。以最强决心、最严措施、最大努力,严把出入口关,筑牢疫情“防控墙”。

精准施策阻断疫情传播


  根据境外输入防控形势,自1月28日起,浦东机场对所有进出上海航班的旅客进行测温登记排查,进入航站楼、办公楼等企业所属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同步进行体温检测。机场设置了进出港旅客测温点29个,医学观察点5个,所有测温点都设置了醒目的告示牌,配备红外非接触式测温仪和手动复检测温。2月2日起,所有国内航班抵沪旅客要进行来沪人员健康登记手机端申报。为让旅客早日知晓,机场方面通过各航空公司提示旅客提前扫码填报“健康云”APP,另外,还在旅客通往申报点的沿途张贴申报二维码,引导旅客在航班起飞前以及到达上海等过程中事先填报,节省到达以后填写纸质报告的时间,提高过检效率。每天,浦东机场组织数百名志愿者在现场承担旅客引导、秩序维护、填报指导等工作,在抵港旅客排队区域前方还设置蛇形栏杆区域,分散布置申报台,避免人员集中。
  为给旅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候机环境,浦东机场每天对航站楼以及卫星厅内公共区域721间卫生间、121间母婴室、243个旅客休息区域进行超低容量空间喷洒预防性卫生消毒。对旅客使用较频繁的航站楼洗手间、母婴室、电梯、自动扶梯等设施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区域做到每小时消毒一次。对人工、自助值机柜台、现场问讯柜台、旅客座位等设施,每天至少3次消毒保洁,根据客流量动态提高至每隔2小时消毒一次。旅客必经的登机廊桥实行实时消毒,做到保障一架次航班,立即消毒一次。
浦东机场志愿者将入境旅客引导护送至隔离点中转站

  加强疫情知识宣传普及,浦东机场通过航站楼广播、电子屏、提示牌等方式宣传防疫卫生知识,设置了千余个宣传点位,提示广大旅客自觉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关心爱护一线员工,为他们配备口罩、防护服、手套、消毒洗手液等防护用品并开展个人防护培训。

联防联控做好入境旅客隔离转运


  在口岸疫情防控风险陡增的情况下,浦东机场与相关单位联防联控,从严从紧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精准有序、坚决有力地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隔离人员转运。旅客经入境检疫后,海关和边检部门针对来源地依据检疫、筛查标准,逐一对每位旅客对标检查并分类。按照一律隔离的要求,浦东机场会同航空公司、上海16个区驻机场、江浙皖驻机场工作人员,将旅客分别送到隔离点;对途经上海的空铁中转旅客,浦东机场提供尽可能方便、高效的短驳运送,由现场工作人员及时通知航空公司、火车站,派车派人将不同目的地、不同中转方式的旅客送交到值机点、火车站,做到面对面交接、封闭式管理。3月28日起,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集中隔离健康观察14天。为全面做好旅客集中转运工作,浦东机场投入120辆车辆24小时待命。为防止交叉感染,转运車辆司机全程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每次转运后都落实一车次一消毒措施,相关停车场还专门设置了车辆消毒专区。截至4月16日,共接受隔离转运安置任务2786批次,转运人员33355人次。
  实施“130模式”转运。为确保闭环管理,不漏一人,3月12日起,入境浦东国际机场的旅客,经海关甄别为“症状不明显但有旅居史、风险较大”的,启动“130模式”,直接转运至指定隔离点,集中采样,根据检测结果,再做后续处置。浦东机场立即组建了180人、28辆车的“130”转运组,转运小组始终保持与浦东新区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之间的信息互通,第一时间接收转运信息,第一时间集中留验点,确认可用房间数,转送组开启转送工作,每辆车3人做好转运途中的保障。同时,负责转运旅客信息的核对以及隔离点的人员签字交接。3月29日,“130”转运组圆满结束转运任务,共计转运364批次,5068人次。

