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路径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审题能力与其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直接的联系。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良好的审题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信息,避免其他信息的干扰,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审题能力
  核心素养指的并不是某一种素养能力,而是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水平的目的,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通过反复读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阅读题目时,学生常常不够专心。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反复地阅读题目,严格、认真地审查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提升自身审题的严谨性。
  例如,在教學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这节课时,由于多位数的数字过多、数位过大,如果学生审题不够严谨,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以至于学生最终得出的结果将会与正确答案偏离甚远。因此,在指导学生做多位数相关题目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严谨地阅读题目,反复地阅读题目,弄清楚该题目的数位和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数数。通过反复阅读题目,学生会对多位数有正确、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知,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同时实现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答题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生涩性和枯燥性,所以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缺少学习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通过插图中鲜艳的颜色和趣味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插图中发现图中蕴藏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这节课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班和二班的学生都种了一些花,一名男生说:两个班都种了四行花。问:哪个班种的花多一些?在这道问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已经知道了行数,但是并不知道列数,无法比较。此时,教师提醒学生看插图(图略),一班、二班种的花的数量均可以数出。教师引导学生先数出一班种的花的列数,发现种了5列,于是教导学生用所学的乘法来计算,列出式子4 × 5,得出一班种了20朵花。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数出二班种的花的列数,发现有6列,于是列出式子4 × 6,得出二班种了24朵花。经过对比,最后得出二班种的花比一班的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题兴趣得到了充分地激发。
  三、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通过问题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在学生出现审题方向偏差时能及时纠正。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节课时,教材练习二中有几道题是让学生比较时间的大小。其中,有一道题目为1小时和100分钟哪一个更大?有的学生对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还不清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教师可以提问学生: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学生回答:1小时等于60分钟。教师接着提问:那么60分钟和100分钟哪个更大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100分钟比1小时更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正确审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通过细读文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筛选出重要的题目信息,进而找出解题关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节课时,教材中有一道例题:小羊说:我拔了20个萝卜。小兔说:我拔的和你同样多。问:一共拔了多少个?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这道题目的文字,让学生筛选出关键信息。学生发现小兔拔的萝卜同样也是20个,要算出总数,只需要用小兔拔的萝卜加上小羊拔的萝卜即可。于是学生列出20 + 20 = 40的算式,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文字,从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这一目的。
  总而言之,审题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数学问题,对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结合其要求对学生开展教学,实现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奋华. 研究命题新方向  渗透审题四策略:PISA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的审题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
  [2]车亚平. 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3).
  [3]陈群英.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2019(7).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创设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可以应用相关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教学应用  问题教学法的特点在于由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这种教学法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打
摘 要:古诗词构思严谨,蕴含历史韵味,以至于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自身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方面的不足,无法掌握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方法。文章基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分析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特点。希望由此改革古诗词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摘 要:课程改革使教学方式不断更新,翻转课堂成为教学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趋于完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逐渐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
摘 要:情境教学法力求将历史教材内容以生动的情境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和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历史课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就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阐释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和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运用策略  针对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语言艺术、历史遗迹等创设问题、表
摘 要:初中物理侧重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只有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联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文章从生活化现象、生活化器械、生活化问题和生活化实例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打造高质量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亟待解决。  一、将生活化现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减负提质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课程改革虽然使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仍然以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为重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没有积极性,以至于学习兴趣低、学习压力大。对此,文章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减负提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
摘 要:文章针对农村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低效的现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为例,先就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举例重点论述了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课堂教学步骤和方法,以期对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思路  要想提升听说能力,便要多听多说。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立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能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然而,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针对这种不同,教师应该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升数学能力。文章主要以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为研究视角,提出对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层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  我国现阶段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