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背后的神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7167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外貌描写经历了从简单到形象的过程。《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虽然存在着套语和标签式描写,但基本和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人物外貌描写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人物的相貌和其内质是存在一定映射关系的。
  关键词:《三国演义》;以形传神;审美思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外貌描写是叙事性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的外貌描写经历了从最初寥寥数语到多样生动、从简单到立体、从标签式到个性化的发展过程。作为第一部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外貌描写方式是中国古代小说外貌描写方式进程中以貌知人的一个展现。《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基本可以分为隐士、帝王、武将、文臣谋士等几类。
  隐士的外貌描写突出一种清奇气质,显示其与众不同,因而外貌描写的词语偏向于松、柏、鹤。在中国文化里,松柏具有特殊意义,常常表示孤高、高洁,鹤更是具有飘然出世的意味,这些都是与隐士身份相符的。《三国演义》里的隐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拥有超人的智慧和不染世俗的品质,因而在描写隐士的时候,外貌都是符合其本身应具有的形象。如水镜先生是“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李意是“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
  在中国文化里,为了突出王权的威严,文学作品对帝王的出身、外貌描写通常充满神秘性。《三国演义》里刘备出场即气势非凡,“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段外貌描写源于《三国志·刘备传》中的“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后世小说中描写的拥有大耳者多是仙佛和君王,就是这种原始文化影响的残留。”刘备的外貌还通过他人之口来显现其与众不同,如孙权“观玄德仪表非凡,心中有畏惧之意”,“国太见了玄德,大喜,谓乔国老曰:‘真吾婿也!’国老曰:‘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龙凤之姿和天日之表可谓是对刘备神异外貌的最终评价。
  为了突出武将的勇猛,外貌呈现出标签式描写:首先是身高几尺,其次是动物比拟。李福清认为“这种动物比拟的古老传统可能是来源于图腾崇拜这一原始观念。”武将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刻画其过人体力来显现勇猛。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华雄“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豹、虎、熊、狼等动物都是凶狠之极,这些动物词语用来形容人物,正与武将的勇武之力相匹配。
  “通俗文学中的英雄都必须是相貌非凡的人,人物的肖像描写不是为了准确地表现人物容貌,而是要确立人物的身份、地位。”松姿鹤骨的是隐士,龙凤之姿的是君王,虎豹之形的是武将,每个人的肖像描写并不是那么精准全面,但关键在于形貌背后的身份、地位、际遇。具备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刘备当仁不让地成为作者笔下的正主,地位非凡。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一开始,张飞正因为外貌异乎寻常才引起了刘备的关注,而后才有了桃园三结义。“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九尺身高已非同寻常,再加之美髯、重枣脸、丹凤眼、卧蚕眉,都凸显出三绝之一的义绝——关羽的与众不同,这也奠定了关羽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反之,凤雏庞统与卧龙孔明智谋可谓不相上下,可庞统形貌与翩然潇洒的孔明相去甚远,甚至一度因形貌被人嗤之以鼻,际遇大打折扣。
  “在审美文化的意义上,重视人的容貌声色之美,往往与自我价值的发现、个性情感的张扬、生命意义的重建等人文思潮的涌动息息相关。”不同时期文学里的外貌描写体现的是不同的审美观。魏晋时期以“白”为美,众多风流俊美之士一时间层出不穷,有粉面何郎行步顾影,更有掷果盈车的潘安,这时期崇尚的是一种阴柔之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人物外貌描写展示的则是对智慧和勇武之美的崇尚。《三国演义》里的女子并不多,对其外貌描写完全粗线条化,有时候,明明是倾国之色,却只用一个词语就完成了人物外貌刻画,如貂蝉“年方二八,色伎俱佳”,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这和作品整体表现的阳刚美是一致的。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力求外貌符合人物本身性格和身份,做到形神相得。受古代哲学家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人的身高貌美与其人的超凡德行是相联系的。《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外貌描写和人物的性格、身份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面如冠玉,玉是温润之物,整个外貌给人一种宽厚仁和之感,正与刘备性格和帝王身份相得益彰。“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张飞外表的凶猛与风风火火的急性子性格互相映衬。“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曹操的细眼是其奸诈性格的一个标志。《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可以说是以貌知人、以形传神。一个人外在的形貌基本可以确立起其在作品中的性格和地位。
