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使砖雕散落在官宦商贾、文人雅客的宅府里,而以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常家庄园、王家大院等地较为常见,其集古建风水、实用、观赏、艺术于一体。
榆次民间砖雕
榆次四合院建筑上的砖雕、石雕装饰,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独具民间文化光彩。门头上的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图案,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高超。虽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有些精美佳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与整体大院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极好的装饰效果。追溯榆次老城砖雕文化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现存一些老城街巷、大院门楼上的砖雕,多为民间艺人所雕,也有一些是清代以后的砖雕、石雕民间工艺品,主要分吉祥富贵图案、展示花卉图案、《博古》图案、传说故事图案等。
在欣赏门头砖雕的同时,还要注意门槛两旁的石墩,建筑学称“门枕石”,俗称“门墩儿”。门墩在石雕造型上又分两种。一是年代久远的,多为鼓形,又称抱鼓石,为圆形;二是近百年所雕的,多为长方形,一般上面造型是精美的小狮子,下面的正侧面雕刻多种浮雕图案,画面丰富多彩。门墩上的石狮雕刻很有讲究。民间传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门墩上的小石狮是龙的第九子,叫椒图,性敏锐好闭,故用于主人守门,履行“随了闭门”的职责。
常家庄园砖雕
青砖是民居建设中的主要建筑成分,当然不会让富甲一方的晋商在大起宅第时所忽视,与此同时,在绵延数百年的晋商的大规模修建中,客观上也培养了一支包括烧砖制瓦在内的庞大建筑队伍。同样的泥土制作成雕砖,则可身价百倍,因此在山西,特别是晋南、晋中一带,制作砖雕的艺人越来越多,世专其业者,代代不绝,愈来愈精,终于使不少晋商大院成为砖雕的宝库和博物馆。常氏逐利四海、富可敌国,其庄园建筑自然会在砖雕工艺上既求其博,更求其精。
常家庄园的砖雕技艺从制作方式上可分为两种,即砖坯雕制后烧制与直接雕刻。前者细腻、纤巧;后者粗犷雄浑。二者虽然风格迥异,但皆生动传神,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文物价值。
从类别上分,常家庄园的砖雕作品遍布于建筑的正脊、垂脊、冰盘檐、墀头、门饰和众多的影壁、照壁和夹牌楼两侧的花墙上,而贵和堂、养和堂、体和堂的楼栏,贵和堂前院空兜墙及过厅两侧的挂壁,堡门两侧由宋代名儒欧阳修指导撰文、苏东坡书写的“绝代双壁”:《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巨型砖雕书法和石芸轩书院的大型常氏遗墨书法挂壁,则是唯有在常家庄园才可一饱眼福的特殊砖雕艺术。
柳寺民居
从砖雕保存规模上看,沁水县土沃乡的西文幸村柳氏民居应该是最大、最集中的一处。这处柳氏民居,全部由明嘉靖二十五年 (公元1546年)举人柳遇春修建。柳遇春曾任山东宁海知州与陕西同州知州。他当时建起的柳氏民居据传共13处院宅及一座柳氏祠堂,现仅存4座院宅与祠堂。砖雕随时随处见于柳氏民居各处院落,尤以其中一院落大门处的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王国光(山西阳城县人)的书法砖雕最有气势。
榆次民间砖雕
榆次四合院建筑上的砖雕、石雕装饰,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独具民间文化光彩。门头上的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图案,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高超。虽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有些精美佳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与整体大院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极好的装饰效果。追溯榆次老城砖雕文化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现存一些老城街巷、大院门楼上的砖雕,多为民间艺人所雕,也有一些是清代以后的砖雕、石雕民间工艺品,主要分吉祥富贵图案、展示花卉图案、《博古》图案、传说故事图案等。
在欣赏门头砖雕的同时,还要注意门槛两旁的石墩,建筑学称“门枕石”,俗称“门墩儿”。门墩在石雕造型上又分两种。一是年代久远的,多为鼓形,又称抱鼓石,为圆形;二是近百年所雕的,多为长方形,一般上面造型是精美的小狮子,下面的正侧面雕刻多种浮雕图案,画面丰富多彩。门墩上的石狮雕刻很有讲究。民间传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门墩上的小石狮是龙的第九子,叫椒图,性敏锐好闭,故用于主人守门,履行“随了闭门”的职责。
常家庄园砖雕
青砖是民居建设中的主要建筑成分,当然不会让富甲一方的晋商在大起宅第时所忽视,与此同时,在绵延数百年的晋商的大规模修建中,客观上也培养了一支包括烧砖制瓦在内的庞大建筑队伍。同样的泥土制作成雕砖,则可身价百倍,因此在山西,特别是晋南、晋中一带,制作砖雕的艺人越来越多,世专其业者,代代不绝,愈来愈精,终于使不少晋商大院成为砖雕的宝库和博物馆。常氏逐利四海、富可敌国,其庄园建筑自然会在砖雕工艺上既求其博,更求其精。
常家庄园的砖雕技艺从制作方式上可分为两种,即砖坯雕制后烧制与直接雕刻。前者细腻、纤巧;后者粗犷雄浑。二者虽然风格迥异,但皆生动传神,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文物价值。
从类别上分,常家庄园的砖雕作品遍布于建筑的正脊、垂脊、冰盘檐、墀头、门饰和众多的影壁、照壁和夹牌楼两侧的花墙上,而贵和堂、养和堂、体和堂的楼栏,贵和堂前院空兜墙及过厅两侧的挂壁,堡门两侧由宋代名儒欧阳修指导撰文、苏东坡书写的“绝代双壁”:《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巨型砖雕书法和石芸轩书院的大型常氏遗墨书法挂壁,则是唯有在常家庄园才可一饱眼福的特殊砖雕艺术。
柳寺民居
从砖雕保存规模上看,沁水县土沃乡的西文幸村柳氏民居应该是最大、最集中的一处。这处柳氏民居,全部由明嘉靖二十五年 (公元1546年)举人柳遇春修建。柳遇春曾任山东宁海知州与陕西同州知州。他当时建起的柳氏民居据传共13处院宅及一座柳氏祠堂,现仅存4座院宅与祠堂。砖雕随时随处见于柳氏民居各处院落,尤以其中一院落大门处的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王国光(山西阳城县人)的书法砖雕最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