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省级政府作为最高地方行政层级,在统筹相关资源,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方面起主导作用。本文以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特点为分析起点,搭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架构,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各地政府服务高效化,治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省级政府  数字政府  数字化转型  架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a)-0253-04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s the highest level of local administration, provincial government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coordinating relevant resources and accelerating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nalysis, build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effic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precise governance,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Provincial government; Digital govern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人類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正快速步入信息社会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政府中心工作数字化转型是其中重要的重要抓手和落脚点,其本质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16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等文件,为各级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了重要支点,各地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并以此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在顶层设计方面,广东在全国率先发布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之后浙江、湖北、山东、广西等地相继出台各类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意见及规划,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相继打造各类转型方案和载体,如广东“粤省事”、湖北“鄂汇办”、湖南“新湘事成”、安徽“皖事通”、福州市“城市大脑”项目等,开创了政府转型新篇章。
  省级政府在我国的行政层级中,位于地方管理的最高一级,其管理权限和职能更立足于宏观,需要在组织架构设立、数据标准、共享、应用、项目建设等方面有统一的统筹安排,截止到2019年底,在省级层面,已设立了19个数据管理机构,承担政府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管理以及数字政府建设等职能,可见在政府中心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各地都重视对信息资源,项目建设等得统筹管理,充分发挥省级机构统筹管理的作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逐步实现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决策科学。因此,从省级层面研究政府数字化转型实践的特点和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特点
  (1)数字赋能。
  信息社会中,数据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信息化全域的渗透作用赋予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动能,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决定了政府运行和服务效能。现阶段,数字经济、智慧社会、大数据等外部发展环境为地方政府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奠定基调,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政府内部信息碎片化,信息孤岛等问题提供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压力,数字政府建设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治理架构,通过数据汇聚、数据清洗、数据入库、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治理方式,为政府业务活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数字赋能不仅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也是本质特点。
  (2)服务高效。
  便民高效,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核。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数据共享,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指南更加突出“服务”理念,强调要加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以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管理范围,部门之间自建业务系统众多,导致的信息烟囱和信息壁垒,不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而数字政府通过搭建统一的服务门户,公共服务办理平台,数据共享开放平台,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信息传导路径,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整体协同,有利于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提高政府的办事和行政效能。目前,各省均在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改革,体现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对政务服务高效化的要求。   (3)治理精准。
  我国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的海量數据成为推动政府转型的无形资产,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清洗,挖掘,研判与共享,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的有力手段。数字政府建设一方面能有效提升治理的精准化水平,大数据的超强相关性分析和系统预测能力,能为精准治理提供技术和工具支撑,根据不同主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另一方面能推进社会治理协同性。“互联网+”时代,构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素逐渐形成了连贯的数据流,大数据使政府从单向治理模式逐步向多元协同治理模式转型,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4)决策科学。
  政府决策多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政府决策紧跟发展态势。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活动形成海量的“微数据资源”。政府需要排除噪音时间的干扰,对掌握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挖掘,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将分散的偶然时间进行关联分析,突破单一信息资源的限制,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反映海量数据背后的规律,建立问题和对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完善决策信息,把主次矛盾、因果关系、约束条件等有效呈现,提升决策效率,有效解决传统政府决策过程中目标不明晰,指向不明确,政府执行不力等问题,实现决策科学化。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满足公众需求和期待。
  2  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架构设计
  如图1所示,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由基础支撑层、数据资源层、数据治理层、数字应用层共同组成。基础支撑层以平台、系统理念搭建,重在打造基础保障能力;数据资源层强调数据资源的体系化建设,以数据驱动数字治理;数据治理层在做好数据汇聚、交换、共享、服务等保障性工作的同时,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机制,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数字应用层进一步深化数字治理,促进相关政策、治理机制、数据管理、技术标准与数据驱动业务创新有效融合,建立创新化业务体系,实现服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业务集约化、和决策业务科学化,为组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支撑。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系统。