冲锋在前书写奉献之歌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在这场考试面前,浦东机场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防疫第一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党旗在抗击疫情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班子成员靠前指挥,系统研究部署防控措施;党员干部沉到一线,检查防控工作,现场解决工作难题;广大党员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重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身影。党员突击队成员武戈,从接到设置中转旅客等候点到旅客入住,仅有3小时,需完成约400平方米的原商用场地改造,安装各种设施,配置体温测量、信息录入等设备……一通通电话、一次次奔走、一项项确认,武戈忙得像个陀螺,但从没听他叫一句苦、喊一声累。党员先锋张明,负责旅客转运的工作联络,每天200多个电话,300多条短信,24小时在线,连续多日坚守现场。他说:“不错过每一个重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确保每批旅客顺利转运,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从战“疫”开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上海机场人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下,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防输入一线,守护着上海空中门户的安全。◎
  (作者:尚机轩)
  (责任编辑:陈蓉)
其他文献
吉尔摩·格雷迪——著名莎剧演员,如果你相信这种介绍的话——怨怼地躺在舞台上,已经一命呜呼了。  “你是说,他是被倒下的雕像砸死的?”我问导演莫顿·海瑟薇。他骨瘦如柴,顶着一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硕大脑袋,看不出实际年龄。  他点了点头,紧张地咽了口唾沫。  格雷迪的尸体旁躺着一尊雕像,看上去像是某种带翅膀的神话人物。据海瑟薇说,雕像是从上面的平台跌落下来的,当时格雷迪正在独白中,活活被压扁了。  我抬
说说我是怎么认识秋生的吧,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相当惊险。  那时候我刚刚来到这个城市,在一家传媒公司找了份工作。工作条件还算不错,待遇也过得去,就是房租太贵,差不多要花掉一半的薪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总的来说,我并不认为经济压力大到必须找个男票搭伙过日子的地步。尽管如此,介绍相亲的还是络绎不绝。这种事一般我都直接回绝了,但鉴于我那几天的危险经历,我突然觉得身边应该有个让我感到安全的男人……  这是个
我家的阳台是一道风景。阳光下,阳台的地面上金黄金黄的,就像铺(pū)了一地黄金;下雨天,阳台上“滴答滴答”,奏(zòu)着动听的曲子;下雪了,阳台里雪白雪白的,好似盖(gài)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我家的阳台还是一块宝地。爸爸喜欢在这里养花,每到开花时节,红的、白的、黄的……漂亮极了;妈妈喜欢在这里晒(shài)晒太阳,织织毛衣;我呢,喜欢在这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我爱我家的阳台!  指导老师顾
刚才太阳还在头直上,转眼就偏西了。眼见一无所获,我悻悻地向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告辞,准备就此离开箩村。  从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小村打道回府还要一个多小时。车行至村中一处岔路,我恍惚了,犹豫半天也断不定该往左还是往右。见前面一个踽行的妇人,忙上前打听道儿。她指给我说:“走上坎儿。”不是本地人肯定蒙圈,她说的上坎儿是左边。我连声道谢,就听她以戏谑的口气说:“套着喂吧。”我诧异:“您说啥?”她脚步不停,
来不及等同事支援了,眼看逃犯就要被人群淹没,李文静血脉偾张,一个健步从后面扑上去,左胳膊锁喉,左腿使绊,腰上发力,啪!逃犯猝不及防,被李文静掀翻在地,刚要挣扎,李文静右膝盖已经牢牢钉在逃犯后腰上,一个反剪,将对方的手压在背后。  手铐呢?关键时刻居然掏不出手铐来,掉链子不是。  更掉链子的是,随着呜哇一声尖叫,李文静瞪圆的双眼里,没有警灯闪烁。  呜哇叫的,压根儿不是警笛,是丈夫刘武东的惨叫声。 
天堂  比平时早了一些,四点半,宋杰把车开出了长坤生物制药公司。经过門岗时,保安小崔冲车上喊:“队长,接孩子去呀?”  街道上浅浅的一层落雪,有风吹过,雪花四处飘散开来。今天是儿子小满的生日。车到幼儿园,时间刚刚好,幼儿园的门开了,接孩子的家长都涌到门口。小满跟在一群孩子后面,看见他,立刻撒腿跑过来。他牵过小满的手,小满回过头:“老师再见。”  老师姓苗,二十出头。宋杰也冲老师点点头。小苗老师走过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军事冲突清楚地表明,无人机在战场上越来越重要。虽然中型无人机使用反坦克制导导弹已经司空见惯,但使用自杀式无人机通过自爆摧毁目标仍是一个新事物。尽管在阿塞拜疆之前,以色列早已注意到使用这种无人机的潜在价值。  可以说,自制导的自杀式弹药早在二战时就研制出来了,只不过当时并不是无人驾驶。虽说德国的载人FAU-4巡航导弹(末段制导时,飞行员从导弹上跳伞)没有进展,日本神风特攻队使
一  现在,史思明的大班台上摆放着两本案卷。陈旧的那本,边上装订的麻线已然发暗发黑,泛黄的纸页让人不忍翻揭,疑心它们经不起指头的捻动。簇新的那本却散发出一股清香的书卷气味,并列陈放极像是对旧卷的唾弃,带着某种寻衅的嘲讽。  从案件的意义上说,两本卷宗风马牛不相及。前者的强奸案早已尘埃落定,成为岩门县公安刑侦史上一斑发霉的记忆,编号后收藏于档案室的某个角落;而新卷涉及的是一起传销犯罪案,涉案数额巨大
刑警队的徒弟又带来新消息,老黑出狱了,且公然到公安局打听窦文贵,然后就四处寻找窦文贵了。  与老黑曾有过三次交手的窦文贵,自然三次把老黑稳妥妥送进大牢。三进宫的老黑,早被铁窗内的岁月历练得滑溜如泥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今出来,该是一个奔七十的老人,还能折腾个什么劲儿?不就剩条老命,这是要飞蛾扑火,一命抵一命?那怎么可能?窦文贵一个堂堂的原刑警队长,让你就拼了命?虽然没有枪、没有手铐,但身体
2009年初春一天正午  张万党左手拉开驾驶位车门,右手将两杯奶茶递了过来:“师傅,一杯香芋的,一杯椰果的,你要哪杯?”  安徽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刑警大队的探长李亮皱着眉头,瞅着这个刚入职的小伙子,问道:“蹲守要少喝水,警校老师没教过你啊?”  张万党被他问得一愣:“这个还真没有。”  “不过警校老师的确教过你,要多关心探长,服务好探长,对吧?”李亮忍不住要乐了。  张万党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