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始模仿活动的美学意义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实践美学引来了不少争论。笔者以为,这些争论其实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即实践与美的关联。坚持实践美学观的人认为,实践就是美的本质规定,也是美学理论观照人类丰富的审美现象的唯一的逻辑起点;反实践美学观的人则认为,实践作为传统哲学中的一个理性概念,根本无法阐释人类审美活动中纷繁流转的复杂内涵,以一个由理性概念建构起来的逻辑体系去阐释有着大量非理性元素的审美.岂不是隔靴搔痒吗?要科学评析这两种不同语境中的观点,简单地扬此抑彼或者一味各执己见,并无知识学上的意义,本文试图把模仿作为实践的史前史,由此探讨
其他文献
在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深
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发掘和研究,现代汉语史就是其中之一。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可以由此书获得以下的助益:确定某些形式或用法的产生
研究者采用学生、教师、校长三种问卷对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尤其是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