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动性失眠是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一种疲劳现象,而药膳就是食物中添加中药材成分,通过食物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也统称食疗,它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在运动性失眠的诊治中,以中医的辩证施治为原则,采用药膳,调节运动性失眠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关键词:运动心失眠 药膳
1. 运动性失眠症状分析
1.1何为失眠
中医学认为,失眠亦称不寐。它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其症情轻重不一,如轻者入睡困难,有睡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这在古代书籍中又称为“不得眠”、“目不瞑”。
1.2何为运动性失眠
运动性失眠是运动性疲劳的常见现象之一。它是因运动训练而直接引起运动员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现象。该现象在运动员中普遍存在,常导致运动员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心悸烦躁、困倦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成为困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一大难题。
1.3失眠及运动性失眠的根源
失眠在中医看来,不论是轻或重,都有虚实证之分。实证者主要是肝火和痰热,虛证者主要是阴虚火旺、心胆气虚和心脾两虚。造成失眠的原因及机制有多种,但主要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因为血是水谷之精微所化生,上奉于心,则心得其所养;血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血统摄于脾,则脾生化不息;调节有度,血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安志宁。若人的情志不定,紧张、暴怒、思虑等,或形体劳倦,则都回伤及心脾肝肾等诸脏,致精血内耗,病因与病症相互之间又彼此影响,而形成不同病因病机的失眠之证。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的高虹等研究者,在对运动性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研究中认为,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后,使阳气亢盛于外,致夜晚阳不入阴,导致失眠的发生,因为运动直接累及肌肉筋骨,故见失眠为主,兼见过度疲劳的肌肉,筋骨酸痛”。此谓筋骨酸痛型。此外由于“脾主肌肉四肢,长期高强度训练,常在筋肉疲劳的基础上继发脾胃失调。脾胃失调,一则化生痰湿如郁久化火,痰火扰心;二则化源不足,气血生化源匮乏,不能充分濡养心神;三则脾胃纳运失调,饮食积滞于胃,‘胃不和,则卧不安’,均会导致失眠发生,又因参赛取名次等因素影响,难免有情绪波动及心理压力,导致肝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肝胃不和,而见失眠”。此谓肝气郁结,脾胃失调型。另外运动员在“长期高强度训练下大量耗伤气血津液精,日久必然伤及肾中精气,表现为肾阴虚或肾阳虚。调查显示,兼肾阳虚者占绝大部分,肾阳虚者常在肾阴虚的基础上继发。肾的阴精耗伤,不能上济于心,心火(阳)亢于上,肾水寒于下,出现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故见失眠症”。此谓肾阴虚型。由此看来高虹等研究者将运动性失眠辩证分为筋肉酸痛类、肝气郁结,脾胃失调类、肾阴虚类3种类型。
2.药膳特点分析
2.1 药膳作用机理
药膳即食疗,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饮食治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用之得当,也可以治病。我们的祖先在食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很重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它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疏为充”。简要地说明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清代医学家王孟英指出:食疗“药极简单,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食疗具有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改善病人的体质,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和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使用饮食治疗时,必须讲究食物的食性。
2.2何为食性
