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毕业班的一次作文考试,文童的主题要求学生反映父母对他们的关爱。结果全校将近400名的学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描写了雨夜自己生病,父母连夜冒雨背自己去医院的情景。趴在父(母)的肩上,自己深深地被感动了,强烈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反思]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描写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大同小异。这让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父母的爱仅仅只有在孩子生病时才表现出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孩子的选材为什么会如此相似?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思维仅仅局限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呢?我想,学生把这个材料作为首选,固然与平时看的作文选有一定的关系。平时这一类文章看得多了,在考试时就让他们在短暂的时间里把这个材料筛选出来。但究其主要原因,那还是习作与生活的脱节。在我们的现实中,由于学习的重压,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失去了许多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常常对大自然的风霜雪雨、花鸟虫鱼熟视无睹,对路上车来人往、世事变迁麻木不仁,对世界的风云变化、纵横捭阖漠不关心。因此。在临场的作文中,就造成了绞尽脑汁而“无米下炊”的尴尬场面。既然如此,那么,在考场上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文章也就不奇怪了。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斯涅就说过:“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头。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米可炊”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全部的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可见,学生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现。世界并不缺少关,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
以写日记为例,如何把观察到的生活写进日记中作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呢?学生往往苦于没有材料而唉声叹气。日子似乎就是这样过着,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毕竟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但细数每一件小事,却又多如牛毛,如何去筛选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呢?我让学生备了一本小册子,每晚梳理一下今天所经历的事情,把这些事罗列出来。然后,比较这些事情,将你认为有意思的或印象深刻的给它们做上记号,这就是写作的材料。当有一天写作没有材料时,你就可以在这里面寻找。经过一阶段时间的记录后,学生都感受到了生活看似平淡,但在不变中却蕴藏着许多的变化。每天遇到的人不同,出现的事也不同,你的看法也会产生变化,因此,每天也一定会有新鲜的值得你记住的事。日积月累,便占有丰富的写作材料。这种流水账的记录法,促使了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在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
如在一次现场作文比赛中,组织者没有提供任何的题目,只是带领学生在校门口转了一圈,然后要求他们把刚才所看到的记录下来。这一实地观察,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我班学生选材广泛。有从校园的大门談开的,也有针对课间不文明休息引发的思考。还有的干脆描写了这次特殊的作文命题引起的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确,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作文的材料肯定会让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言而由衷”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自我的创造性。但在作文辅导中,老师往往先辅导学生写法,并且对那些符合自己认识和感受的文章给予高分。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胃口,用老师的语言写老师的思想,结果埋没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更有甚者杜撰情节,假话谎话连篇。美国的作文教学,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并且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追求真实和实用。
如何更有效地杜绝学生说假话,言不由衷呢?我想。深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产生真情实感,“以我手写我心”。同时,告诉他们,写作并不是神秘的事情写文章就是说话,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怎样想就怎样说,把它看成一件寻常的事。喜怒哀乐皆是“歌”。因此,我们要开放学生的思维,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先让学生运用常识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做一个小实验,然后把实验记下来;也可以把班级里举行的一次班会活动、体育比赛、游戏记录下来,还可以改变角色干一些没有干过的事情等等,然后把经过记下。当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那么,流露的情感也是真真切切了。
三、创造生活,让学生“乐趣无穷”
“生活即课堂”,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应该不设围墙,要引导学生去观海去赶潮,去赏花去听涛,去耕耘去收获,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写下充满稚气的诗篇。
美好的生活学生自己创造,精彩的写作素材也是学生自己积累的。过有意思的生活,才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如,怎么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让生活变得有意思,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出门旅游,拜访亲戚,参加社区活动……充实的生活、愉悦的心情,文章便不自觉中从你的心中涌出。
生活处处皆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引导学生投身生活,让作文在生活中生成,在生活中精彩!
毕业班的一次作文考试,文童的主题要求学生反映父母对他们的关爱。结果全校将近400名的学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描写了雨夜自己生病,父母连夜冒雨背自己去医院的情景。趴在父(母)的肩上,自己深深地被感动了,强烈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反思]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描写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大同小异。这让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父母的爱仅仅只有在孩子生病时才表现出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孩子的选材为什么会如此相似?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思维仅仅局限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呢?我想,学生把这个材料作为首选,固然与平时看的作文选有一定的关系。平时这一类文章看得多了,在考试时就让他们在短暂的时间里把这个材料筛选出来。但究其主要原因,那还是习作与生活的脱节。在我们的现实中,由于学习的重压,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失去了许多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常常对大自然的风霜雪雨、花鸟虫鱼熟视无睹,对路上车来人往、世事变迁麻木不仁,对世界的风云变化、纵横捭阖漠不关心。因此。在临场的作文中,就造成了绞尽脑汁而“无米下炊”的尴尬场面。既然如此,那么,在考场上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文章也就不奇怪了。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斯涅就说过:“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头。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米可炊”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全部的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可见,学生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现。世界并不缺少关,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
以写日记为例,如何把观察到的生活写进日记中作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呢?学生往往苦于没有材料而唉声叹气。日子似乎就是这样过着,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毕竟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但细数每一件小事,却又多如牛毛,如何去筛选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呢?我让学生备了一本小册子,每晚梳理一下今天所经历的事情,把这些事罗列出来。然后,比较这些事情,将你认为有意思的或印象深刻的给它们做上记号,这就是写作的材料。当有一天写作没有材料时,你就可以在这里面寻找。经过一阶段时间的记录后,学生都感受到了生活看似平淡,但在不变中却蕴藏着许多的变化。每天遇到的人不同,出现的事也不同,你的看法也会产生变化,因此,每天也一定会有新鲜的值得你记住的事。日积月累,便占有丰富的写作材料。这种流水账的记录法,促使了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在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
如在一次现场作文比赛中,组织者没有提供任何的题目,只是带领学生在校门口转了一圈,然后要求他们把刚才所看到的记录下来。这一实地观察,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我班学生选材广泛。有从校园的大门談开的,也有针对课间不文明休息引发的思考。还有的干脆描写了这次特殊的作文命题引起的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确,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作文的材料肯定会让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言而由衷”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自我的创造性。但在作文辅导中,老师往往先辅导学生写法,并且对那些符合自己认识和感受的文章给予高分。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胃口,用老师的语言写老师的思想,结果埋没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更有甚者杜撰情节,假话谎话连篇。美国的作文教学,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并且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追求真实和实用。
如何更有效地杜绝学生说假话,言不由衷呢?我想。深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产生真情实感,“以我手写我心”。同时,告诉他们,写作并不是神秘的事情写文章就是说话,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怎样想就怎样说,把它看成一件寻常的事。喜怒哀乐皆是“歌”。因此,我们要开放学生的思维,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先让学生运用常识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做一个小实验,然后把实验记下来;也可以把班级里举行的一次班会活动、体育比赛、游戏记录下来,还可以改变角色干一些没有干过的事情等等,然后把经过记下。当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那么,流露的情感也是真真切切了。
三、创造生活,让学生“乐趣无穷”
“生活即课堂”,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应该不设围墙,要引导学生去观海去赶潮,去赏花去听涛,去耕耘去收获,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写下充满稚气的诗篇。
美好的生活学生自己创造,精彩的写作素材也是学生自己积累的。过有意思的生活,才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如,怎么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让生活变得有意思,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出门旅游,拜访亲戚,参加社区活动……充实的生活、愉悦的心情,文章便不自觉中从你的心中涌出。
生活处处皆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引导学生投身生活,让作文在生活中生成,在生活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