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又一次的浴火洗礼后,民营区已经成长为美轮美奂的“金凤凰”,并且一飞冲天。
太原民营经济开发区是太原市实施率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和一流省会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多年来,民营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其中现代物流业是开发区现有支柱产业。全区共有大小物流商户近1000多家,形成了以迎泽物流、朝阳鞋城、晋阳小商品等为代表的大中型专业物流批发市场和以盛唐物流、唐久、金虎便利等为代表的大型骨干物流配送连锁企业。
如今的民营区已成为山西省的省级开发区,显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浴火洗礼后,民营区已经成长为美轮美奂的“金凤凰”,并且一飞冲天。
新工业给力转型新起点
综改试验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同时也给民营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开放机遇;对于民营区来说,项目建设重在开放、改革、创新,同时民营区将把关注度和知名度转化为影响力、吸引力,转化为实施和引进项目及投资的现实成果。
近年来,民营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对标一流、迎难而上、奋力赶超,强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努力把工业新区建设成为支撑太原工业转移,实现太原工业经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半壁江山。??? 当前,区内主要物流企业已完成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升级换代,实现了电子化、机械化,达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电脑控制,其现代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走在了全省物流企业的前列。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还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区”,区内企业盛唐物流被国家质监局确定为“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企业”。
新兴产业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工业新区瞄准的正是新兴产业的高增长和高潜力。为了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工业新区从一开始就坚持高定位。招商引资水平决定产业水平,民营区将招商引资对象进一步瞄准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轮胎橡胶制造行业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青岛软控股份,拥有轮胎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其新研发的光波裂解有机垃圾技术世界领先,目前,软控股份已就总投资6亿元的轮胎翻新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达成入区意向。而类似软控股份这样的企业不胜枚举。同时,按照袁书记“新兴产业要有大的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物流等产业”的要求,结合现有产业优势,他们还将重点布局现代物流、都市工业、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突出发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绿色经济,同时配套建设高品质生活区。着力建设物流示范核心区,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各类产业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园区。以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信息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和物联网,努力形成衔接紧密、体系健全、配套完善的产业环境,实现同业集中和产业集聚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将初步建成现代物流示范中心,在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中实现率先发展。
打造国家级物流园区
在发展物流经济的同时,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充分利用开发区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随着鑫四海花园、府东公园六幢、山水花园项目、五龙湾阳光海岸等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陆续完成以及相关宾馆、酒店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使用,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基础区已成为太原市东部地区重要的高档住宅休闲区。总部经济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吸引了中南铁路公司入驻,可实现年税收3—6亿元,为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础区是民营区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现代物流是基础区的主导产业,面对转型跨越的新要求,为了实现现代物流的新提升,民营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他们编制完成了《太原市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要求》和《太原绿色物流服务质量评价》,并作为山西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全省物流标准领域的空白。建立了太原物流园区标准体系,划分了联盟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两大层次,涵盖四大板块一百七十多项内容。获批建设了“山西省物流标准技术平台”,并经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成功申报“山西省物流园区标准体系及标准制定”科研项目,物流产业整合提升取得扎实成效。2009年,民营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物流园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并于2011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走在了全省前列。
近几年,区内现代物流企业不断整合、淘汰,做大、做强,主要物流企业已完成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基本完成了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建设。唐久便利、金虎便利、盛唐物流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物流项目达产达效,连锁便利门店发展到1500家,在构建我市高效便捷物流新环境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型思维助推总部经济
民营区将抓住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一大机遇、大品牌、大载体,大胆先行先试,突破土地制约瓶颈,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新区集聚。
综改试验区是民营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动力,是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抓手。抓住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民营区将会把综改试验区作为全区工作的统揽,放开胆子,主动作为,在先行先试的大政策下,找切入点,找突破口,找新路径,自己出题目,自己找路子,自己解难题,自己找答案,不断创新政策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民营区加快二次创业。
民营区全区分为基础区和工业新区两部分,其中基础区位于太原市东部,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工业新区位于阳曲县境内,规划范围北起北洛阴村北,南至规划石太高速铁路,西起大运高速公路,东至东黄水镇镇域边界,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业新区采用“一轴、两区、多组团”的结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暖泉湾核心功能区、赵庄产业区、坂寺山产业区三大功能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现代物流等产业。
民营区的基础区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发完毕,如何在这片实际可开发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且布满建筑的土地上创造新价值、实现新增长,是民营区在工业新区和基础区接续发展之际必须考虑的问题。“腾笼换鸟”、“零地招商”、“立体发展”是民营区面对转型之困确立的发展新思维。
“零”用地下的高增长。不用一分土地,仅仅依靠对区内低效利用建筑的高效再利用,就引进了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大秦物流有限公司、太兴铁路有限公司等10个总部经济项目,两年间上缴税收2.3亿元,贡献率达到25%。转型新思维推动了思维新转型,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发展建议呼之欲出,民营区率先转型跨越的步伐更加坚实。源整合的“新高度”。发展总部经济取得的新成效促使民营区走得更远。总部经济基地作为民营区基础区资源整合的一项重点工程,正加快推进。随着总投资12.2亿元、总高度一百七十余米、总建筑面积十六万余平方米的总部大楼崛起,一大批集团总部、研发总部及高新技术企业将入驻民营区。
民营区享政策之先利,拥广阔之空间,占交通之便捷,居发展之要冲,展现着强劲的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和发展能力。“十二五”时期,民营区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把“转型、跨越”紧抓手中,全力以赴打造新的产业制高点。