所谓食物的食性,是指食物的四气五味,食物归经和配伍禁忌等。四气即四性,是食物的寒、热、温、凉4种属性。一般来说,寒凉食物,如苦瓜、西瓜、雪梨、薏米、小米、绿豆、豆腐、白菜、黄瓜、丝瓜、莲藕、菱角、桔子、田鸡、甲鱼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热症和阳证的运动性失眠。温热食物,如生姜、大蒜、红枣、莲子、荔枝、蜂蜜、狗肉、羊肉、鸡肉、鲢鱼、鲫鱼等,多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对有寒症和阴证的运动性失眠可起治疗作用。五味即食物的酸、苦、甘、辛、咸5种味道。由于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也不一样。酸味食物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物能燥湿、清热泄实;甘味食物能补养身体,调和食物的性味,如桑椹能补血养颜,滋补肝肾;大枣能补脾益阳,调和百味;葡萄能补血强志,利筋骨。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如生姜、大蒜能发表散寒、治疗感冒。咸味食物能软坚散结,滋润潜降。淡味食物能渗利小便。食物的五味与人体的五脏有着一定的关系,按照五行学说的属性归类看,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食物归经,是指某些食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如神经衰弱者,可经常吃些动物的脑髓;贫血或机体抵抗力较差,可经常吃些猪血或动物的骨髓等等。因为哪个脏腑有病,都会有这个脏腑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受到损害。采用“以脏补脏”的办法,不仅为病人增加了营养物质,而且多少可以补充其损害的物质和功能,从而达到辅助治病的目的。所以有运动性失眠证的运动员,宜常吃些鸡头、鱼头等之类的动物脑髓,因为动物的脑髓中含有能改善脑神经功能的卵磷脂,如此则有益于增强脑细胞的功能,调节运动性失眠。
3.运动性失眠的用膳方法
对于运动性疾病利用食物调治的时候,应根据运动员的情况选用适当的食物,如在四季中,春宜升补、夏季宜清补、秋季宜平补、冬季宜滋补。不能随意地不分季节,不看训练周期或大赛时期等情况,在运动员的膳食中不宜以太热太寒、太麻太辣、太酸太咸、过辛过苦等性味出现,而且热症和阴虚的失眠者,要忌辛热的食物;寒症和阳虚的失眠者,要忌咸寒或甜腻食物。因为食物也是药物,饮食也需辩证用膳,否则不但不助运动员的体能恢复,还可能促使运动员的运动性疾病发生或发展。 运动性失眠辩证分为筋肉酸痛类、肝气郁结,脾胃失调类、肾阴虚类3种类型。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辩证施治原则,3种不同类型的失眠,应采取不同的饮食药膳。故筋骨肌肉酸痛型类的可用下列具有强健脾胃,补气补血,促进循环,安神定志功效的食疗处方,方一:大枣30g,茯神10g,小米50g,白糖适量。大枣去核,茯神切丝,放入锅内,加20倍量水煎煮20min,倒出药液,并用纱布过滤,药渣弃去。小米用水淘洗干净。再将大枣与小米一起入锅中,加茯神药液及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调均即可。每日2次,每次1碗,做早、晚餐食用。方二:红枣30g,莲子20g,糯米50g,冰糖适量。红枣去核,莲子去皮,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再将红枣、莲子、糯米一起放在锅中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适量,调均即可。每日两次,每次一碗。做早、晚餐食用。方三:龙眼50g,莲子30g,红枣30g,糯米100g,冰糖适量。龙眼去壳及核莲子用温水浸泡,剥去皮,红刺去核,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将龙眼肉、莲子、红枣及糯米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调均即可。每日2次,每次1碗,做早、晚餐食用。
肝气郁结,脾胃失调类的可用以下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理氣功效的食疗处方,方一:核桃仁5个,佛手片6g,白糖50g,丹参15g。将丹参、佛手煎汤,核桃仁、白糖捣烂成泥,加入丹参、佛手汤中用小火煎煮10min服食。每天2次,连服数天。方二:黑芝麻,核桃肉,桑叶各50g,全桔15g。将上药捣如泥状,做成每个9g的药丸。每天服用2次,每次1~2个,连服7~8天。方三:酸枣仁15~25粒,黄花菜20根。炒至半熟,捣碎研成细米。睡前1次服完。或用酸枣树根50g,丹参12g。水煎顿服,连服10~15天。
肾阴虚类型的运动性失眠,可用具有滋阴清火功效的下列处方,方一:沙参15g,玉竹15g,粳米60g。将沙参玉竹用布包好,用粳米煮粥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方二:鲜桑椹1000g(干品500g),蜂蜜3000g。将桑椹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min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熬浓缩,至较粘稠时加蜂蜜,至沸水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服,每天2次,连服6~7天。
4.结论与建议
运动性失眠是运动员的运动疲劳现象,药膳疗法只是防治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之一,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只能当作辅助调节治疗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些有显著运动性失眠症的运动员患者,除了用药膳疗法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或运动负荷的调整,以期达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在此提出运动性失眠的药膳疗法,也因为它来源容易、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制作简单,疗效可靠,而且长期服用调养,对运动性失眠的防治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绍良.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高 虹.运动性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
