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为培养专业、合格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学校应在艺术专业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学习,加强其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校企合作就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在艺术设计中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力求使校企合作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正真作用,使高校的实践教学探索迈出新的篇章。
【关键词】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 嵌入与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建设,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进而企业的用工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于此相对应,我国大多数高校仍只是单纯的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度缺乏。这对艺术设计专业这样一个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专业而言更加明显。高校能否针对社会需要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否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的直接上岗,在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而学生就业举步维艰的今天,值得所有教育者的深思和探究。校企合作是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当今新课标要求的新型学生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获得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高校常用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现使用的教学模式普遍为课题式教学模式,即先由老师布置课题,然后学生根据教学以及课题的要求,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创作,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好坏给予评分。而学生作品能否进一步修改完善、能否符合行业的设计标准、如果在企业中这样的设计能否被采纳等等这些问题,则因教学大纲没有相关硬性要求或教师对相关行业标准不熟悉而被忽略,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实际脱轨。
(二)学校实践教学环境欠缺
我国高校现大多已在学校内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建立起专业性的实验室,且课堂教学之外亦会组织学生赴校外的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但在实际的执行中,虽然学校设有专业的实验室,但校方实验室基本只是单纯的为学生服务,不具备实际的商业作用,在管理和使用上也必然与企业的商业性实验室存在巨大差别,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实际的行业现状,与社会产生脱节。此外,学生的校外实习则大多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式参观,学生无法参与实际生产,实习缺乏实际效果。
(三)现行校企合作模式问题重重
现在许多高校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已开展了校企合作式教学,其主要模式就是在企业中建立学校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中,让学生获得实际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则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校企间的进一步合作。1.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岗前培训计划,各企业对赴企业参加实习的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2.企业从中难以获得实际利益,大多不愿为高校的学僧时间培养提供便利。3.学校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意义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4.相关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实习中出现事故后,易引起学校与企业间的纠纷。
二、校企合作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工学结合”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单纯的以书本作为学习唯一参照对象,并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进行封闭式的学习。这种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想脱轨,无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学生对所在行业缺乏准确的定位和认识,进而在参与工作后无法水利且迅速的实现对工作的掌控,最终导致企业找人难、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尤其明显。针对此情况,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做中改”,而校企合作就是实现学生“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课堂引入生产实际中,以真实的项目带动教学的进行与深入,使课本上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效果显著。
(二)有助于学生对行业现状的了解,促进企业紧缺型人才的养成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缺乏与社会的联系,加之学生实习时间有限,学校教学较封闭等种种原因,使得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行业现状缺乏了解,无法实时掌握与行业相关的最新动态以及其对人才的最新需求,进而阻碍了学生实际工作能了的养成,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了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训教室,通过企业学习和学校学习的相互穿插,实现了学校和企业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团队。这对于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动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有助于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对学生而言,学生在获得一定收入额同时获得了对行业的实际了解,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参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学校而言,在解决自身设备与设施缺乏问题的同时使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成为了学校宝贵的可利用社会性教学资源,而教师则在合作中扩宽自身视野的同时有效的积累了课程资源,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企业而言,通过合作企业获得足够人才储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支出,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可见,在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有助于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的共赢,开创一举多得、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的有效措施
(一)搭建平台,引进项目,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提高
学校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积极了解行业现状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的调查,在学生的教学中引入企业生产流程与模式的学习,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建立校方自身的实训基地,并将其与社会企业相接轨,为校企合作的良好进行创造有利基础。此外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促进专业相关项目的引进,并以项目为课题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实际设计与解决中。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行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即在学生入学时企业就与学生签订用人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有针对性的人才,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培养模式即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让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的,同时学生就业需进行的岗前培训等步骤亦可在学生毕业前完成,为企业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投入与资金投入。此外,因企业已经与学生签订协议,所以企业亦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培养经过,并及时根据行业形势的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这不仅让学生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增加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也对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政府相关措施保障
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应健全相关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同时充当联系的桥梁,做好两者间的沟通。此外,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提高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成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在项目合作中积极创新,为中国创造添砖加瓦。
四、结语
在这竞争愈发激烈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困难,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必须不断适应企业与社会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之路准确把握行业脉搏,掌握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针对型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转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方便之门,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创造优势。
参考文献:
[1]姬慧.“工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初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N],2007 ,(9)