太原民营经济开发区是太原市实施率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和一流省会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多年来,民营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其中现代物流业是开发区现有支柱产业。全区共有大小物流商户近1000多家,形成了以迎泽物流、朝阳鞋城、晋阳小商品等为代表的大中型专业物流批发市场和以盛唐物流、唐久、金虎便利等为代表的大型骨干物流配送连锁企业。
如今的民营区已成为山西省的省级开发区,显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浴火洗礼后,民营区已经成长为美轮美奂的“金凤凰”,并且一飞冲天。
新工业给力转型新起点
综改试验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同时也给民营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开放机遇;对于民营区来说,项目建设重在开放、改革、创新,同时民营区将把关注度和知名度转化为影响力、吸引力,转化为实施和引进项目及投资的现实成果。
近年来,民营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对标一流、迎难而上、奋力赶超,强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努力把工业新区建设成为支撑太原工业转移,实现太原工业经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半壁江山。??? 当前,区内主要物流企业已完成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升级换代,实现了电子化、机械化,达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电脑控制,其现代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走在了全省物流企业的前列。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还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区”,区内企业盛唐物流被国家质监局确定为“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企业”。
新兴产业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工业新区瞄准的正是新兴产业的高增长和高潜力。为了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工业新区从一开始就坚持高定位。招商引资水平决定产业水平,民营区将招商引资对象进一步瞄准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轮胎橡胶制造行业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青岛软控股份,拥有轮胎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其新研发的光波裂解有机垃圾技术世界领先,目前,软控股份已就总投资6亿元的轮胎翻新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达成入区意向。而类似软控股份这样的企业不胜枚举。同时,按照袁书记“新兴产业要有大的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物流等产业”的要求,结合现有产业优势,他们还将重点布局现代物流、都市工业、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突出发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绿色经济,同时配套建设高品质生活区。着力建设物流示范核心区,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各类产业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园区。以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信息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和物联网,努力形成衔接紧密、体系健全、配套完善的产业环境,实现同业集中和产业集聚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将初步建成现代物流示范中心,在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中实现率先发展。
打造国家级物流园区
在发展物流经济的同时,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充分利用开发区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随着鑫四海花园、府东公园六幢、山水花园项目、五龙湾阳光海岸等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陆续完成以及相关宾馆、酒店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使用,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基础区已成为太原市东部地区重要的高档住宅休闲区。总部经济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吸引了中南铁路公司入驻,可实现年税收3—6亿元,为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础区是民营区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现代物流是基础区的主导产业,面对转型跨越的新要求,为了实现现代物流的新提升,民营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他们编制完成了《太原市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要求》和《太原绿色物流服务质量评价》,并作为山西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全省物流标准领域的空白。建立了太原物流园区标准体系,划分了联盟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两大层次,涵盖四大板块一百七十多项内容。获批建设了“山西省物流标准技术平台”,并经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成功申报“山西省物流园区标准体系及标准制定”科研项目,物流产业整合提升取得扎实成效。2009年,民营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物流园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并于2011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走在了全省前列。
近几年,区内现代物流企业不断整合、淘汰,做大、做强,主要物流企业已完成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基本完成了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建设。唐久便利、金虎便利、盛唐物流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物流项目达产达效,连锁便利门店发展到1500家,在构建我市高效便捷物流新环境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型思维助推总部经济
民营区将抓住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一大机遇、大品牌、大载体,大胆先行先试,突破土地制约瓶颈,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新区集聚。
综改试验区是民营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动力,是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抓手。抓住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民营区将会把综改试验区作为全区工作的统揽,放开胆子,主动作为,在先行先试的大政策下,找切入点,找突破口,找新路径,自己出题目,自己找路子,自己解难题,自己找答案,不断创新政策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民营区加快二次创业。
民营区全区分为基础区和工业新区两部分,其中基础区位于太原市东部,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工业新区位于阳曲县境内,规划范围北起北洛阴村北,南至规划石太高速铁路,西起大运高速公路,东至东黄水镇镇域边界,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业新区采用“一轴、两区、多组团”的结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暖泉湾核心功能区、赵庄产业区、坂寺山产业区三大功能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现代物流等产业。
民营区的基础区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发完毕,如何在这片实际可开发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且布满建筑的土地上创造新价值、实现新增长,是民营区在工业新区和基础区接续发展之际必须考虑的问题。“腾笼换鸟”、“零地招商”、“立体发展”是民营区面对转型之困确立的发展新思维。
“零”用地下的高增长。不用一分土地,仅仅依靠对区内低效利用建筑的高效再利用,就引进了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大秦物流有限公司、太兴铁路有限公司等10个总部经济项目,两年间上缴税收2.3亿元,贡献率达到25%。转型新思维推动了思维新转型,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发展建议呼之欲出,民营区率先转型跨越的步伐更加坚实。源整合的“新高度”。发展总部经济取得的新成效促使民营区走得更远。总部经济基地作为民营区基础区资源整合的一项重点工程,正加快推进。随着总投资12.2亿元、总高度一百七十余米、总建筑面积十六万余平方米的总部大楼崛起,一大批集团总部、研发总部及高新技术企业将入驻民营区。
民营区享政策之先利,拥广阔之空间,占交通之便捷,居发展之要冲,展现着强劲的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和发展能力。“十二五”时期,民营区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把“转型、跨越”紧抓手中,全力以赴打造新的产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