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先学后讲”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在学生知识建构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英语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我们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还没有体验预习的快乐。
  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三,其一: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其二:因为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其三: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预习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来说,作用更加明显。通过预习,他们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这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就不掉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作为教师,恰当的引导、适时的帮助、巧妙的“穿针引线”可以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喜悦,时间久了,习惯的养成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第一步:扶与帮
  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教师一定不能心急,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很差,他们的学习多数都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于好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针对“后进生”,我们教师要进行帮助,使他们在预习中不掉队。
  在预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不要读完就结束了,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
  之后,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收获预习的成功。比如开预习新知发布会、提问大赛、评选预习小能手等活动对于刚刚参与预习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吸引,更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的一次预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或有了成绩,那对于以后的预习是一种激发。
  第二步:带与奖
  “带”是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就好比古语中的“师傅领进门”的“领”一样。在“带”的阶段教师要具体预习提纲,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比如预习中重点看的单词和句型,看完之后自己操练,并检验自己是否过关;把重点内容做上记号,请教老师,家长或其他人等。
  “带”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预习的机会,也拥有了更多自由预习的时间和空间。缺少了老师的监督,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偷懒,而老师又没有“千里眼”。这时,奖励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很简单,一是父母老师的压力,二便是一些小小的“诱惑”,无论是精神上的“虚荣心”,还是物质的“小恩惠”都是一种动力。所以此时教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平凡的小粘贴、一枝值不了大钱的笔都是一种激励和肯定,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誉,都是预习的“催化剂”。
  第三步:查与放
  因为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你的鼓励和奖励遇到“抵抗”时,适当的督查和惩罚是有必要的,比如在预习后进行一次预习测试,对于测试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回头”——回到“扶”或“带”的阶段,让老师帮助他坚持下去。
  在你“扶”和“带”了一段时期后,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手”了。这里的“放手”是给学生一个舞台,是对他们的预习提出更高的要求,是让学生努力去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让他们提出问题,让他们敢于质疑。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標。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作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如何提问题、想什么样的问题作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而这一习惯要经过几学期甚至几个学年的“扶、带、放”和“帮、奖、查”才能“修得正果”,“预习大业”切不可半途而废!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从翻译实用化,情感体验化,语言再现化多角度、全方位地让孩子学习文言文,享受到学习古文的快乐,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理想教学效果翻译;情感;朗读;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线粒体影响肉鸡饲料转化效率,在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以糖皮质激素处理和热暴露为模型,研究应激对肉鸡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氧化磷酸化的影响,为阐明应
Smads蛋白家族是近年新发现的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超家族成员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mad4作为Smad蛋白家族
【摘 要】 本文针对一年级音乐教学难组织,难把握的特点,进行了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激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开发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创造力。最终为一年级学生打造一节他们所喜爱的音乐课。  【关键词】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活动;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年级的孩子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教学;口语交际;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说话又是人
【中圖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1. How to Organize Effective Group Activitie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often used in group activiti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期刊
【摘 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情感时,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进入最高阶段,才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设情境;语言艺术;实践操作;提高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
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栽培利用。但是我国南方酸性土壤限制了紫花苜蓿的推广种植。在酸性土壤中,低pH值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更重要的是低土壤pH值所产生的间接影响,这时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Fe2+的浓度过高,即铁毒。酸性土壤上,常常发生过多的H+和Fe2+等离子对植物共同产生胁迫。有关紫花苜蓿在酸性土壤的表现的研究不多,以往
本研究从生产实践出发,在调查了山东省当前奶牛日粮营养现状后,对过瘤胃氨基酸高能复合物从制备到应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试验一对山东省奶牛实用日粮配方及营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高三复习是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教师指导学生对高中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项浩大系统工程。而高三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复习中不能对教材内容作单纯地机械重复,而应对知识进一步整理和加工,以每章节,以每分区为单元或以某地理要素为专题,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