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职高的物理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e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高的物理由于知识抽象、学生基础差不太好上,就此我们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实验、多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简化成浅显易懂的内容、合理的选择例题和练习题、适当评价学生这些方式来改善上课的难度,提高上课的效率。
  关键词:效率 联系实际 实验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
  对于一名职高教师而言,能够使学生秩序井然地上一节课并不容易,上好一节物理课就更不容易了。一方面原因是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原因是职高学生都是普高招生后剩余的没有其他选择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不达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更谈不上学习方法了。
  职高的物理课难上毋庸置疑,但我们也不能不上。这是因为课程既需要均衡发展,又加上物理是职高对口升学考试中的许多专业的必考科目,所以物理课必需开设。在这里我就我多年的职高物理教学经验与职高同仁们作一个探讨:
  一.职高的物理教学要多联系生活实际。
  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进入职高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但他们往往对生活实例特感兴趣,并且他们的生活经验比那些基础好的学生还丰富。一谈到生活阅历,他们侃侃而谈,颇有见地。发现了职高学生的这个闪光点之后,我在讲授每节物理课时,根据内容需要,都会或多或少地引入一些生活实例。比方讲授摩檫力时,我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生活实例,问学生公路上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也会停下来?……讲授作用力与反作用时,让学生分析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有没有作用力?……讲授超重失重时,联系坐电梯的生活实例,讲授磁现象时,让学生谈对指南针、磁卡等的直观感知;讲授热现象时,让学生解释“冬雪夏雨”现象,温度计的测量温度原理,讲到能量时,让学生谈对煤、石油、天然气的了解,及各种新能源的理解……通过课上引入的趣味横生的生活实例,引领学生走入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职高的物理课要多做实验。
  实验能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时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甚至能独立的得出实验结论。但由于一些客观的、主观的原因,物理实验没有能引入物理课堂。究其原因:1)物理仪器短缺,致使物理实验不能正常进行;2)没有物理实验室,使物理实验的便利性受到影响;3)做实验与上课相比,花费的时间太长,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过程,做完还要收拾仪器;4)做物理实验也有一定的风险;5)在实验过程中仪器或设施可能被损坏,存在责任问题……这些原因都影响物理实验被引入物理课。把具体生动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知识,使物理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使学生本来不浓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所以要想上好物理课,应想办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让实验展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实验去理解物理知识,使教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速度的测定,加速度的测定,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向心力的影响因素,布朗运动,洛伦兹力,波的干涉与衍射等等,这些知识只有通过实验直观认识,才能在思维上透彻理解。通过做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对物理知识的讲解要简洁明了,教材不要挖掘的太深。
  对于职高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差。我们在给出每一节物理知识时,不要使用太专业、太深奥的语言,否则会使学生在理解上有语言障碍。教师的语言应贴近生活,使学生更易懂、更易理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在理解课堂知识上。对于每节课所传授的知识要紧扣课本,即使有 需要拓展的知识,也不要拓展的太宽、太深,尤其是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上不能挖得太深。挖得太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有“躺倒不干”之势,只要学生能将所学简单地直接迁移运用就行。
  四.例题、课堂练习、习题的选用
  教师在选取例题时,应选对本节知识直接应用的题型,它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针对性,不能太繁更不能太难。讲解例题也要将步骤一步一步写清楚并且将所应用的知识一一讲清是如何应用的。千万不能将学生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放的太高,认为他们都会而省去分析和书写的某些环节。
  对课堂练习的选择,要紧随例题,不另加应用枝节,也不能加深,使学生做不来。应让他们做得轻松、练得自如,并且要多次重复,这样才能巩固好当堂所学知识。
  习题的编排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卡住学生,让他们动不了手。保证习题训练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数量要适宜。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理解是个迂回曲折、螺旋上升的过程。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并不是记住了就会用了,也不是做一道题就能彻底掌握的,这就需要适量习题的辅助。
  五. 教师要善于综合评价学生。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师生双赢的教育活动。“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我特别推崇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地夸赞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老师多与学生交交心,多些赞扬。评价要少而精且恰如其分,使被表扬者心悦诚服。既要课堂评价,又要课下评价,对学生评价应该做到:微笑评价、激励评价、即时评价。
  我深深地感受到:针对职业高中物理不好上的现状,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所有职高的物理教师共同发力来完成,我只提出了一些肤浅的看法和感受,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徐明春】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
  【杨志明】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朱斌宏】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
  通信地址: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邮编:038100 姚海宽(收)手机:13593016854
  作者简介:姚海宽 ,男 ,汉族 , 1975年11月生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本科学历 ,讲师,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计算机是重要的科目,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交流、总结、探索,与此同时,计算机还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很高创造性和明显时代发展性特征的课程,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关注。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识,更应该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编制和选择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游戏软件,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就探析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摘要: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将抽象的事物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为例,探讨情境创设的优势。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物理复习;优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笔者在多年教学研究和工
教学语言的风格美,就是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语言要素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新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的语言格调。它既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教师的勃勃生气所营造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气氛,诱发着学生的美感共鸣。  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
本研究通过悬臂梁试验,对3~4a生的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 Y.Yang)、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沙棘(Hipp
摘 要: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开始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它为学生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自从实行新课改以后,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生物教学有了很大改观,同时也面临新的标准和挑战。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当中,针对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广,为了提升板栗经济效益,我国开始不断探索板栗的加工制品,然而,板栗的褐变一直影响着其加工制品的品质。多酚氧化酶(PPO
摘要:语文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将读写结合在一起运用到语文实际教学中。本文首先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关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阅读和写作语文核心教学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两大知识内容。因此,
本文对不同种源黄连木的种子品质、籽油品质、苗期生长性状、光合特性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地理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参试黄连木种源的种子品质存在着显著性(P<0.05)差异。种子千粒重表现出西南—东北向变异和东南—西北向变异;种子长和宽主要表现出东西部差异;种子的长宽比(种子形状)在中纬度地区偏向圆形,而在南、北地区则略呈椭圆形。种子发芽率表现出西南—东北向变异;种子有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