[2]王峰. 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作用[J],2012,(9)
[3]昊玉红.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工作 室制”项目课程教学的探讨[J].艺海,2011,(2)
【关键词】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 嵌入与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建设,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进而企业的用工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于此相对应,我国大多数高校仍只是单纯的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度缺乏。这对艺术设计专业这样一个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专业而言更加明显。高校能否针对社会需要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否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的直接上岗,在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而学生就业举步维艰的今天,值得所有教育者的深思和探究。校企合作是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当今新课标要求的新型学生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获得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高校常用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现使用的教学模式普遍为课题式教学模式,即先由老师布置课题,然后学生根据教学以及课题的要求,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创作,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好坏给予评分。而学生作品能否进一步修改完善、能否符合行业的设计标准、如果在企业中这样的设计能否被采纳等等这些问题,则因教学大纲没有相关硬性要求或教师对相关行业标准不熟悉而被忽略,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实际脱轨。
(二)学校实践教学环境欠缺
我国高校现大多已在学校内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建立起专业性的实验室,且课堂教学之外亦会组织学生赴校外的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但在实际的执行中,虽然学校设有专业的实验室,但校方实验室基本只是单纯的为学生服务,不具备实际的商业作用,在管理和使用上也必然与企业的商业性实验室存在巨大差别,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实际的行业现状,与社会产生脱节。此外,学生的校外实习则大多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式参观,学生无法参与实际生产,实习缺乏实际效果。
(三)现行校企合作模式问题重重
现在许多高校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已开展了校企合作式教学,其主要模式就是在企业中建立学校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中,让学生获得实际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则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校企间的进一步合作。1.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岗前培训计划,各企业对赴企业参加实习的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2.企业从中难以获得实际利益,大多不愿为高校的学僧时间培养提供便利。3.学校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意义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4.相关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实习中出现事故后,易引起学校与企业间的纠纷。
二、校企合作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工学结合”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单纯的以书本作为学习唯一参照对象,并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进行封闭式的学习。这种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想脱轨,无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学生对所在行业缺乏准确的定位和认识,进而在参与工作后无法水利且迅速的实现对工作的掌控,最终导致企业找人难、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尤其明显。针对此情况,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做中改”,而校企合作就是实现学生“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课堂引入生产实际中,以真实的项目带动教学的进行与深入,使课本上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效果显著。
(二)有助于学生对行业现状的了解,促进企业紧缺型人才的养成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缺乏与社会的联系,加之学生实习时间有限,学校教学较封闭等种种原因,使得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行业现状缺乏了解,无法实时掌握与行业相关的最新动态以及其对人才的最新需求,进而阻碍了学生实际工作能了的养成,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了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训教室,通过企业学习和学校学习的相互穿插,实现了学校和企业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团队。这对于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动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有助于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对学生而言,学生在获得一定收入额同时获得了对行业的实际了解,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参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学校而言,在解决自身设备与设施缺乏问题的同时使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成为了学校宝贵的可利用社会性教学资源,而教师则在合作中扩宽自身视野的同时有效的积累了课程资源,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企业而言,通过合作企业获得足够人才储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支出,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可见,在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有助于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的共赢,开创一举多得、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的有效措施
(一)搭建平台,引进项目,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提高
学校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积极了解行业现状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的调查,在学生的教学中引入企业生产流程与模式的学习,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建立校方自身的实训基地,并将其与社会企业相接轨,为校企合作的良好进行创造有利基础。此外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促进专业相关项目的引进,并以项目为课题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实际设计与解决中。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行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即在学生入学时企业就与学生签订用人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有针对性的人才,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培养模式即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让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的,同时学生就业需进行的岗前培训等步骤亦可在学生毕业前完成,为企业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投入与资金投入。此外,因企业已经与学生签订协议,所以企业亦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培养经过,并及时根据行业形势的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这不仅让学生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增加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也对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政府相关措施保障
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应健全相关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同时充当联系的桥梁,做好两者间的沟通。此外,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提高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成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在项目合作中积极创新,为中国创造添砖加瓦。
四、结语
在这竞争愈发激烈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困难,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必须不断适应企业与社会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之路准确把握行业脉搏,掌握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针对型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转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方便之门,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创造优势。
参考文献:
[1]姬慧.“工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初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N],2007 ,(9)
[2]王峰. 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作用[J],2012,(9)
[3]昊玉红.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工作 室制”项目课程教学的探讨[J].艺海,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