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身世之谜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的思乡名篇《静夜思》流布之广,恐怕自古至今的思乡诗中无出其右者。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有一段时间,我国的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秦安,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里,顿时,两国四地李白故里之争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对于“故里”一词的理解,时人看法不一,这也是四地争当李白故里的根源所在。学界通行的看法是: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市)青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27岁时在安陆(今湖北省孝感安陆市)成婚,并一度定居于此。
  由此来看,两国四地都不能说是李白的“惟一故里”。以中国传统为标准,李白的祖籍地甘肃秦安就是故里;参照美国的国籍认定法的标准,李白的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就是故里;以幼年生活时间最长为标准,四川江油就是故里;以成年生活时间最长为标准,湖北安陆就是故里。
  与杜甫祖上清晰而显赫的家世不同,李白祖上的生平一直是个谜,甚至连其父,后人也知之甚少。在李白的生平中,有一件事非常可疑——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唐代主要诗人中,没有参加科考的只有李白,这事很耐人寻味。李白自己的说法是:我是天才,懒得考试。实际上这可能只是托词,李白有他的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的祖上因为犯了法,被贬到当时的边疆——碎叶城一带。在这个被流放地,游牧是主要的谋生手段,中土之士一般都不擅长。但李白的祖先是从中土过去的,对中土有什么物产、西域有什么物产,都比较清楚。李白的先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生存方式,最合适的就是做商人。
  根据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所著《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一书所云,李白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到过自己父亲的名字。只有唐人范传正为李白所写的碑文《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里曾称李白的父亲为“李客”。这墓碑是根据伯禽“手疏十数行”而写的,伯禽是李白的长子,他亲手写下的十几行文字可信度很高。有关部分记述如下:
  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由以上伯禽的“手疏”可知,李白的父亲因为“逋其邑(逃离家乡)”,所以“以客为名”,也就是说,“客”并不是李父真正的名字,只是因为客居他乡,故自称为“客”。由此,有学者甚至推论,李白父亲是一名没有正式汉名的异族移居者。
  因为这样的出身,李白青年时期在四川的生活大概是受人排斥的。所以离开四川之后,李白再也没有回归一度被他称为“故乡”的蜀地,他四十几岁从长安被放逐时,以及晚年被流放夜郎途中得知被赦免的消息时,也并没有折返更近的蜀地,而是照旧返回江南。
  按照唐朝当时的律法,科举制度虽然相对后世宽松,但对于考生的身份审查却毫不马虎。参加科举考试,先要通过资格审查。审查中要注明“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它名”,此外受旧时“士农工商”地位排序的影响,审查还规定,如果家人或关系较近的亲属是做生意的,就不能考进士;异民族的子孙也被排斥在外。当然,罪犯的后人更没有资格。
  李白的出身,恰好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第三,有可能为异民族之子。这样的出身,使他喊出了真真切切的牢骚:“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其他文献
在讲授高中物理中的电流计改装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类习题:  例1 有两个相同的电流计改装成量程不同的电流表A1和A2,A1的量程是A2的2倍,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刚果(金)案”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回归后的香港特区在绝对主权豁免原则和限制性主权豁免原则之间应该适用何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