【3】项汉平.导引放松调理运动性失眠研究【C】. 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
关键词:运动心失眠 药膳
1. 运动性失眠症状分析
1.1何为失眠
中医学认为,失眠亦称不寐。它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其症情轻重不一,如轻者入睡困难,有睡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这在古代书籍中又称为“不得眠”、“目不瞑”。
1.2何为运动性失眠
运动性失眠是运动性疲劳的常见现象之一。它是因运动训练而直接引起运动员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现象。该现象在运动员中普遍存在,常导致运动员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心悸烦躁、困倦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成为困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一大难题。
1.3失眠及运动性失眠的根源
失眠在中医看来,不论是轻或重,都有虚实证之分。实证者主要是肝火和痰热,虛证者主要是阴虚火旺、心胆气虚和心脾两虚。造成失眠的原因及机制有多种,但主要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因为血是水谷之精微所化生,上奉于心,则心得其所养;血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血统摄于脾,则脾生化不息;调节有度,血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安志宁。若人的情志不定,紧张、暴怒、思虑等,或形体劳倦,则都回伤及心脾肝肾等诸脏,致精血内耗,病因与病症相互之间又彼此影响,而形成不同病因病机的失眠之证。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的高虹等研究者,在对运动性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研究中认为,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后,使阳气亢盛于外,致夜晚阳不入阴,导致失眠的发生,因为运动直接累及肌肉筋骨,故见失眠为主,兼见过度疲劳的肌肉,筋骨酸痛”。此谓筋骨酸痛型。此外由于“脾主肌肉四肢,长期高强度训练,常在筋肉疲劳的基础上继发脾胃失调。脾胃失调,一则化生痰湿如郁久化火,痰火扰心;二则化源不足,气血生化源匮乏,不能充分濡养心神;三则脾胃纳运失调,饮食积滞于胃,‘胃不和,则卧不安’,均会导致失眠发生,又因参赛取名次等因素影响,难免有情绪波动及心理压力,导致肝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肝胃不和,而见失眠”。此谓肝气郁结,脾胃失调型。另外运动员在“长期高强度训练下大量耗伤气血津液精,日久必然伤及肾中精气,表现为肾阴虚或肾阳虚。调查显示,兼肾阳虚者占绝大部分,肾阳虚者常在肾阴虚的基础上继发。肾的阴精耗伤,不能上济于心,心火(阳)亢于上,肾水寒于下,出现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故见失眠症”。此谓肾阴虚型。由此看来高虹等研究者将运动性失眠辩证分为筋肉酸痛类、肝气郁结,脾胃失调类、肾阴虚类3种类型。
2.药膳特点分析
2.1 药膳作用机理
药膳即食疗,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饮食治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用之得当,也可以治病。我们的祖先在食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很重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它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疏为充”。简要地说明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清代医学家王孟英指出:食疗“药极简单,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食疗具有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改善病人的体质,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和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使用饮食治疗时,必须讲究食物的食性。
2.2何为食性
所谓食物的食性,是指食物的四气五味,食物归经和配伍禁忌等。四气即四性,是食物的寒、热、温、凉4种属性。一般来说,寒凉食物,如苦瓜、西瓜、雪梨、薏米、小米、绿豆、豆腐、白菜、黄瓜、丝瓜、莲藕、菱角、桔子、田鸡、甲鱼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热症和阳证的运动性失眠。温热食物,如生姜、大蒜、红枣、莲子、荔枝、蜂蜜、狗肉、羊肉、鸡肉、鲢鱼、鲫鱼等,多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对有寒症和阴证的运动性失眠可起治疗作用。五味即食物的酸、苦、甘、辛、咸5种味道。由于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也不一样。酸味食物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物能燥湿、清热泄实;甘味食物能补养身体,调和食物的性味,如桑椹能补血养颜,滋补肝肾;大枣能补脾益阳,调和百味;葡萄能补血强志,利筋骨。