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27-02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o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腦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疾病,亦称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在康复专家看来,很多中风患者的残疾是可以避免的。但是错误的认识和方法成为中风患者走向康复的拦路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相当多的患者对康复治疗存在不少误区,导致许多患者的病情延误。现就本人在临床中发现的误区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误区一:只求抢救,忽咯康复治疗。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中风患者的急性期,家属认识不到中风会给患者留下何种后遗症,觉得能捡回命就知足了。持此种心态的家属很多,很多患者及家属病情稳定后仍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甚至在病情稳定一到两个月后,仍在医院输液治疗。结果导致废用综合征。如废用性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畸形等。措施:告诉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康复介入的越早,后期偏瘫的几率就越小。康复治疗主要以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和预防并发症为主。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的三个月内属于最佳康复期,病情稳定后的半年内,属于有效康复期。
误区二:康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错误锻炼影响康复。中风康复治辽,最近十年来才在国内兴起,对病人和家属来说更是心生事物,有些患者和家属仅凭借自己的片面理解来做康复,结果会出现错误的方法。导致一定的残疾(如手挎篮、画圈步态)或功能不恢复。如患者从坐位到立位时,常以患侧上肢为杠杆,把患者架起来。结果容易导致肩关节的半脱位,患手水肿,甚至有的造成上肢骨折。有的患者下肢刚出现一点肌力,平衡和稳定性不够,就有家属搀扶,用绳子系住患脚,强行拉患者下肢向前运动等。措施:加强功能训练。如起立床训练,平行杠内的站立训练,站立平行训练,下肢的承重训练,上肢的支撑训练等。只有当肌肉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以安全为基本,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训练时间及强度等应很好掌握,以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误区三:坐失康复时机,等到出院后再开始康复。有一部分医生和病人认为康复治疗是后期的工作,只有待患者神志清醒,能够起坐、进食后,才能开始康复治疗。其实中风的康复治疗宜尽早开始,在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一般脑梗死发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至7~10天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就应该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措施:加大康复知识宣传力度。告知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废用综合征”以及各种残疾的预防。因此,康复宜早,有利于减少后遗症、提高恢复速度,前3至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
误区四:过分依赖药物,相信灵丹妙药。不少患者常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相信有灵丹妙药,往往忽咯自身和被动的康复运动。措施:化解病人错误思想。而实际上,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告诉患者及家属发生脑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偏瘫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o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腦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疾病,亦称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在康复专家看来,很多中风患者的残疾是可以避免的。但是错误的认识和方法成为中风患者走向康复的拦路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相当多的患者对康复治疗存在不少误区,导致许多患者的病情延误。现就本人在临床中发现的误区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误区一:只求抢救,忽咯康复治疗。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中风患者的急性期,家属认识不到中风会给患者留下何种后遗症,觉得能捡回命就知足了。持此种心态的家属很多,很多患者及家属病情稳定后仍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甚至在病情稳定一到两个月后,仍在医院输液治疗。结果导致废用综合征。如废用性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畸形等。措施:告诉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康复介入的越早,后期偏瘫的几率就越小。康复治疗主要以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和预防并发症为主。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的三个月内属于最佳康复期,病情稳定后的半年内,属于有效康复期。
误区二:康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错误锻炼影响康复。中风康复治辽,最近十年来才在国内兴起,对病人和家属来说更是心生事物,有些患者和家属仅凭借自己的片面理解来做康复,结果会出现错误的方法。导致一定的残疾(如手挎篮、画圈步态)或功能不恢复。如患者从坐位到立位时,常以患侧上肢为杠杆,把患者架起来。结果容易导致肩关节的半脱位,患手水肿,甚至有的造成上肢骨折。有的患者下肢刚出现一点肌力,平衡和稳定性不够,就有家属搀扶,用绳子系住患脚,强行拉患者下肢向前运动等。措施:加强功能训练。如起立床训练,平行杠内的站立训练,站立平行训练,下肢的承重训练,上肢的支撑训练等。只有当肌肉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以安全为基本,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训练时间及强度等应很好掌握,以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误区三:坐失康复时机,等到出院后再开始康复。有一部分医生和病人认为康复治疗是后期的工作,只有待患者神志清醒,能够起坐、进食后,才能开始康复治疗。其实中风的康复治疗宜尽早开始,在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一般脑梗死发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至7~10天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就应该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措施:加大康复知识宣传力度。告知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废用综合征”以及各种残疾的预防。因此,康复宜早,有利于减少后遗症、提高恢复速度,前3至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
误区四:过分依赖药物,相信灵丹妙药。不少患者常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相信有灵丹妙药,往往忽咯自身和被动的康复运动。措施:化解病人错误思想。而实际上,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告诉患者及家属发生脑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偏瘫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生活,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