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k1981f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给予学生自主空间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而大容量教学班不利于开展个体活动已是客观现实。为此,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及查找资料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课堂上,在学生自学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为群体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越俎代庖,不以“讲”代读;也不蜻蜓点水,让“读”匆匆走过场。要给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时间,读通、读顺、读出真情实感,个性化的感悟自会油然而生。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二、教授学生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答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泉城》一文时,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泉城,可以完整介绍,也可以选择其中最吸引人的一处泉水。”这时,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泉城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语言来解说泉城;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表演特长,用肢体语言来诠释虎龙潭、黑虎泉的气势与特点……
  要想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就需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也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准确灵活地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如《三顾茅庐》一课,教师既要看到教学重点并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渴求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还要看到《三顾茅庐》一文中,写景的方法也值得借鉴,像这样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走近历史人物,使其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品读名著。
  其次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说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教师可设计让学生用自读自悟和自己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可进行分类指导。
  另外,教师要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的形象,如,学“扶”字,学生会和“肤”字发生混淆,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扶需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如果扶着月亮不光扶不着还会摔跤”。(学生哈哈大笑)这样的教学,不是把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了吗?
  三、注重知识课外拓展
  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比如期中复习时,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出一份考题去考考自己的小伙伴,学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题的学习任务时,要去翻课本,去查阅资料,而在这一个活动过程中,他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已经成为人们习得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想学好语文,只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坚持定期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理念有了重大的变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显著的增加。从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来看,国家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其的投入
室内研究了棉铃虫齿唇姬蜂连代饲养、雌蜂日龄及交配方式对其后代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室内连代饲养中,一、二代雌雄性比分别为1∶0.85和1∶0.71;三代以后雄性个体所占的
通过硫酸铵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离子交换和分子筛连用的方法,从极细链格孢菌JH505菌株中分离纯化到分子量约为35kD的植物激发子。利用固相梯度凝胶双向电泳方法测定了该蛋白
一、学生默写得分情况    默写,是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考试必考内容,往往占五分。可多次考试显示,学生的默写情况着实令人堪忧,得满分的人数寥寥无几,而且每次考试一点点进步都没有。这种情况在我校不是个别班的问题,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不能得满分的原因    首先,背不过。背不过也分两种情况,一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背过,二是以前记住了,后来又忘却了。总之,没背过,有时,是给蒙住了,这也是常有的情况,这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读”,除了我们平时所重视的阅读外,还包括朗读。因为在语文考试中一般没有对朗读的考察,所以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朗读的教学和训练。  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项。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阅读指导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
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国家重视,社会更关注,大众更感性,而我们语文课,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才能让语文课堂有效有趣。本文将从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语言理解。  高中语文课程的新目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等离子束辐射、^60Co-γ射线等诱变处理,对多杀菌素产生菌出发菌株C121进行诱变,通过菌块一薄层层析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和终筛,最终获得产素水平比出发
我校自2007年开始了“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语文复习的教学实践中,启发式、讨论式、互评式等课堂教学形式的运用焕发了语文课堂的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在具体运用与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以下简述一二,希望能给“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复习课的探索带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