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有效数学课堂方法论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h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根据课改的要求,不但要勇于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学会如何探究学习,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操作、猜想等自学探究的机会与体验过程。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尝试实践、猜想验证等活动,通过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主动获得新知,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性学习这方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分享与各位同仁和方家。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所谓合作探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探究、去发现。又如我在教学“分橘子”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过生日,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發现。然后让小组合作尝试分一分,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组的糖果数量可能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老师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就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 “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讲一个小朋友直到现在才过两个生日的故事,请大家: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年哪月?由此促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探求知识奥秘的心态,唤起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的欲望。这时我引导学生完成“2004年和2005年各月份的天数统计表”,在这之后,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很快地说出,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甚至还有学生很快地发现,因为2月的天数不同,所以一年的总天数也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很浓,课堂气氛热烈。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继续探究平、闰年的排列规律,学生很快就明白,第4年里有1个闰年。因此,他的生日是闰年的2月29日。整节课我都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自信。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 “统计”的教学中,我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采用了“我们班喜欢哪一种福娃的人数最多?”为教学素材。在统计出喜欢每种福娃的人数(喜欢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人數分别是15人、8人、23人和3人)并完成统计表后,我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发给每人一张统计图(数据是0~15人),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独立完成统计图。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数据的填涂,到了欢欢的人数时,有同学提出了疑问:只有15个格,要涂23个格,格子不够,怎么办?这时,我没有提供给学生帮助,而是将问题再抛回给学生:想想看,谁最聪明,有什么办法解决?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朋友们想到了好几种办法:①往上添格子;②在两列的空格中填涂;③在格子中添加横线,格子变小了,数目变大了。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评价这几种方法哪种更好、更合理时,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方法,不好看,万一数字再大些不够位置加怎么办?第二种方法,加在中间的部分不知道是表示谁的,也不够好;第三种方法倒是不错,可是旁边的数字不对了,得改一改。在同学们的质疑和意见交流中,最终找到了“一个格表示两个单位”填涂方法。在这一节课中,我没有急于要得到圆满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主探究的快乐和信心。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他再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想方设法使其探究成功。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真正达到向40分钟要质量、要时效,努力造就每一节有效的课堂。
其他文献
分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学提供参考,增强初中生物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
【摘 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入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美,还能
山东省青岛市第65中学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逐步形成善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