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国现代化基础:让职业教育“高大上”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柏林市的凯悦酒店是一家五星级酒店,22岁的女孩施耐德在这里当了一年的学徒,除了脸上流露出的稚气还让她略显青涩,她的举手投足、微笑谈吐已经是位十足的专业酒店工作人员。施耐德在完成中学毕业考试之后,没有选择直接上大学,而是申请在酒店当学徒。她每月大约有三周在酒店工作,一周在学校上课。
   这所学校是柏林专门培养酒店人才的职业学校,在那里,她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食品、会计、经济、英语、数学等科目。学习期间,她要熟悉酒店十几个部门的工作,跟着组长观摩学习和在其指导下训练一段时间之后,自己独立工作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她和酒店签订了合同,工作是有报酬的,每月税后工资420欧元,有时还能拿到酒店客人的小费;而在学校学习的费用由公共资金承担,自己无需支付学费。就业方面她也高枕无忧,目前,德国的企业都十分希望留住自己的学徒。凯悦酒店毕业的学徒只要愿意留,酒店都会招为正式员工。
   而另一方面,施耐德的理论知识水平没有落下,并非当了学徒就意味着一辈子当“蓝领”,如果她自己愿意,还可以选择接着上大学,尤其她之前本身就是接受了毕业生进入大学比例更高的文理中学的教育;不少企业还会对学员深造继续提供支持。
   这是一个典型的德国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故事,而类似的故事在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地方还在不断发生。现代学徒制这样一个舶来品,在它的源头发展得怎样?
  接地气,有底气
   作为一战和二战的策源国及战败国,德国损失惨重,还因美苏冷战而导致东西德分裂,经济一败涂地,留下了几乎不可收拾的残局。令人惊讶的是,在战后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联邦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在20世纪60年代就超越了英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谈及其中的奥妙,德国前总理科尔就曾予以解答:“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战后崛起的关键。”而此时,德国所施行的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被形象地称为“双元制”。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1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职业教育者为4115 .7万人,占总数的57 .8%,而大学以上学历者为926.5万人,仅占13%。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德国已高度普及。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关晶教授向《新民周刊》解读了德国双元制发展迅速的原因:“这个国家很尊重工匠、手艺,有职业教育的传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企业就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参与度高。而年轻人虽然知道学徒的工资不高,仅为正式员工的20%-40%,但他们也很乐意参与其中,因为双元制的资格证书在行业内的认同度非常高。很多的年轻人更加愿意去双元制的项目,而不愿去全日制的职业学校。”
   1969年,德国便用《职业教育法》确定了双元制的法律地位,对企业和学校都进行了系统的规范。由于立法较早,且已日趋完善,因此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植于全体国民心中,该制度不断发展壮大,学徒人数逐年增长。如今,在500人以上的大企业里,学徒制的参与率竟高达91%。
   从严格意义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中等教育的领域,但如今,也在朝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领域发展,而这些通常被称为“双元制学习项目”。在中国,与德国有深厚渊源的同济大学也有类似的尝试:汽车学院和大众汽车公司签订了“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的合约,承诺共同培养学生。
   丹麦、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因为在地域上距德国较近,深受其影响,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现代学徒制度,被专家统归为一类。目前,瑞士的学徒培训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大概有2/3的人会进入职教体系,而其中加入学徒制的有4/5,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的仅为1/5。
   現代学徒制在中国的试点经常会遇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因为很多企业认为自己不仅要承担培训成本,还要付给学徒工资,得不偿失。然而,德国的企业却丝毫不担心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企业从中还是获利颇多的。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解释道:“对于德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学生一般会在企业里待三年多的时间,劳动贡献完全可以抵消培训所产生的费用。而对于大型企业,它们的高端设备价格昂贵,如操作不慎,会造成巨大损失,但它们即使赔本也愿意去培养学生。反观中国,往往是学制的最后一段时间才让学生介入企业,去了只会对企业产生干扰,而不能为其带去利益,获得的支持当然也就少了。”
  你招人,我买单
   除了上述在职教领域有着稳固基础的国家,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也在国内兴起了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它们的共同点主要在于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
   1900年,英国的钢产量被美国和德国赶上,国力出现了明显的颓势,人们普遍认识到经济衰落的原因正是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不够重视。而后,该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改革尝试,但最终没有扭转局势。直到1993年,英国开始推行现代学徒制,才迎来了新的发展。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给了很多国家以启发。关晶指出:“英国起初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力度不大,放任劳动市场自由发展,政府的干预较少。受到德国的触动之后,也逐步开始研发自己版本的现代学徒制。因为它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且英语的影响力极大,所以它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深远,在不断扩大。”
   英国和德国在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上有很大的差别,无法复制德国多年来积累的职业教育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只能靠政府买单的方式激励企业,给那些申报合作项目的企业以补贴,这些经费已经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培训成本。另外,为了吸引更多学徒的参与,政府也会给学徒提供个人补贴。
   在背景情况类似的澳大利亚,政府于1998年开始实行现代学徒制,又称“新学徒制”。该制度的发展极为迅猛,仅在1996到2001年这六年内,参加的人数就由16.3万人突增到32.9万人,翻了一番。与英国有些细微差别,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包括学徒制和培训生制两种,学徒制时间为3到4年,比较稳定,要取消合同需要所有相关方同意;而培训生制时间仅为1到2年,任何一方都可单方面解除合同。
其他文献
近几年潼关县组织力量对全县沟壑进行调查摸底,全县计有小流域(包括秦岭山区)8条,大小毛支沟1899条,全长1101.37公里。全县平均沟壑密度2.09公里/平方公里。其中黄土残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