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玉米施肥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合理施肥是玉米获得高产,提升玉米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施肥就是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所采取的有效施肥措施。合理施肥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尽量减少养分的损失,以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其提高产量和效益。
  一、 提高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指的就是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数量占所施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比。目前,氮肥的利用率仅有50%上下,磷肥的利用率更是低于20%,因而,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发挥出肥料的最大增产效能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1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 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取长补短,可以充分发挥出这两种肥料的特点,使改土与供肥、速效与迟效、单一养分与多种养分相统一,进而达到增进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2 氮、磷、钾的配合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都是按一定比例吸收利用的,当土壤中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元素,即使其它的含量再多,也无法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也就是说,再目前氮肥施用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磷、钾肥的配合施用也不能忽视,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和充分发挥出氮肥的增产作用。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和加强各种微量元素的施用。
  3 肥料的混合施用 肥料混合施用,不但同时可以为作物提供不同比例的养分,在减少施肥次数的情况下,提高肥效。但应注意,不是所有的肥料都可以混合施用的,一定要根据肥料的性质来判定。
  4 改进施肥方法 根据肥料的性质采用相符的施肥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比如,氮肥改作覆土深施,将氮肥和细土加入有机肥、磷肥、农药等制成球状肥施用,就能有效地防止氮素的挥发所造成的损失。磷、钾肥采取早施,集中深施于作物根系周围,既能提高磷、钾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又可以加速土壤熟化。
  二、 玉米高效施肥法
  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玉米作为高产作物,其产量水平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直接相关,密不可分。在玉米高产施肥技术措施中,每亩有机肥的投入通常要高于3000公斤。在这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应大量积造秸秆肥,努力提高秸秆还田的数量好质量,积极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发酵技术和秸秆覆盖技术;第二,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工厂化处理技术,加快发展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提高有机肥的生产能力;第三,在基层政府的支持和农業技术部门的带领下,从市、县到乡、镇,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肥源;第四,抓好过腹还田,积造堆肥和厩肥等,提供高质量的肥料。
  2 稳定氮肥用量,合理调整施用期 就春玉米来说,一定要施好底肥,调控好追肥的用量。如亩产在5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氮肥施用每亩要控制在8~12公斤左右,最好不要超过每亩14公斤,氮、磷、钾比应为1:0.4:0.5。亩产400公斤左右的中产田,氮肥施用每亩要控制在8~10公斤左右,最高不可超过每亩13公斤,氮、磷、钾比应为1:0.5:0.5。亩产低于300公斤的低产田,氮肥施用每亩要控制在6~8公斤左右,最高不应超过每亩10公斤,氮、磷、钾比应为1:0.5:0.4。氮肥追肥期在比例上,我省可占到1/3,追肥要注重拔节肥、孕穗肥及粒肥。应积极推广采用化肥深施技术,比如穴施、开沟施并覆土等技术方法。干旱期和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应依据土壤的墒情来确定追施期。
  3 调控磷肥用量及氮、磷比 一定要依据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制定正确合理的磷肥用量。在高产田,最佳磷肥施用量应为每亩5公斤左右,最好不超过每亩7公斤。在中产田,施用量应为每亩4~5公斤,最好不超过每亩6公斤。在低产田,施用量应为每亩3~4公斤,最好不超过每亩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应达到1:0.4:0.5。磷肥用在春玉米上一般用作基肥。磷肥施用应遵循深施和早施。
  4 全面增施钾肥 据试验证明,单单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还不足以满足玉米生长期对钾素的需求,增施钾肥效果更加明显。要满足玉米生长期对钾素的需求,在高产田,最佳钾肥施用量应为每亩4~8公斤,最好不超过每亩10公斤。在中产田,施用量应为每亩4~6公斤,最好不超过每亩8公斤。在低产田,施用量应为每亩3~5公斤,最好不超过每亩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应是1:0.5:0.6。
  5 补施微量元素 由于玉米品种和耕作制度的不断改进,土壤中的养分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玉米缺锌较为突出。因此,一定要重视微量元素的施用。比如,在玉米浸种和包衣方面配合增施微肥;播种和苗期追施硫酸锌。
  6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推广测土配方,根据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结果,形成平衡施肥配方,生产专用肥,是保证玉米高效高产的重要途径。
  7 玉米的最佳追肥期 玉米追肥按生育期可分为苗期、拔节期、穗期和粒期。苗期追肥指的是出苗至拔节期所追施的肥料;拔节肥也称攻秆肥或者攻叶肥,指的是拔节后10天左右追施的肥料。穗期追肥指的是拔节后10天左右到抽穗前追施的肥料;粒期追肥指的是雌、雄处于开花受精到籽粒形成时期所追施的肥料。由于尿素的普遍应用,使氮肥的有效期延长,通常追肥都是在拔节期间进行,并结合封垄施入。
  总之,玉米施肥技术应掌握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早施基肥和磷、钾肥,分期施用追肥的原则。
  (作者单位:165100黑龙江省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其他文献
主要回顾了国外近年来在研究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从双方的合作意图、知识外溢效果、所采用的计量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各领域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其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在农业生产力及生产效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农业生产经济作物的种类及生产规模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农业也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化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农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作物地理环境及自然灾害所导致的产量不高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极大的阻碍着我国农业领域
通过对不同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特性的比较,提出了农业技术的整体性特质.将农业技术与其应用者和环境相关联而形成的有关农业技术系统的整体性框架,可作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不在于意识、人才等原因,而在于目前阶段技术创新投入的边际生产力较之要素投入、制度创新投入的边际生产力为低.大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充足要
主题是多层网络型的泛系论和有关的社会运筹学理法,在784e框架(泛七要@运八筹@联四维@系百科)下论及八筹活力说和泛系相对论,进而论及社会运筹的诸多理法,具体内容包括:八筹
田口方法与质量功能展开(QFD)对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角度保证质量.在比较分析田口方法与QFD的基础上,提
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它与市场运行机制不相适应.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改革现行的政府主
气缸套置于机体的气缸体孔中,上由气缸盖压紧固定。活塞在其内孔作往复运动,其外有冷却水冷却。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气缸套内表受高温高压燃气直接作用,并始
为了验证神农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2015年在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水稻上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2次水溶肥,对水稻有较好的增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