  (1)公共支撑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签章、统一电子证照、一窗通办系统、场景化服务、网上支付等系统建设,支撑政务管理和服务。
  (2)政务云平台:包括云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建设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云平台和云数据中心,建立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形成以省级云中心为根节点,全省一体化的云基础设施布局。
  (3)网络架构:包括电子政务外网,内网,无线政务网建设,网络架构要确保省级政务网络基本满足大业务量、实时性高的应用需求,具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依托移动互联网及5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各级政府部门移动政务应用统一规划建设非涉密无线政务专网,实现与政务外网、云平台,以及非涉密政务专网的网络互连。
  (4)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立体防护、多方联动”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自主可控技术支撑,增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等全方位防护能力。
  (5)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作为数据资源层的核心,应包含以下模块:
  基础运行环境:依托省级政务云平台构建数据资源层基础运行环境,为平台运行提供可靠、稳定、安全的基础硬件平台,包括虚拟化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安全保障基础设备;建设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虚拟化软件等。
  大数据仓库:包含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三部分,其中基础数据库包含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和共享材料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包括健康保障、住房保障、营商环境、精准扶贫等主题库;业务数据库根据具体业务需要搭建。
  数据功能区:包含数据汇集、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四大功能区,实现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实时接入,清洗、转换和校核,提升数据质量;对数据资产进行可视化的统计分析与管理并进行开发利用,对政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比对和融合分析等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
  (6)数字应用终端:聚焦部门核心业务职能,以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数据汇集融合为基础,搭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各部门各领域数字化应用为政务服务、民生保障、产业经济、生态保护和文化发展等政府治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3  结语
  政府工作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组织机构改革,机制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建设等各方面。从对数字政府特点及架构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技术侧重点在于基础支撑层的搭建,行政管理侧重点在于组织管理机构的变革,统一规范的技术支撑架构不仅为数据驱动的业务转型提供基础支撑,也倒逼政府业务由传统部门分割向整体协同转变;行政管理侧则通过统一数据管理机构的设立,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统一的资金,项目保障,实现项目规范化建设,数据集约化共享。
  同时,结合目前各省数字政府建设现状及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好数字化转型整体“一盘棋”,还需要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基层数字化治理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一是强化标准体系建设,依据“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原则,建设符合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对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制定相应技术标准。
  二是要强化县(区)数字政府智慧化平台部署,为县(区)政府创新智慧化应用提供支撑,补足各县(区)末端治理短板。可重点考虑建设GIS一张图、区块链应用、多源数据感知汇聚、县域三级社会治理融合等。
  参考文献
  [1] 戴祥玉,卜凡帅.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治理信息与创新路径——基于信息赋能的视角[J].电子政务,2020(5):101-111.
  [2] 刘密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领导科学,2020(2):72-75.
  [3] 王益民.新时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社会治理,2019(3):20-25.
  [4] 刘淑春.数字政府战略意蕴、技术构架与路径设计——基于浙江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18(9):37-45.
  [5] 张晓,鲍静.数字政府即平台: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8(3):27-32.
  [6] 王益民.我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的现状与特点[J].行政管理改革,2017(3):30-33.
  [7] 戴长征,鲍静.数字政府治理——基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的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7(9):21-27.
其他文献
为了能有效滤除散斑噪声,提出了一种以模糊系统为基础的散斑噪声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包括了一个模糊推理系统,一个边缘检测和膨胀模块和一个图像合成器。模糊推理系统包括5个
学习资源建设是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优质学习资源对远程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尤其重要。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引下,优质的远程学习资源,需要满足岗位需求,符合学员学
综述胱抑素C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胱抑素C由于不受许多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常作为肾功能检测的良好标志物,对于肾脏疾病和继发性肾脏损害(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具有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精神,加强过渡期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管理,根据预算管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已经迅速成为红外成像领域的主流器件。针对某些红外跟踪装置模拟器需要使用诸如320×256、128×128、64×64等多种像元数的特殊要求,系统通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下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还是在运营管理上其复杂性和难度都很高,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进
本文针对别汉棱镜在系统的加工装调过程中,由于别汉棱镜的位置误差带来系统的光轴失调,引起像跳,直接影响系统瞄准精度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种误差因素对系统光轴的影响及计
在对退役发动机缸体进行再制造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无损检测,判断其裂纹、破损等缺陷情况,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再制造。本文对无损检测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根据缸体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正在不断得到提升,公路工程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公路工程方便了人们出行以及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公路施工管理重要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