  参考文献:
  [1]万晴川:《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万晴川:《巫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3]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郭德君(1977-),男,甘肃灵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2  忽然对崇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就在我家乡灵台县的西边,但从来没有去过,无论怎么想象都无法想出她的真实面貌。想想在地域辽阔的甘肃竟然有如此袖珍的一个县,面积只有850平方公里!同在甘肃,一个酒泉市的面积都约1
岩画是史前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最近,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大量一万多年前的岩画,这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料。  Thousands of rock art pictures about huge Ice Age creatures have been revealed by researchers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 The paintings were
摘 要:苏童历来是一位营造意象的好手,解读苏童作品中的核心意象无疑是阐释其作品的关键。“绳索”是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中反复呈现且寓意深刻的意象。它的直接对照是“捆绑”。“绳索“象征着对自由的束缚,代表正义的权威。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绳索;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3  王德威在他那篇《苏童论》的开首就強
摘 要:岭南园林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儒家文化,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其品题中,蕴含古代文人培养理想人格的修身之道,表现为园主人的品性自喻,园主人的读书意趣以及对子孙后代教育的重视;也表现了宗族之间的孝悌之情,既有对家族伦理规范的看重,也有对子孙后代的期望;还有对文人文学唱和之趣的描绘,呈现了当时园林中文人相互唱和的盛况。  关键词:岭南园林;品题;儒家文化  作者简介:龙永琼(1994-),女,广东广州
摘 要:苏童在《黄雀记》中以“黄雀在后”的隐喻将三个主人公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用“丢魂”喻指80年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通过“红脸婴儿”表现人本质的生存状态以及探究摆脱荒谬生存境遇的可能性。诸多苦闷、偶然、恐惧与绝望同琐碎的现实纠缠交织,《黄雀记》以一种悠游当下而又超越现实的姿态昂扬。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精神困境;纠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儒家所倡的道统,是通过《尚书》中“尧、舜、禹”这一帝系建立起来的。而“道统”序列自尧开始的原因正在于从《尚书·尧典》中被一直继承下来的崇德思想。“道统”作为儒家哲学的核心,其意蕴贯穿于六经之中,在孔子倡“仁”的过程中得到整合,从此泽被后世。可谓是“兴于尧,而成于孔,起于德,而立于仁”。在走出疑古时代的今天,《尧典》的意义更当重视。  关键词:《尧典》;道统;德;疑古  [中图分类号]:I2
作者简介:谷传祺(1989.9-),笔名谷潘,2014年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爱好写诗,看小说,听相声。网络写手;著有长篇小说两部,作品发表在《中国诗》、《齐鲁文学》、《青年诗人》等杂志。生长在美丽的玫瑰之乡。自由投稿人。  唐僧四人取得真经后,各自流连与人世间。大圣孙悟空在花果山游荡了数千年后,突然穿越到上帝的伊甸园里得到一个情欲果。此果子乃是一个红色硕大的桃子。奇大无比,飘香四溢
当整个世界都在流行马拉松和长跑,北欧人固执地活在健行和徒步的节奏里。我从未幻想过自己可以在北极圈以北200 公里的荒原完成一段110公里的漫长徒步,但事实上,每个稍有体力储备的办公室白领都能完成这场“极北之地”的穿越,领略瑞典最高峰凯布讷山的容颜,走过低海拔冰川,在萨米人的领地里与“国王之路”同行。  DAY1 Nikkaluokta-KEBNEKAISE 23KM  从斯德哥尔摩飞往基律纳(Ki
摘 要:《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典型叙述和鞭挞二战法西斯残忍杀戮行为的反战题材影片,影片伊始是来自约翰.贝哲曼的名言: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和视觉。接下来影片便用尽一个半小时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理性对人性的残酷博弈。本文主要就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命运等,谈谈影片中所传达出的一种理性与人性之间的交互与博弈。  关键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理性;人性  作者简介:延馼(1
一座公园在一座城市里,在齐齐哈尔这样一座边疆城市、一座工业城市里,如同一首诗中最抒情的句子、一幅画上最鲜亮的色彩。  这座公园叫龙沙公园,它位于市区中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去,无需门票,就像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自己内心,走进情感中最温柔的那片芳草地。  这是一座普通的公园,就像其他城市的很多公园一样,有湖水和亭台、有树木和花草。但是在齐齐哈尔人眼里,它是特别的、唯一的、最有价值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