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列车准点开进了2008年。2008年是全国上下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胜利向前的30周年,也是国人期盼已久世人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之年……大事、盛事、喜事,2008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面对2008的河南广播人,有着同样的期待、一样的憧憬。岁末年初,全台上下做总结、理思路,共商改革良策,同谋发展大计。河南广播人始终如一,在收获时不事张扬,遭遇挫折时从容应对,在发展提速中冷静思考,放眼新时代,立足大广播,汇八方之优,集全台之智,笑迎2008。
2008对于河南广播发展来讲,又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从低谷中跃出,跨越式的发展,跨媒体跨行业规模初步形成,经营创收从2004年超亿元后稳步上升,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五。从各个专业广播各具特色、节目质量明显提升,创优节目不断获得国家大奖,到河南新闻在中央台发稿持续10年第一;从双频覆盖创历史纪录,到数字化建设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首批实验基地;从应对市场竞争推出广告代理之举,到开发内容产业扩大增收之策;从用绩效考核、各种奖励办法调动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到开展读书、联欢、送温暖的各项活动……每一步艰难的行进,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成功,都凝聚着广播人的心血和汗水,都留下了一串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那一幕幕、一篇篇……若著书立传写剧本,即使500集也难以抒写完这发展的长卷。
然而,岁月毕竟已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告别过去,面对未来。新年伊始,大家都在谋划,都在攒着劲儿出新招,把努力和希望放在新的一年。更何况,2008又是带着特殊意义向我们走来,更加激发人们厉兵秣马,摩拳擦掌。就广播同行说,中央台以获得奥运赛事音频转播发布权为契机,联手全国,打造广播影响力;广东台、天津台、辽宁台在两级联合、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规划新的发展;陕西台面对经济欠发达的环境,制定了立足西部,放眼全国,跨媒体、跨区域经营策略;江苏总台更是在蛰伏多年后开始高速拉升,平均年收入增幅37%的基础上,提出做优江苏,做强华东,领先全国,走向世界的愿景。这说明,全国广播已呈风生水起千帆竞发、水涨船高潮头在前之势。还有网络、手机这些新媒体,以出其不意的新形式、新手段融入到媒体中,不断产生着新的竞争压力,形势咄咄逼人!
面对此起彼伏的生存挑战,河南广播能否胜出呢?对于明显打着创意行业标记的广播媒体来讲,靠创新出生产力是必由之路。河南广播2008的发展战略,面对的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起点,对河南广播来说,势必要迎接一次新的挑战、新的超越,无疑增加了创新的高度、深度、难度。所谓高度,就是要实现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同行前五名的目标。河南广播要与时俱进,用立足本地、汇集天下真气,来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提升实力。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力求在大策划、大联合、大制作上有所突破,需要通过整合资源,挖掘特色,形成大广播优势,在竞争的大趋势中掌握主动,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所谓深度,就是用足现有资源,深度开发其功能,形成共享和集约优势。要继续完成“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的内部结构调整,按全台一盘棋的布局,以产业链为脉络,加强频率之间、相关部门之间乃至节目内容价值延伸增值业务,和涉及跨行业跨媒体业务之间的网络化、智能化,实现资源共享,畅通信息渠道,聚合内部优势,提升成本效益,创造一种优于别人的竞争态势。所谓难度,就是在完成原始积累以后如何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既缺乏专业知识,又缺少管理经验,无论对领导还是员工,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加强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加快创新的步伐。
河南广播要在创新中实现新的突破,观念需要继续更新。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我们不能止步不前,津津乐道于阶段性的成功;在信息迅速传播、社会资源共享日渐增多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于多种资源已经占有,仍然停留在“人无我有”的策略上;在知识不断更新,媒体不断创新,受众需要不断求新的情势下,我们不能总是简单地重复现有的做法,特别要警惕把昨天的创新成果固化成条条框框,在不自觉中步入新的惯性思维,束缚自己的手脚。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挑战自我没有止境,广播发展需要不断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河南广播虽然已经有发展的良好基础,但要把有利的资源条件和人员潜力变成新的生产力,把优势变成强势,需要有新的战略思想,需要观念的持续转变,需要激情、活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努力打造创新型电台,实现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全凭实力说话。信息化程度之高,让老百姓凭手中的鼠标、遥控、调谐旋钮,快捷而方便地任意挑选,对媒体的耐心或许只有几秒钟,爱不爱你不商量。