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的生命是一个双重存在,它不仅包含学生的生命,也应包含教师的生命。为更好地实现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及生命价值的提升,绝对不能忽视对教师生命的关注。
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
1.教师职业神圣化,忽视了教师的个人价值。“师道尊严”是中国教育文化的一大特征,人们对教师达到了神圣化的地步,视教师为圣人、君子,神圣化的认识及“无私奉献”的要求,给教师造成很大的职业压力,使他们忽视了自己本身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教师职业工具化,忽视了教师的生命意义。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教师成了注释规定文化的工具。教师尽管被人们视为学生的权威,但他们受课程及知识的控制,同样是受控者,这其中蕴涵着的是对生命的忽略与蔑视。这种重控制轻理解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对教师生命及其作用的忽视。
3.教师职业硬性化,忽视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受现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管理者设计硬性的规范和规定,实施量化的检查与评价,无形中束缚了教师精诚合作的手脚,加剧了教师群体中的竞争。同时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大大增加了教师精力的投入,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多采取跟班、守班、坐班制,教师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工作机器,教师感受不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而把教育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其生命价值就很难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实现。
教师个体面临的现实问题
1.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据一份2005年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2.2%的被调查者反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而这些压力更多的来自学校、社会和家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衡量一切标准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学校和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于是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直接导致了教师生命质量的全面下滑,甚至是生命的陨落。
2.不相称的劳动价值报酬。《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然而事实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近年来,公务员领域一直在讨论并逐步实施“高薪养廉”,然而教师的工资却没有随公务员工资的提高而相应提高,而教师在劳动时间上远远超出了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的工时制度”,然而他们却没有获得规定的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大部分学校只是象征性地支付给教师一些加班费。
3.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却很少享受到上述规定的待遇。此外一些学校为了争取生源,提出“学生是上帝”的口号,并作出“当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学生永远是正确的”等规定。在这种环境下师生的心理如何健康发展?
教师生命教育的策略
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增强教师的生命活力、提升教师的生命境界、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需要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体三者的共同努力。
1.教师生命教育的根本在于社会。社会应将教师从“圣人”还原为“凡人”,将教师职业去神圣化、去工具化。社会各界应有意识地为教师群体提供宽松的舆论氛围和环境,减少教师的精神压力,为其提供自我超越、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社会前提,使教师的内心世界得到最便捷的自我认同。此外还应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2.教师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学校。学校为教师预留下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学校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关注教师的高层次的成长需要及自我满足的需要,给教师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改变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一元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大力促进教师的自我管理,力争做到管理的民主化、平等化、自觉化,最终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另一个家园,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和教师生命发展的平台,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
3.教师生命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于自身。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需不断提升职业境界,推动生命价值实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培养全面的生命观,教书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在奉献、服务的同时,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定义感。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生命教育的生命是一个双重存在,它不仅包含学生的生命,也应包含教师的生命。为更好地实现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及生命价值的提升,绝对不能忽视对教师生命的关注。
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
1.教师职业神圣化,忽视了教师的个人价值。“师道尊严”是中国教育文化的一大特征,人们对教师达到了神圣化的地步,视教师为圣人、君子,神圣化的认识及“无私奉献”的要求,给教师造成很大的职业压力,使他们忽视了自己本身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教师职业工具化,忽视了教师的生命意义。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教师成了注释规定文化的工具。教师尽管被人们视为学生的权威,但他们受课程及知识的控制,同样是受控者,这其中蕴涵着的是对生命的忽略与蔑视。这种重控制轻理解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对教师生命及其作用的忽视。
3.教师职业硬性化,忽视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受现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管理者设计硬性的规范和规定,实施量化的检查与评价,无形中束缚了教师精诚合作的手脚,加剧了教师群体中的竞争。同时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大大增加了教师精力的投入,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多采取跟班、守班、坐班制,教师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工作机器,教师感受不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而把教育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其生命价值就很难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实现。
教师个体面临的现实问题
1.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据一份2005年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2.2%的被调查者反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而这些压力更多的来自学校、社会和家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衡量一切标准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学校和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于是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直接导致了教师生命质量的全面下滑,甚至是生命的陨落。
2.不相称的劳动价值报酬。《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然而事实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近年来,公务员领域一直在讨论并逐步实施“高薪养廉”,然而教师的工资却没有随公务员工资的提高而相应提高,而教师在劳动时间上远远超出了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的工时制度”,然而他们却没有获得规定的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大部分学校只是象征性地支付给教师一些加班费。
3.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却很少享受到上述规定的待遇。此外一些学校为了争取生源,提出“学生是上帝”的口号,并作出“当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学生永远是正确的”等规定。在这种环境下师生的心理如何健康发展?
教师生命教育的策略
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增强教师的生命活力、提升教师的生命境界、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需要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体三者的共同努力。
1.教师生命教育的根本在于社会。社会应将教师从“圣人”还原为“凡人”,将教师职业去神圣化、去工具化。社会各界应有意识地为教师群体提供宽松的舆论氛围和环境,减少教师的精神压力,为其提供自我超越、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社会前提,使教师的内心世界得到最便捷的自我认同。此外还应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2.教师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学校。学校为教师预留下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学校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关注教师的高层次的成长需要及自我满足的需要,给教师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改变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一元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大力促进教师的自我管理,力争做到管理的民主化、平等化、自觉化,最终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另一个家园,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和教师生命发展的平台,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
3.教师生命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于自身。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需不断提升职业境界,推动生命价值实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培养全面的生命观,教书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在奉献、服务的同时,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定义感。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