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屈原之楚骚精神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c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寅格先生对屈原十分仰慕,深受楚骚精神影响,"置以为像兮",以开显其人格魅力。也正因如此,陈寅格先生所倡行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考究其源,应追溯到屈原及楚骚精神。
其他文献
彭开勋《南楚诗纪》收录湖南各府厅州县山川陵墓、名胜古迹纪胜诗400余首,概述了湖南全省历代山川陵墓、名胜古迹、神庙寺观的历史沿革、修复情况和名人吟咏等。一地一诗,详
波德里亚等人的消费理论因其产生语境与阐释语境与中国语境存在差异,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文化消费现实。在我国的文化消费及发展战略中,实现民众的平等而不是差异是一个主导策
中国古代对孝道普遍持久的推崇,其根本动机与其说是伦理的,毋宁说是政治的。早在中国历史的传说时代,孝治观念即具雏形。绵延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的剧变,孝治传统面临前所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6年披露的年报数据进行筛选,企业绩效以企业市场价值(Tobin's Q值)和每股收益(EPS)衡量,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实证检验高管持股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利用Fort定理讨论了G-空间中KKM点集的稳定性,并证明了G-空间中KKM点集的通有稳定性和本质连通区的存在性.
邓小平同志在他晚年的“政治交代”、“经济改革交代”之后,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如何再发展的问题,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原则的共同富裕,社会财富如何实现公平分配。
汉语中的动结式是一种致使结构,其指示的复杂事件包含使因事件和致果事件,这两个次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关于这种结构存在的理据,很多学者从句法和语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清代考据学的基本信念是“道在六经”,方法则为“由训诂以通义理”,即以语言文字的释义以通达“六经之道”。章学诚与清代考据学的分歧主要是在语言观方面,一方面章学诚认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