广播拿什么去争取受众,靠什么赢得受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无疑是靠内容,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节目。广播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强大的传播能力,更要看传播的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能把听众吸引过来,凝聚人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提高节目质量,努力提升引领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既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又是节目质量的本质要求。我们奉献给听众的是精神文化产品,有着特殊的规则和要求。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诚如一位专家所说,没有广义上的文化资源的支撑,强国之梦永远是梦。我们有责任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节目,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品牌,把闪烁着真理光芒的内容,与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结合起来,让广播节目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节目创新,才能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让听众对广播有更多的情系、更多的依赖、更多的忠诚。

如今,媒体的发展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因为真正的品牌具有文化品位和需求价值,有较高的知名度、满意度,有较高的收听率和较强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是媒体综合实力的浓缩和体现,是节目质量的集中展示和运作标志。打造品牌不能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而是要根据听众和市场需求来定位,通过调查分析提炼品牌内涵,确定预期目标,有针对性地打造品牌特色,并经过推介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一个“品”字三个口。打造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牌的背后,是宣传管理、技术水平、人力资源以及强大的资本支持。假如没有节目评估体系来随时发现节目运行中的问题,没有听众及市场需求的调查反映,办节目岂不茫然?面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假如不拿来为我所用,壮大广播的功能,被挤出局的危机如何解决?假如没有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的培养使用和科学的考核办法,怎么能保证人才辈出?假如不调整结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市场,开源节流做足增量,哪里有资金保证生活、生产,把广播做强做大?因此,任何一个广播品牌的打造,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和强大的支持系统,就像一个网络联想,每一个节点都需要同步创新,才能有效地推出特色品牌。
风生水起让创新丰富多彩,创新的力量让事业兴旺发达,事业的兴旺发达又让创业者充满希望。期求什么?幸福。这既是人的本能和需求,又是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广播兴旺了,广播人享受发展的实惠,期盼更多的幸福是自然的、应当的。什么是幸福?近年来有一个叫“幸福指数”的提法,很能说明问题。照此提法,幸福是指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它和价值观、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习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幸福指数:有的以表现自我价值为幸福,有的以平淡是真为幸福,有的以挣大钱为幸福,有的以带着家人休闲散步为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感的差别,很难用统一的指标来衡量。弃儿的幸福或许是家园里那盏温暖的灯,而王子的幸福可能是街头的那碗汤圆。只有懂得量身定做自己的幸福,才会真正懂得生活、懂得人生,找到真正的幸福。幸福又是一个过程、一种追求,而人们常说的“永远幸福”,其实是用细碎的珠贝串起来的一条缠绕生命的长链。我们只有耐烦于平常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才会从中捡拾到蕴藏着幸福光泽的颗颗珠贝。清醒的人不仅懂得什么是幸福,而且深悟幸福之源和求取之道。任何个人都是社会一分子、单位一成员,整个社会、所在单位才是幸福之源泉,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一个单位应尽力为其成员搭建求取幸福的平台,创造获得幸福的条件。而它的成员则需要低头捡拾起易得的、实实在在的珠贝,尽管碎碎点点,但谁说串不成与生命等长的珠链呢?!广播人的幸福就在“风生水起兴广播”的追求、打磨和感受中……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对媒体来讲,无疑是2008年的春风,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对发展机遇的渴望。无论媒体大小强弱,还是相关文化产业,同样风生水起,谁能准确把握并有收获,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河南广播将用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向2008证实自己。
(作者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