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途径研究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提琴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发展的几百年来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逐渐浸染了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然途径。所谓民族化即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从本民族的人民生活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运用本民族的艺术思维方式来组织材料,反映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作品。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萧友梅、冼星海等人开始尝试创作小提琴演奏作品,从此以后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在创作和技巧两方面得以展开。
  小提琴创作的民族化发展途径。中国小提琴和歌剧、钢琴一样走向民族化的成功之路,与涌现的一大批小提琴作品密不可分。我国的作曲家创作了一系列的生活化、本地化、民族化的作品,这些作品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中国老百姓的习惯、爱好、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遵循着中国人民的审美趣味,形成了西洋小提琴在中国的“对象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内蒙组曲》《牧歌》《绥远回旋曲》等。其中大家熟知的《思乡曲》以内蒙古民歌为音乐素材,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作为经典作品被广为流传,被誉为“第一首走向国际的小提琴演奏曲”。在其后的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小提琴从不为人知到人人皆知,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小提琴成为很多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伴奏。六七十年代,作曲家陳钢、秦咏诚等人创作的作品更加具备浓郁的民族风格。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诞生于这个时期。改革开放至今,小提琴的音乐创作更是百花齐放。总的来说,小提琴的创作取材多来自于戏曲、民歌和民间器乐曲。比如马思聪的《第一回旋曲》就是以内蒙古民歌《情别》作为音乐主题,《牧歌》则是受到山西说唱音乐的影响,《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将广东音乐引入乐章。小提琴创作以这种方式在内容和音乐方面进行民族化发展的探索逐渐成为主流。
  小提琴技巧的民族化发展途径。在小提琴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演奏技巧自然而然地渗透和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技能方法。首先是滑音的运用。最早是司徒梦岩将西方禁用的滑音演奏技巧创造性地应用在小提琴演奏中。马思聪在《思乡曲》中也运用了滑音,模仿民族音乐中的唱腔,表现主人公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次是颤音的运用。演奏者将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的演奏方法灵活地运用在小提琴演奏中。如《渔舟唱晚》中用连续的颤音描摹水光粼粼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可谓十分传神。还有拨弦和抖弓等技巧都借鉴了本民族独有的乐器甚至戏曲演奏方面的技巧。《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中用右手食指来回扫拨四根弦的技巧来自于维吾尔族乐器冬不拉的演奏方法,使小提琴演奏极具民族魅力。中国戏曲音乐演奏中常用抖弓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纠葛。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运用这一技巧来展现这对情侣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中国传统音乐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影响十分深远,构筑了其演奏民族化的基石。
  小提琴从西方贵族青睐的乐器发展成为现在流行于大众视野的主流乐器,不仅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也散发着独特的中国魅力和东方神韵。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民族化的小提琴演奏也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素材一经全新演绎便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正如历经半个世纪依旧经久不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甚至跟随“神九”在太空中播放。无数历史和事实证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小提琴音乐人的探索实践中,中国的小提琴发展还会进一步大放光芒,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民族音乐美学。
  责任编辑 李蕊
其他文献
为提高公共场所监督质量 ,对长治市区各公共场所公共用品进行了监测。按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监测规范无菌操作。采集长治市 2 7个公共场所的公用毛巾、床上卧具、茶具、美容理发
【摘 要】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甲强龙组(治疗组)和普通组(对照组),各20例。甲强龙组采用静脉给药,逐步减量;普通组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强龙组患者头痛、抽搐、呕吐症状恢复较快,尤其精神障碍症状恢复明显,与普通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
【摘 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20例,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降低明显,血流变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等作用治疗肺心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
[目的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与公害 ,对生物垃圾加工厂供料厅的空气细菌菌群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方法 ]使用 ANDERSEN-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和 KS- 92 (Impinger)喷冲器对上述地点
期刊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戏曲打击乐伴奏的重要性。打击乐伴奏,引领演员唱念做打的节奏,渲染角色的情绪和情感,营造舞台气氛与剧场气氛,掌控整台戏演出的节奏。以司鼓为核心的打击乐伴奏,同时还担任整个伴奏乐队的指挥。  戏曲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打击乐器主要包括最常用的板鼓、大锣、小锣、铙钹,以及根据剧情需要临时加入的色彩打击乐器,如大堂鼓、小堂鼓、小钹、水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5.18%,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大号是铜管乐队的组成乐器之一,也是管弦乐队中中音和低音的担当,与倍低音提琴一起都是管弦乐队合奏的基础。大号的音质低沉醇厚、庄严饱满,在音色上既有柔和动听、沁人心脾的一面,又可以大气豪迈、蓬勃激昂,在强弱音的配合下表现力十分丰富。大号的历史虽然并不久远,但是自创造以来经过历代演奏艺术家的改良和提升,其演奏方法和艺术魅力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肯定。大号发明之前,首先出现的是蛇形号。1835年德国人魏普莱西特
期刊
一、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应成立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层层把关、防范第一、定人定岗”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具体责任到人。从组织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琵琶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代表,其发展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最早“琵琶”一词并不是指乐器,而是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西汉时期琵琶从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并与中原乐器相结合,成为今天中国抱弹乐器中发展最成熟的乐器,是弹拨乐器的首座。琵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诞生之初的宗教色彩,在历代乐师的改良下,成为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主奏乐器。根据形态不同,有五弦琵琶、四弦琵琶、月琶、响琶、南琶、水晶琵琶等种类。从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