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胃降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1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以安胃降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0%。结论:中医药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 中医疗法;安胃降逆法;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等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安胃降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既能缓解症状,又能祛除病因,可取得标本兼顾之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全部病例具备下述诊断标准:①按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的诊断标准,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②具有上腹疼痛,饱胀不适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症状。③排除有肝胆胰器质性疾病,胃肠道手术史病例。
  2 治疗方法
  中医用安胃降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中药治疗基本方::柴胡15g、枳壳15g、白芍20g、苏梗10g、党参15g、白术20g、陈皮10g、姜半夏10g、代赭石30g、吴茱萸10g、黄连10g、甘草10g。若反酸重者,加海螵蛸20g;胀痛重者,加沉香10g;湿浊重者,加砂仁15g;食少纳呆者,加焦三仙各15g。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品。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胃镜基本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上腹疼痛,灼热、腹胀、嗳气、口苦、恶心、呕吐)消失5个以上,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面积缩小2/3以上,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4个以上,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面积缩小2/3以下,胆汁反流减少。无效: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及胃镜检查无变化或加重。
  3.2 结果本组30例,近期治愈5例,占16.7%;显效16例,占53.3%;有效6例,占2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90%。
  4 病案举例
  王XX,女,43岁,农民,2009年11月19日诊。自述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 嗳气频繁, 反酸,饥饿时症状加重,晨起刷牙時喜恶心,干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曾服胃复安、果胶铋等药,未见好转。胃镜检查:胃粘液湖多量胆汁,胃体、胃窦部粘膜广泛充血,幽门口见胆汁反流,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证属脾虚胃弱,升降失常。投基本方,增海螵蛸20g,砂仁15g,沉香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上腹隐痛减轻,纳食增加,恶心干呕消失,嗳气亦减。原方减代赭石30g,吴茱萸10g,继服10剂,诸证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未见胆汁反流,继以香砂六君子丸以巩固疗效。
  5 体会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等范畴。病因多由忧思恼怒、情志失畅,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久郁化热,移热于胆,或肝胆兼夹外邪,湿热内蕴,引起胆腑气血蕴滞,疏泄失常,使胆液不循常道。肝胆郁热逆乘脾胃,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胆液不循胃气下降肠腑助消化而随胃气上逆。或因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久病本虚致脾胃虚弱,更易致肝胆郁滞,使虚者更虚。总之,本病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为发病基础,胆邪犯胃为基本病理变化,肝胆郁火移胃为其病机。本病为幽门功能减退,胃排空功能延迟所致,与脾胃虚弱相同。胆汁反流多合并胆道感染,胆汁不能顺利下降而逆流入胃,此与中医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逆流入胃的理论吻合。该病发病关键在于幽门功能低下,胆汁反流入胃,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这与中医气滞血瘀,肝气横逆,乘伐胃气,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胃浊上逆的病理变化相同。在治疗上,相对于西医,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以下四个优点:1、中医认为胃脾各为表里,互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药制剂不仅对脾胃有综合治疗补益作用,而且能调和肝胃,因果皆治。 2、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治疗与调理双层作用。独到组方能够直击病灶,驱除病气。中药天然成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能修复破损的胃粘膜,消除胆汁反流性胃炎反复发作根源,因而复发率低,疗效持久。3、中药取之于天然,避免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服用安全;?4、中药不致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人体也不会对中药产生依赖性;因此,在治疗上采用中医安胃降逆法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方中柴胡、枳壳可疏肝理气,兼以和胃;白芍、白术和用,取其健脾益气,和胃缓急止痛之功效,且西医药理研究,白芍有护肝、解痉、镇痛作用,可缓解患者之急;姜半夏、代赭石、吴茱萸可安胃降逆止呕;苏梗用来理气宽中,安胃止痛;陈皮可以理脾胃之气,化脾胃之湿;黄连可清中焦之湿热;海螵蛸可制酸除湿,相当于西医的制酸剂。综观全方,共同起到安胃降逆,疏肝理气,兼以制酸止痛之功效。
  另外,本病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还要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烟、避免情绪紧张和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治疗应坚持2~4个疗程,不可因症状缓解或胃镜下胆汁反流减少、消失而停止治疗,以免病情反复。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方面的规范性以及在用药上是否合理,进一步了解门诊处方的质量,达到提升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 从我院2008年~2010年发现的不合理门诊处方中抽取2236 张,依照《药理学》、《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文献办法来对抽取的处方进行分析,按照其不合理原因进行细化分类,便于有针对性的给出建议。结果 在2236张问题处方中,有1501张出现用药不合理问题,占了67.
【摘要】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 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与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体。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处于明显
【摘要】 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有一定的糖脂代谢异常,临床医师应该对抑郁症患者的血糖、血脂进行随访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治疗糖脂代谢性疾病。  【关键词】 抑郁症; 血糖、血脂; 相关研究  国外一些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无论是否接受抗抑郁治疗,抑郁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表现出糖耐量下降,本研究欲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及其与症状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  1对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