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是个好东西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的社会和市场,必然是以法治原则和契约精神为前提的,越是尊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其文明程度也就越高,其社会发展也就越有秩序和效率。
  
  信用缺失是当下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员工总是担心老板不遵守劳动合同法,突然辞退自己;老板也担心员工不遵守职业道德带走客户和信息,背叛自己;消费者担忧生产销售企业不遵守经营道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自己……许多人之所以感到没有一种安全感,是因为民众的契约意识淡薄,使一些应有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契约原指交易,又称券书,统称为合同,是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在传统的商业文明下,契约代表着商业关系双方的承诺。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承诺逐步上升为契约精神,即自由、平等和守信。
  不可否认,占据中国传统文化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除了重“礼”也十分重视“信”,但是,儒家所讲的“信”仅是伦理学上的“信”,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局限于亲缘、准亲缘即“熟人”之间的“信”,而没有将契约文化中的信用扩展到整个社会,囊括全社会的所有“陌生人”。这在我们现在的一些民营企业管理者中表现为信用指数不高、契约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有的对工人的工资能拖就拖,能欠则欠,还有的甚至玩“失踪”,致使有些农民工兄弟屡屡以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讨薪。同样,我们的一些国家公务人员契约意识也不是很强,拿纳税人的钱就得为纳税人服务,这毫无疑问也是一种契约,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有些公务人员却在为纳税人办事时吃拿卡要,先“卡拿”才“OK”,忘记了一个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契约”义务。
  契约精神实际也是法治精神。契约文明的根基就在于平等,这无疑压缩了特权生存的空间。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过程。为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当事人都要自觉维护契约规则,而清晰的规则、严格的契约精神,是法治社会得以顺畅运转,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保障的前提。
  契约精神还表现为友善性。遵守契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表现,不遵守契约不仅给别人带来损害,而且也伤害了自己:焦虑、压力、不快、忐忑不安、害怕被别人指责批评。精神上受折磨,实体上受损失,其结果得不偿失。事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老板不遵守契约就会失去员工,企业也无从发展;夫妻如不遵守契约,就会失去爱情,家庭也就遭到破裂;公务人员如不遵守契约,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党的长期执政也就得不到根本保证……总之,没有契约,就没有信用、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遵守契约是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正如西方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关于人性恶的那部分,法律管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他部分由上帝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契约和信用关系,形成诚实守信受尊敬不吃亏、欺骗失信受惩处遭唾弃的舆论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契约已经广泛地进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经济秩序的基础。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市民社会就是契约社会。一个好的社会和市场,必然是以法治原则和契约精神为前提的,越是尊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其文明程度也就越高,其社会发展也就越有秩序和效率。当契约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与人交往的道德基础时,契约精神也就逐步形成,法治秩序就有了契约文明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也将随之建立。
  契约是个好东西,这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个理性选择。
其他文献
最成功的企业会把营销运用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中。  或许你以前没有听到这样的说法,其实把营销运用到产品或服务中,就是创造一些非常有价值、有趣的东西,让人们有想购买的欲望并且把它介绍给朋友。  然而,看看你周围的竞争者,毫无意外,你发现他们其实都很相似。他们使劲降低价格,减少网络或营销成本。他们把时间和金钱用在完全错误的地方。他们努力让消费者喜欢上某样产品,即使它一点吸引力都没有。这样做代价很高,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