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育在小学班级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教育的基础阶段对美育的具体实践问题的研究很薄弱,小学班级管理发展停滞不前、缺乏创新,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和审美理想等都亟待提高。教育工作者应在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美育,以美育人,全面提升班级管理,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美育;班级工作
  一、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美育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意见》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对美育教育的期盼,也体现了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应该切实转变功利化、技术化倾向,转到育人的轨道上来,积极改进教育工作思路,让学校发展上到一个新台阶,让班级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一)美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美育的健康发展是高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象征。美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审美情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初步的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美育与德、智、体、劳等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系统。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在过去的认识层面上,把美育看成德育的一部分,或者认为美育是实施德育的一种手段,本质目的是德育,美育只是依附于德育,没有独立的价值。事实上,无论从性质还是社会功效来看,德育与美育都是有区别的。美育与德、智、体、劳各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德育最终走向美育,以美育德。
  (二)美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班级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班主任将班级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上,认为德育就是班级管理的内容,却忽视了美育。实际上,除了德、智、体的教育外,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流于形式,班级发展停滞不前、缺乏创新,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让班级教育真正成为以美育人、润物无声,开展心暖心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让班级呈现新面貌,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美育对少年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美育是塑造理想人格的灵魂工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年儿童阶段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而正确的审美观更有助于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美育的培养有很强的阶段性特点,有研究表明,美育的基础和关键都在少年儿童这个阶段。美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但相比而言,对美育具体实践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教育基础阶段还是十分薄弱的领域。与此同时,教育各部门对教育的实质性问题很少问津,班级管理流于形式,班级发展缺乏创新、停滞不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用力之所在。
  三、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
  在过去的认识层面上,把美育看成德育的一部分,或者认为美育是实施德育的一种手段,本质目的是德育,美育只是依附于德育,没有独立的价值。但事实上,无论从性质还是社会功效来看,德育与美育都是有区别的。德育和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德育旨在塑造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美育则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者亦在不断寻求德育教育形式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德育和美育之间,有着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辩证关系,最终德育会走向美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结合了中西美育发展,希望通过美育来陶冶情操。美育不是外加的教育因素的一种灌输,而是其固有思想束缚的实践体现。运用在教育教学上时,它的意义在于对学生良好的具有审美效果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赋予学生一种审美的力量与方式,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增添一个元素。北京师范大学的檀传宝教授提出“德育美学观”和“欣赏型德育模式”,把德育和美育结合在一起,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2015年他在《人民教育》杂志强调美都应当建立教育活动的“第三标准”——即“善”的标准(教育目的)、“真”的标准(教育规律)之外的美的标准(审美原则)。主张从现在开始,让审美、立美的教育在全部教育生活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让审美标准成为所有教育实践的基本标准与常识。学校美育的价值,只有建立以上前提性认识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真正的确证。日常生活里,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将美育窄化为艺冶。真正的美育首先是审美精神、立美精神的学习,而非仅仅某些艺术技艺的训练(尽管艺术技巧是重要的,且学习起来并不容易)。而美育的精神实质,乃在于消解对于人的各种异化,求得人格及其发展的自由与完整。从广义上说,美育与全部教育的审美化实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倡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实际上就是主张美育事业是全部教育的使命。
  四、发展美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学校教育应切实转变功利化、技术化倾向,及时转到育人的轨道上来,让教育真正成为以美育人、润物无声、走心暖心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学生,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求美、创美,也渴望接受美的教育以及在美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师,若能自觉地运用美学原理指导班级活动,将美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寓教育于生动形象之中,寓教育于情感的波涛之中,寓教育于娱乐的欢愉之中,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能够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变以理服人的简单说教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定能为受教育者所欢迎、所接受,实现寓教于美、以美育德的目的。以美育为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学校的其他资源的作用,使学生在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发展“美心、美德、美行”。
  1.“美心”是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心灵美 助人为乐的情操。突出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穿到美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2.“美德”是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培养健康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美行”是学生文明行为中包含着行为美的意义,用美的途径去辅助德育教育,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现在:(1)仪表美,对衣着打扮有正确的审美观,做到端庄、大方、得体;(2)行为美,举止文明,不打骂,不吵闹,课间做正当的游戏活动;(3)语言美,使用礼貌用语;(4)习惯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遵规守纪、爱护环境。
  当“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时候,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学习与进步。在这种精神的贯彻下,展现学生品德素质的行动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这种培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流于表面。想要充分体现学生在五大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美育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通过培养,使学生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展现出较高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一些新技术不断被开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新技术的投放使用,促进了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在工程测绘中,通过GPS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有效的提高
期刊
期刊
据传言,苹果与惠普公司均为2007年采用LED背光式液晶显示器的笔记本电脑做好了准备.台湾报纸DigTimes 报道这两家电脑生产厂商都寄希望于2007年的第二季度推出新产品.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长期以来,加鸠乡摆道村“养鸡为换盐,养猪为过年”.乡亲们除了反复折腾脚下的土地就再也想不到过日子的其他好法子了.
溺爱下的病态成长:从名牌情结到清华情结rn汪小洋从小生长在长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5岁那年,母亲因工作上的原因调到了沈阳一所大学工作,由于父母的分居,父亲工作又很忙,这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监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监理工作是一项
新形势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作为全球最大的执政党中共共产党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提高党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党性修
期刊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其中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管道方面的施工尤为关键,是建筑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非常重要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