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企业内部当前师资队伍的现状,对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培训 专兼职 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是培训部门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达到好的培训效果,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既有完善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培训的基础。培训管理部门必须从本企业已有师资队伍的现状出发,结合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企业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现状
多年以来,参与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师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培训中心专职教师;本公司企业内部兼职教师(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及技师以上高级技能人才);企业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由授课内容决定,采用聘请制)。几年来,本人同企业内部专兼职教师多次合作开展培训及鉴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对师资队伍建设有一些思考,这里主要从企业内部师资现状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1.当前培训中心专职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效”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培训需求。面对石化企业几十个主体工种上万名职工,能够独立完成企业所需培训任务的专职教师与学员比例严重失调,当大批培训、鉴定任务到来时,专职教师超负荷运转,甚至在某些专业的专职教师是有缺失的,这样造成了专业培训不平衡现象存在。
“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实际操作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培训中心的专职教师偏理论教学转到企业员工培训的重实践教学,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相对来讲,企业单位、生产一线的专职教师很少,特别是理论与实际比较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偏少,无法满足企业一线员工对培训的需要。
2.企业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教范围局限。由于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生产单位,目前他们的主要教学任务还只局限在本单位的岗位培训,并未能将公司内各基层单位的培训师资有机结合作为公司总体师资资源统一调配参与培训。
施教内容缺乏由实际到理论的提升。企业内部培训对象都是企业一线员工,所以课程内容往往只重实际操作,而忽视理论,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这是非常局限的,一线员工的技能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专业技能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是生产操作过程中排查故障、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必须在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前提下,加大操作的权重,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式提升。
实际操作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老企业的基层单位,有些员工的基本操作都是在老师傅“传帮带”下学到的,不免有一些不规范的习惯性操作。兼职教师以生产为主,对国家题库要求的一些规范不可能投入太大精力去研究,这部分规范性要求就要由专职教师来完成,再到现场与兼职教师一起来纠正操作中的问题,以达到规范性要求,同时还能对题库的部分项目进行修改以更贴近生产实际。
二、 强化“专兼”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关键是怎样从对问题的剖析中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加以实施,对于企业培训问题也不例外。企业员工的培训由于面对的是成人,侧重点又在实践,所以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上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再不向企业靠拢,再不贴近企业,将成“井底之蛙”,坐以待毙。那么采取什么举措,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岗位教师优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本人就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变、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及如何有机结合等三个关键环节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1.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变
教师主动转变培训理念,提高认识。培训管理部门要多组织专职教师系统地学习新的培训理念,不断提高认识,使其深刻理解当前培训是能力目标、技能训练和学员主体而不是过去的知识目标,问答习题和教师主体。教师要树立全新培训观念,以企业的培训需求为导向,以员工为主体,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与工员工工作实践紧密联系。
培训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专职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的主体和内容都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到企业去,到现场去,到生产一线去,学习操作技能,熟悉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及企业发展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人才质量,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2.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
企业培训部门与兼职教师所在的基层企业无行政隶属关系,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上还要依赖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大力支持与协调。培训部门只负责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并把他们所做的培训工作如实地向公司人力资源及相关技术管理部门汇报。希望公司内企业兼职教师所属部门能够根据他们参与培训工作的程度来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来进一步调动其主动承担培训任务的积极性,比如按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设置奖惩;将个人培训能力作为评比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等等。
3 、扬长避短,有机结合
要想达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优势,互通有无,使培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关键在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
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培训管理部门应多为专兼职教师搭建沟通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研讨、座谈、外出参观学习等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只有搭建了这个平台,加强了沟通,专兼职教师才能共同了解企业或同行业先进的技术、教学与管理经验,才能共同探讨适合本企业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通过沟通,使相同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在完成共同培训任务中互相补充专业知识与技能,使不同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在培训方式与方法上互通有无,形成良性循环,打造一支强有力专兼职有机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指日可待。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专兼有机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落到实处不容易,不但要求专职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深入生产实践,提高技能,又要求兼职教师在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掌握培训技巧,了解生产、建设、管理、生产实际中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为培训工作做充分准备,所以要想把这条路走下去,并走好,需要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培训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齐抓共管,关键是我们要走出这一步。
参考文献:
[1]徐克敏 李玉书.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职业能力的蜕变〔J〕.石油教育,2009:(6)
