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碳市场是中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实践探索.中国碳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重履约轻交易"现象较为普遍,市场机制的减排有效性有待检验.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与检验北京等8个地区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的理论机理与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碳市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体现为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碳排放与碳强度且未抑制地区经济增长.然而,以碳价和市场流动性衡量的市场机制均未产生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以相对市场交易规模衡量的市场机制仅部分解释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因而市场机制对促进碳
【机 构】
: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研究"(批准号20ZDA0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资源资产与经济增长、经济安全的协调机制与策略研究"(批准号71934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成长项目"中国碳市场的减排效应:基于试点准自然实验及夜间灯光数据的分析"(批准号JBK21010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碳市场是中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实践探索.中国碳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重履约轻交易"现象较为普遍,市场机制的减排有效性有待检验.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与检验北京等8个地区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的理论机理与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碳市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体现为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碳排放与碳强度且未抑制地区经济增长.然而,以碳价和市场流动性衡量的市场机制均未产生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以相对市场交易规模衡量的市场机制仅部分解释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因而市场机制对促进碳减排的作用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中的政府行政干预力度越大,则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越强,因而基于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实现碳减排是中国当前碳市场的一大特色.为实现既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地区及全国碳市场均应注重构建完善的碳交易平台,增强市场机制的成本效益激励作用,引导控排主体通过碳市场降低减排成本.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清华大学iCPI跨电商平台的日度价格数据,以同质商品跨平台价格离散程度衡量线上商品市场统一与分割程度,研究中国线上市场的跨平台竞争与市场分割.本文发现,当商品在售平台数量增加时,跨平台的价格离散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平台价格和价格离散在平台数量变化前后的特征,发现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新平台的进入而改变自己对消费平台的选择,市场上已有的平台也没有因为商品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定价.结果表明,平台基于消费者偏好异质性采用了市场分割的竞争策略.因此,中国更多的线上平台参与竞争并未使得价格趋同,而是导致市场进一步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重塑大国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的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转轨时期政府的各种干预市场的选择性行为,如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壁垒、商品和要素市场分割等."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区域倾斜政策和不规范的优惠政策、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互动策略、小国贸易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偏好、政府合作机制虚化等因素,是形成"行政区经济"现象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追赶型战略决定的增长体制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据此提出,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几十年下降,在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有必要深入剖析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本文使用1995-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县域统计年鉴数据和来自百度地图的幼儿园分布数据,构造两层分解模型,重点研究了教育扩张和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扩张能够解释1995-2002年城镇年轻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的68%,是2002年之前趋势的主要原因.2002-2013年,生育行为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不显著转为负向显著,使得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7.00个百分点(即“系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