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是网络教育资源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如何能够让“微课”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就是教师进行探索的方向.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好微课”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和方法.
一、正确安排微课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关系
微课所承载的是“一个点”的教学任务.它能将一些重难点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呈现,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几个微课串起来去代替整节课的授课过程,学生就不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要想使微课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就应该将微课当作教学内容的一个“组件”来看待,用“学习目标”这条主线将“组件”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分类及应用
微课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使用时所表现的形式和功能也不同.常用到的微课类型有:导入类微课、讲授类微课、演示类微课、实验类微课、习题类微课、拓展类微课.
下面我就不同类型的微课如何应用进行详细地阐述.
1.导入型微课.
微课导入的形式能将一节课通过文本、图片、动画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形式进行立体化呈现.例如,在讲金属铝时,我通过小短片的形式来介绍金属铝.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但是直到200多年前,才进入人们的视线.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英国皇家学会不惜重金制作了一个比黄金还要贵重的奖杯——铝杯.因为直到运用电解法制铝,金属铝的产量才迅速增长. 今天,铝及其合金已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金属材料.通过观看以上视频,同学们对铝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趁机提出问题:①铝在自然界中以何种形态存在?②工业上是通过何种方法冶炼铝的?③铝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和用途?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就为后面讲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冶炼做好了铺垫.
2.讲授类微课.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想使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取得高效,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我们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课,使学生的自学更有针对性.
3.演示类微课.
化学研究的是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微观粒子是看不见的,学生有时无法想象到其中的规律.遇到这样的内容时,演示类微课就会发挥出它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抽象的微观运动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从而实现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4.实验类微课.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实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便于进行.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事先在实验室将实验录制好或从网上下载相关实验视频并配上相关的语音说明制作成实验类微课.例如,能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黑面包”实验存在药品腐蚀性强,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无法在教室中进行演示,则可以在教学中播放“黑面包”实验微课.微课中实验现象明显,用时短,并配有详细的知识说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录像来理解浓硫酸与蔗糖之间的反应.
5.习题类微课.
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同,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学习,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是摆在很多教师面前的难题.习题类微课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一些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录制成微课,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选择地观看学习,這样就实现了“按需所取,因人施教”的效果.
6.拓展类微课.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和介绍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或信息,会对学生学习教材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可以将相关内容从网上下载并进行选择和针对性的剪辑形成视频,发给学生观看,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例如,在讲“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时,可以将硅芯片的制做过程,硅电池板的制作和应用,光导纤维的发展和应用等制作成微课,使学生真正能体会到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硅及其氧化物和硅酸盐在生活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微课在教学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
一、正确安排微课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关系
微课所承载的是“一个点”的教学任务.它能将一些重难点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呈现,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几个微课串起来去代替整节课的授课过程,学生就不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要想使微课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就应该将微课当作教学内容的一个“组件”来看待,用“学习目标”这条主线将“组件”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分类及应用
微课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使用时所表现的形式和功能也不同.常用到的微课类型有:导入类微课、讲授类微课、演示类微课、实验类微课、习题类微课、拓展类微课.
下面我就不同类型的微课如何应用进行详细地阐述.
1.导入型微课.
微课导入的形式能将一节课通过文本、图片、动画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形式进行立体化呈现.例如,在讲金属铝时,我通过小短片的形式来介绍金属铝.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但是直到200多年前,才进入人们的视线.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英国皇家学会不惜重金制作了一个比黄金还要贵重的奖杯——铝杯.因为直到运用电解法制铝,金属铝的产量才迅速增长. 今天,铝及其合金已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金属材料.通过观看以上视频,同学们对铝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趁机提出问题:①铝在自然界中以何种形态存在?②工业上是通过何种方法冶炼铝的?③铝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和用途?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就为后面讲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冶炼做好了铺垫.
2.讲授类微课.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想使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取得高效,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我们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课,使学生的自学更有针对性.
3.演示类微课.
化学研究的是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微观粒子是看不见的,学生有时无法想象到其中的规律.遇到这样的内容时,演示类微课就会发挥出它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抽象的微观运动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从而实现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4.实验类微课.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实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便于进行.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事先在实验室将实验录制好或从网上下载相关实验视频并配上相关的语音说明制作成实验类微课.例如,能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黑面包”实验存在药品腐蚀性强,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无法在教室中进行演示,则可以在教学中播放“黑面包”实验微课.微课中实验现象明显,用时短,并配有详细的知识说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录像来理解浓硫酸与蔗糖之间的反应.
5.习题类微课.
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同,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学习,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是摆在很多教师面前的难题.习题类微课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一些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录制成微课,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选择地观看学习,這样就实现了“按需所取,因人施教”的效果.
6.拓展类微课.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和介绍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或信息,会对学生学习教材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可以将相关内容从网上下载并进行选择和针对性的剪辑形成视频,发给学生观看,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例如,在讲“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时,可以将硅芯片的制做过程,硅电池板的制作和应用,光导纤维的发展和应用等制作成微课,使学生真正能体会到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硅及其氧化物和硅酸盐在生活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微课在教学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