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如生姜、大蒜能发表散寒、治疗感冒。咸味食物能软坚散结,滋润潜降。淡味食物能渗利小便。食物的五味与人体的五脏有着一定的关系,按照五行学说的属性归类看,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食物归经,是指某些食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如神经衰弱者,可经常吃些动物的脑髓;贫血或机体抵抗力较差,可经常吃些猪血或动物的骨髓等等。因为哪个脏腑有病,都会有这个脏腑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受到损害。采用“以脏补脏”的办法,不仅为病人增加了营养物质,而且多少可以补充其损害的物质和功能,从而达到辅助治病的目的。所以有运动性失眠证的运动员,宜常吃些鸡头、鱼头等之类的动物脑髓,因为动物的脑髓中含有能改善脑神经功能的卵磷脂,如此则有益于增强脑细胞的功能,调节运动性失眠。
3.运动性失眠的用膳方法
对于运动性疾病利用食物调治的时候,应根据运动员的情况选用适当的食物,如在四季中,春宜升补、夏季宜清补、秋季宜平补、冬季宜滋补。不能随意地不分季节,不看训练周期或大赛时期等情况,在运动员的膳食中不宜以太热太寒、太麻太辣、太酸太咸、过辛过苦等性味出现,而且热症和阴虚的失眠者,要忌辛热的食物;寒症和阳虚的失眠者,要忌咸寒或甜腻食物。因为食物也是药物,饮食也需辩证用膳,否则不但不助运动员的体能恢复,还可能促使运动员的运动性疾病发生或发展。 运动性失眠辩证分为筋肉酸痛类、肝气郁结,脾胃失调类、肾阴虚类3种类型。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辩证施治原则,3种不同类型的失眠,应采取不同的饮食药膳。故筋骨肌肉酸痛型类的可用下列具有强健脾胃,补气补血,促进循环,安神定志功效的食疗处方,方一:大枣30g,茯神10g,小米50g,白糖适量。大枣去核,茯神切丝,放入锅内,加20倍量水煎煮20min,倒出药液,并用纱布过滤,药渣弃去。小米用水淘洗干净。再将大枣与小米一起入锅中,加茯神药液及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调均即可。每日2次,每次1碗,做早、晚餐食用。方二:红枣30g,莲子20g,糯米50g,冰糖适量。红枣去核,莲子去皮,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再将红枣、莲子、糯米一起放在锅中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适量,调均即可。每日两次,每次一碗。做早、晚餐食用。方三:龙眼50g,莲子30g,红枣30g,糯米100g,冰糖适量。龙眼去壳及核莲子用温水浸泡,剥去皮,红刺去核,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将龙眼肉、莲子、红枣及糯米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调均即可。每日2次,每次1碗,做早、晚餐食用。
肝气郁结,脾胃失调类的可用以下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理氣功效的食疗处方,方一:核桃仁5个,佛手片6g,白糖50g,丹参15g。将丹参、佛手煎汤,核桃仁、白糖捣烂成泥,加入丹参、佛手汤中用小火煎煮10min服食。每天2次,连服数天。方二:黑芝麻,核桃肉,桑叶各50g,全桔15g。将上药捣如泥状,做成每个9g的药丸。每天服用2次,每次1~2个,连服7~8天。方三:酸枣仁15~25粒,黄花菜20根。炒至半熟,捣碎研成细米。睡前1次服完。或用酸枣树根50g,丹参12g。水煎顿服,连服10~15天。
肾阴虚类型的运动性失眠,可用具有滋阴清火功效的下列处方,方一:沙参15g,玉竹15g,粳米60g。将沙参玉竹用布包好,用粳米煮粥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方二:鲜桑椹1000g(干品500g),蜂蜜3000g。将桑椹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min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熬浓缩,至较粘稠时加蜂蜜,至沸水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服,每天2次,连服6~7天。
4.结论与建议
运动性失眠是运动员的运动疲劳现象,药膳疗法只是防治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之一,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只能当作辅助调节治疗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些有显著运动性失眠症的运动员患者,除了用药膳疗法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或运动负荷的调整,以期达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在此提出运动性失眠的药膳疗法,也因为它来源容易、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制作简单,疗效可靠,而且长期服用调养,对运动性失眠的防治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绍良.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高 虹.运动性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
【3】项汉平.导引放松调理运动性失眠研究【C】. 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