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可持续产量的追求者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8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到2050年,世界需要多少粮食?“据估计这个数字相当于地球过去1万年粮食的总产量。”孟山都董事长休·格兰特(Hugh Grant)的话让人吃惊,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食品结构的转变是这一庞大需求的主要增长推动力。
  按照这一观点,那么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孟山都对中国市场的高度关注就非常符合该公司的商业哲学了。产量是孟山都经营的基本原则,也是他们运营的全部。因为谁都清楚,更多的粮食需求就得有更高的产量,更高的产量则需要更多的创新,而更多的创新就能给农民带来更大收益的增长。
  11月4日,孟山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这个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将展开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的初期研究,并为孟山都全球研发网络与中国科研人员的合作提供平台。除美国总部外,孟山都还在欧洲、巴西和印度设有研究中心。
  在此之前,中国农民见到更多的是孟山都的种子产品。1996年11月,孟山都公司与河北省种子站以及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第一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这个由中方管理的合资企业第一次将生物技术抗虫棉——保铃棉棉种带入中国市场,仅在1998—2002年间,保铃棉种为河北和山东省农民节省农药费用近7亿元人民币;根据对2500名种植者的调查,保铃棉的产量平均高于常规棉花25%,平均每亩增收400元以上,这就意味着仅2000年一年,保铃棉就给中国棉农提高了16亿多元人民币的收入。
  2001年3月,孟山都与中国种业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种迪卡杂交玉米种子有限公司,在中国开发迪卡公司培育的玉米杂交种DK 683、DK 656、DK 743、DK 007等。这几个杂交种在中国西南、西北一些省区试种并通过审定,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均非常优秀。
  2004年,作为全球头号转基因技术公司,孟山都终于获得了中国农业部发放的抗农达基因改造大豆、两种转基因玉米及两种转基因棉花的永久性进口安全证书。此举为持续进口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铺平了道路。
  同时迪卡系列的向日葵杂交品种在中国的推广也促进了中国国内向日葵生产的发展,为中国最贫瘠和农业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地区的农业经济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
  然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并不只是片面追求高产,而是节约型、可持续的粮食产量提高。随着人口增加和水源缺乏、能源短缺、气候改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创新农业生产方式被提上日程。“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农民生产更多的同时节约更多。”孟山都中国总裁杜尚说,“因此,我们承诺投入1000万美元用以开发改良种子性状以提高产量。到了2030年,孟山都改良玉米、大豆和棉花的亩产能力达到2000年水平的两倍,同时我们承诺,在达到相同亩产时化肥、农药、水和能源等消耗量下降到现有水平的1/3。”
  杜尚认为,从目前生物技术的应用来看,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太难。事实上,如今玉米作物相对于1990年代,每生产1吨所需资源已经减少了30%,杀虫剂的用量也在大幅降低。“中国有10亿农民,他们作为直接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更能体会‘更多、更省、更节约’意味着什么。”他说。
其他文献
思想自觉,精神重建;上为国分忧,下取信于民,是民间资本发展的前提条件  影响近现代中国民间资本(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资本)发展的诸因素,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长期以来,受政治浮躁因素的影响,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近代中国政府的束缚、压迫以及外国侵略势力的破坏,是阻挠其民间资本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民间资本经济力量的弱小,又导致了其政治上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此种分析,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意义世
<正>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8月这是一本轻松有趣的历史读物,书中通过若干个独立的小故事,带读者去看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与事件的另一面,在这本书里,文字的东西场景化,乏味的东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