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改往常教科书单一枯燥的形式,犹如一位生动活泼的淘气精灵,跳跃于广大师生面前。书本多以色彩缤纷、内容丰富的情境图形式呈现,这些情境图不仅蕴涵着学科本位的有效数学信息,同时也包含着有深刻意义的德育因素,新教材比较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
一、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人教版教材以“数一数”图文并茂的情境作为数学学习的开始,这是入学教育课。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有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老师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分类知识以整理书包为情境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分类思想的同时,明白小学生每天都要有条不紊地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根据上课内容作好课前准备,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之后要准备好明天上课用的学具等,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态度。认识钟面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按时上下学、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有计划、爱惜时间的小学生。
二、学生要有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孩子们合作的对象广义上有同桌、组员、伙伴、教师、家长及一般大人等等。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的态度。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体表现欲相当强烈,表现能力更是精彩,但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种乐于合作的对象是同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数学小游戏,大都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而且必须是有两个人一起完成的,而且必须是有两个人一起完成才有实际的价值。让孩子们明白很多事情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才有意义、体会合作的乐趣。教师要让孩子们遵循简单的游戏规则,懂得相互尊重,相互进步。新教材以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一问一答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效合作的过程。问题价值的体现在学生精彩的回答上,精彩的回答依附漂亮问题的提出,在回答别人提出问题的同时养成倾听别人、尊重他人的习惯。
三、重视数学图形、数学规律带来美的感受
数学之美主要表现在数字美、符号美、构图美、对称美、思想美、格式美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從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从而也让学生尝试创造美,并学习把美带给别人、带给世界。
四、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1、从历史长河中“拿来”。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资料。数学教师要善于从中“拿来”变为数学材料,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别具一格的历史情味。如:在教学“年、月、如”这一课时,当学生知道正确判断公历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的方法后,教师安排了巩固练习,请学生判断下面这几个年份,哪些是闰年哪些是平年?(出示投影片,教师大声朗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民族英雄林则徐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禁烟运动。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举行。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
从历史资料中选取相关数据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了爱祖国,爱人民的意识。
2、从自然学科中“拿来”。在“循环小数”一课:为了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在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我和学生进行了谈话:“同学们,在自然课中学过水的循环现象,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有的学生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循环现象。”有的学生说:“白天黑夜是循环现象。”还有的学生说:“太阳的东声西落是循环现象。”而后我说:“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知道吗?”接着,让学生计算两道商是循环小数的题目,最后问:你们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循环小数。就这样,教师联系自然现象来学习数学,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这一堂课设置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从生活实际中“拿来”。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活泼有趣的生活场景,使数学问题实际化、生活化。如教学“元、角、分”以后,我们教室里开设“百货超市”,师生一起开展购物活动。师生可自由选择角色(可当售货员,也可当顾客。)自主选购商品,自觉当好文明顾客(售货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计算、使用,同时还学习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礼仪规范,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从练习题中“拿来”。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通过这些有说服力的数据,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全新的德育观正渗透与新教材的方方面面,正等待着一线教师发现他们、挖掘他们,让这些星星之火散发出燎原之势。我们要和谐处理好数学信息与德育信息的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牵线搭桥。
【作者单位:洛阳市西工区下沟小学 河南】
一、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人教版教材以“数一数”图文并茂的情境作为数学学习的开始,这是入学教育课。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有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老师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分类知识以整理书包为情境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分类思想的同时,明白小学生每天都要有条不紊地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根据上课内容作好课前准备,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之后要准备好明天上课用的学具等,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态度。认识钟面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按时上下学、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有计划、爱惜时间的小学生。
二、学生要有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孩子们合作的对象广义上有同桌、组员、伙伴、教师、家长及一般大人等等。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的态度。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体表现欲相当强烈,表现能力更是精彩,但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种乐于合作的对象是同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数学小游戏,大都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而且必须是有两个人一起完成的,而且必须是有两个人一起完成才有实际的价值。让孩子们明白很多事情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才有意义、体会合作的乐趣。教师要让孩子们遵循简单的游戏规则,懂得相互尊重,相互进步。新教材以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一问一答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效合作的过程。问题价值的体现在学生精彩的回答上,精彩的回答依附漂亮问题的提出,在回答别人提出问题的同时养成倾听别人、尊重他人的习惯。
三、重视数学图形、数学规律带来美的感受
数学之美主要表现在数字美、符号美、构图美、对称美、思想美、格式美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從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从而也让学生尝试创造美,并学习把美带给别人、带给世界。
四、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1、从历史长河中“拿来”。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资料。数学教师要善于从中“拿来”变为数学材料,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别具一格的历史情味。如:在教学“年、月、如”这一课时,当学生知道正确判断公历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的方法后,教师安排了巩固练习,请学生判断下面这几个年份,哪些是闰年哪些是平年?(出示投影片,教师大声朗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民族英雄林则徐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禁烟运动。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举行。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
从历史资料中选取相关数据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了爱祖国,爱人民的意识。
2、从自然学科中“拿来”。在“循环小数”一课:为了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在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我和学生进行了谈话:“同学们,在自然课中学过水的循环现象,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有的学生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循环现象。”有的学生说:“白天黑夜是循环现象。”还有的学生说:“太阳的东声西落是循环现象。”而后我说:“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知道吗?”接着,让学生计算两道商是循环小数的题目,最后问:你们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循环小数。就这样,教师联系自然现象来学习数学,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这一堂课设置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从生活实际中“拿来”。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活泼有趣的生活场景,使数学问题实际化、生活化。如教学“元、角、分”以后,我们教室里开设“百货超市”,师生一起开展购物活动。师生可自由选择角色(可当售货员,也可当顾客。)自主选购商品,自觉当好文明顾客(售货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计算、使用,同时还学习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礼仪规范,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从练习题中“拿来”。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通过这些有说服力的数据,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全新的德育观正渗透与新教材的方方面面,正等待着一线教师发现他们、挖掘他们,让这些星星之火散发出燎原之势。我们要和谐处理好数学信息与德育信息的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牵线搭桥。
【作者单位:洛阳市西工区下沟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