关键词: 培训 专兼职 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是培训部门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达到好的培训效果,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既有完善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培训的基础。培训管理部门必须从本企业已有师资队伍的现状出发,结合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企业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现状
多年以来,参与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师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培训中心专职教师;本公司企业内部兼职教师(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及技师以上高级技能人才);企业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由授课内容决定,采用聘请制)。几年来,本人同企业内部专兼职教师多次合作开展培训及鉴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对师资队伍建设有一些思考,这里主要从企业内部师资现状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1.当前培训中心专职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效”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培训需求。面对石化企业几十个主体工种上万名职工,能够独立完成企业所需培训任务的专职教师与学员比例严重失调,当大批培训、鉴定任务到来时,专职教师超负荷运转,甚至在某些专业的专职教师是有缺失的,这样造成了专业培训不平衡现象存在。
“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实际操作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培训中心的专职教师偏理论教学转到企业员工培训的重实践教学,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相对来讲,企业单位、生产一线的专职教师很少,特别是理论与实际比较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偏少,无法满足企业一线员工对培训的需要。
2.企业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教范围局限。由于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生产单位,目前他们的主要教学任务还只局限在本单位的岗位培训,并未能将公司内各基层单位的培训师资有机结合作为公司总体师资资源统一调配参与培训。
施教内容缺乏由实际到理论的提升。企业内部培训对象都是企业一线员工,所以课程内容往往只重实际操作,而忽视理论,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这是非常局限的,一线员工的技能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专业技能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是生产操作过程中排查故障、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必须在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前提下,加大操作的权重,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式提升。
实际操作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老企业的基层单位,有些员工的基本操作都是在老师傅“传帮带”下学到的,不免有一些不规范的习惯性操作。兼职教师以生产为主,对国家题库要求的一些规范不可能投入太大精力去研究,这部分规范性要求就要由专职教师来完成,再到现场与兼职教师一起来纠正操作中的问题,以达到规范性要求,同时还能对题库的部分项目进行修改以更贴近生产实际。
二、 强化“专兼”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关键是怎样从对问题的剖析中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加以实施,对于企业培训问题也不例外。企业员工的培训由于面对的是成人,侧重点又在实践,所以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上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再不向企业靠拢,再不贴近企业,将成“井底之蛙”,坐以待毙。那么采取什么举措,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岗位教师优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本人就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变、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及如何有机结合等三个关键环节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1.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变
教师主动转变培训理念,提高认识。培训管理部门要多组织专职教师系统地学习新的培训理念,不断提高认识,使其深刻理解当前培训是能力目标、技能训练和学员主体而不是过去的知识目标,问答习题和教师主体。教师要树立全新培训观念,以企业的培训需求为导向,以员工为主体,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与工员工工作实践紧密联系。
培训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专职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的主体和内容都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到企业去,到现场去,到生产一线去,学习操作技能,熟悉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及企业发展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人才质量,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2.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
企业培训部门与兼职教师所在的基层企业无行政隶属关系,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上还要依赖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大力支持与协调。培训部门只负责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并把他们所做的培训工作如实地向公司人力资源及相关技术管理部门汇报。希望公司内企业兼职教师所属部门能够根据他们参与培训工作的程度来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来进一步调动其主动承担培训任务的积极性,比如按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设置奖惩;将个人培训能力作为评比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等等。
3 、扬长避短,有机结合
要想达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优势,互通有无,使培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关键在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
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培训管理部门应多为专兼职教师搭建沟通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研讨、座谈、外出参观学习等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只有搭建了这个平台,加强了沟通,专兼职教师才能共同了解企业或同行业先进的技术、教学与管理经验,才能共同探讨适合本企业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通过沟通,使相同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在完成共同培训任务中互相补充专业知识与技能,使不同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在培训方式与方法上互通有无,形成良性循环,打造一支强有力专兼职有机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指日可待。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专兼有机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落到实处不容易,不但要求专职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深入生产实践,提高技能,又要求兼职教师在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掌握培训技巧,了解生产、建设、管理、生产实际中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为培训工作做充分准备,所以要想把这条路走下去,并走好,需要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培训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齐抓共管,关键是我们要走出这一步。
参考文献:
[1]徐克敏 李玉书.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职业能力的蜕变〔J〕.石油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