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校长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是决定学校是否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当今社会作为校长所必备的基本要求。
一、具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创新的意识
作为当代校长,要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代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为此,在教育改革中,校长必须做到果断、坚决,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创新勇气。如果只看重眼前分数,只注重追求高录取率、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做法,全然不顾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就会扼杀学生美好的童年生活,使学生成了一部机械式的读书工具,这样的校长其实已经是被功利奴化了的校长,因而他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型学生。
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要敢为天下先,受得住家长、社会等种种舆论压力,坚持走自己认定的教育方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最终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变革中的道路可能是极其艰难和孤独的,说不定还会遭到别人的误解,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终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
二、要知道思想上的引领比行政上的统领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基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毕生探索,对校长的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倡导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么首先你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如果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位,任凭着某种特殊的行政领导的天才就能取得成功,那还是打消这个想当一名好校长的念头吧。”由此可知,要成为学校一名德高望重的校长,他必须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头,必须用自己的先进教育思想去实践去探索,在教师的面前带头做好示范,并经常组织自己的教师进行学习探讨,不断地深入教师队伍中去研究、发展,应该不断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所有的教师在自己的引领下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只有让全体教师达成共识,让教师感觉到教学变革势在必行,形成自我变革的意识,这样往往会比由强迫教师执行教学改革或硬对老师灌输改革思想会更加有效。
作为学校的第一把手,必须坚持不懈地到教师的第一线了解教育教学状况,与教师们进行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让全体教师成员每时每刻都感觉到校长与自己在同一战线上,与大家共勉共同进退,这样才使大家更好更快地领悟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决策思想,争取到大家的认同和支持,这就是校长在管理思想上的决策,也是决定了校长能否全面有效地实施教育变革的基础与前提。曾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在学校工作中找不到幸福和满足感,那么他们工作的热情就会大大打折扣,更不用说教育出一个品德兼优的学生来。为此,校长要让老师们在学校中寻找到快乐与成就感,使教师们更加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要让他们觉得学校的强大与发展都离不开他们当中的每一员,大家都应该为学校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三、以人为本,激赏教师成才
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要处处体现以教师为本,学校的管理与决策中要渗透着教师的参与和创造,应充分尊重教师、相信教师,允许教师“参政”,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来,虚心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作为管理决策的动力。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学校中的管理与发展才能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教师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当教师的人格受到尊重,教师就会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热情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学校还要创设激赏教师成才的机制。所谓“激”就是激励、鼓励教师追求成功、渴望成才;所谓“赏”就是欣赏、奖赏,好教师是夸出来的。对取得成绩的教师,有进步的教师,学校一定要多表扬、多激励,既有精神上、荣誉上的激赏,也包括物质上、待遇上的激赏。学校应该要设立一套教师成长的机制,让好的教师更加优秀,后进的教师追赶上来。例如学校可对每学期工作或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教师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后,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加加倍努力,向更高的荣誉奋斗。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具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创新的意识
作为当代校长,要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代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为此,在教育改革中,校长必须做到果断、坚决,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创新勇气。如果只看重眼前分数,只注重追求高录取率、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做法,全然不顾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就会扼杀学生美好的童年生活,使学生成了一部机械式的读书工具,这样的校长其实已经是被功利奴化了的校长,因而他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型学生。
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要敢为天下先,受得住家长、社会等种种舆论压力,坚持走自己认定的教育方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最终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变革中的道路可能是极其艰难和孤独的,说不定还会遭到别人的误解,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终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
二、要知道思想上的引领比行政上的统领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基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毕生探索,对校长的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倡导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么首先你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如果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位,任凭着某种特殊的行政领导的天才就能取得成功,那还是打消这个想当一名好校长的念头吧。”由此可知,要成为学校一名德高望重的校长,他必须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头,必须用自己的先进教育思想去实践去探索,在教师的面前带头做好示范,并经常组织自己的教师进行学习探讨,不断地深入教师队伍中去研究、发展,应该不断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所有的教师在自己的引领下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只有让全体教师达成共识,让教师感觉到教学变革势在必行,形成自我变革的意识,这样往往会比由强迫教师执行教学改革或硬对老师灌输改革思想会更加有效。
作为学校的第一把手,必须坚持不懈地到教师的第一线了解教育教学状况,与教师们进行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让全体教师成员每时每刻都感觉到校长与自己在同一战线上,与大家共勉共同进退,这样才使大家更好更快地领悟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决策思想,争取到大家的认同和支持,这就是校长在管理思想上的决策,也是决定了校长能否全面有效地实施教育变革的基础与前提。曾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在学校工作中找不到幸福和满足感,那么他们工作的热情就会大大打折扣,更不用说教育出一个品德兼优的学生来。为此,校长要让老师们在学校中寻找到快乐与成就感,使教师们更加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要让他们觉得学校的强大与发展都离不开他们当中的每一员,大家都应该为学校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三、以人为本,激赏教师成才
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要处处体现以教师为本,学校的管理与决策中要渗透着教师的参与和创造,应充分尊重教师、相信教师,允许教师“参政”,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来,虚心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作为管理决策的动力。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学校中的管理与发展才能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教师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当教师的人格受到尊重,教师就会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热情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学校还要创设激赏教师成才的机制。所谓“激”就是激励、鼓励教师追求成功、渴望成才;所谓“赏”就是欣赏、奖赏,好教师是夸出来的。对取得成绩的教师,有进步的教师,学校一定要多表扬、多激励,既有精神上、荣誉上的激赏,也包括物质上、待遇上的激赏。学校应该要设立一套教师成长的机制,让好的教师更加优秀,后进的教师追赶上来。例如学校可对每学期工作或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教师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后,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加加倍努力,向更高的荣誉奋斗。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