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嗯,对!路见不平一声吼,沧州人急公好义,敢于两肋插刀!”电话里传来何香久饱满爽快的应答,嗓音里透出沧州汉子的几分豪爽粗犷,“老人倒了在沧州不存在扶不扶的问题,先扶起来再说。没有人绕着走。扶以前没有什么更多的考虑和想法,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文化自觉。粘上你了可能他生活真有困难真有问题,过不下去我就帮帮他,理所应当,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香久,沧州市文联主席,一位著作等身的沧州文化名人。时下正在饶阳乡下忙着电视连续剧《耿长锁》的拍摄工作。忙里偷闲,他和笔者讨论了沧州好人现象和沧州好人文化的历史基因等问题。下面是谈话的扩展、引申和细化。
沧州古城1400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生成了沧州好人文化的环境基础。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它东临渤海,西接保定,北靠京津,南通齐鲁,远及沪杭。它地处冀中平原东部,海拔在2—17米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西部是太行山山前冲积扇缘的一部分,中部是由黄河、漳河、滹沱河、唐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广阔平原,东部为渤海潮汐堆积形成的滨海海积湖积平原。京杭大运河纵贯沧州七个市县,境内全长253公里,约达京杭大运河的1/7。沧州还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内城市。
这座拥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始建于北魏年间。部分地区古属幽州兖州,西周属青州,春秋战国为燕、齐、晋、赵等国地域,三国属魏国,唐属河北道,元属中书省河间路,明清属直隶省河间府。民国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改属河北省。抗战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1949年为河北省沧县专区。1993年地市合并为沧州市。由于历史上战争等原因,沧州人口流动较大、构成丰富,满蒙回苗藏等少数民族达46个之多。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为沧州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生成了沧州好人文化的环境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人之城的绚烂之花就是在这样丰沃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
盘古开天
何香久,沧州市文联主席,一位著作等身的沧州文化名人。时下正在饶阳乡下忙着电视连续剧《耿长锁》的拍摄工作。忙里偷闲,他和笔者讨论了沧州好人现象和沧州好人文化的历史基因等问题。下面是谈话的扩展、引申和细化。
沧州古城1400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生成了沧州好人文化的环境基础。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它东临渤海,西接保定,北靠京津,南通齐鲁,远及沪杭。它地处冀中平原东部,海拔在2—17米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西部是太行山山前冲积扇缘的一部分,中部是由黄河、漳河、滹沱河、唐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广阔平原,东部为渤海潮汐堆积形成的滨海海积湖积平原。京杭大运河纵贯沧州七个市县,境内全长253公里,约达京杭大运河的1/7。沧州还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内城市。
这座拥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始建于北魏年间。部分地区古属幽州兖州,西周属青州,春秋战国为燕、齐、晋、赵等国地域,三国属魏国,唐属河北道,元属中书省河间路,明清属直隶省河间府。民国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改属河北省。抗战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1949年为河北省沧县专区。1993年地市合并为沧州市。由于历史上战争等原因,沧州人口流动较大、构成丰富,满蒙回苗藏等少数民族达46个之多。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为沧州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生成了沧州好人文化的环境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人之城的绚烂之花就是在这样丰沃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
盘古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