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各种形式向中小学教学活动进行渗透,这为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如何才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的有效整合,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仅就中学化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如何进行整合这一课题,试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整合”的基本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某些教学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分析与综合信息并能娴熟地表达出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教学工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整合的基本内涵可概括成这样几点:
  一个目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两个优化:一是优化教与学的资源;二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三个结合:①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②学科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③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的结合。
  一个评价标准:评价整合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达到自主有效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整合的基本原则
  1.功能有效原则。
  2.优化组合原则。
  3.经济方便原则。
  4.适度利用原则。
  三、运用恰当的整合策略
  1.化微观为宏观。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水平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2.化抽象为直观。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原理抽象程度较高,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3.化不能为可能。有些实验无法或不宜在课上演示,或学生无法或不宜在实验室中去做;有些化学反应受现有教学条件所限,且用常规方法难以实现,这些看似不可行的实验,但若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完全可以在课堂上予以展示。
  4.化小为大。某些重要细节或现象不易看清的课堂演示实验。这种情况通常可借助视频功能作定点,局部的放大处理,或者制成简单的投影片,由投影仪投出。
  总之,应抓住教学冲突处,找准媒体切入点,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努力促进教学互动。
  四、采取合理的整合途径
  1.教师的教学观念与现代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目前,多媒体这种教学形式多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上的昙花一现,过后,往往又是传统教学形式的“涛声依旧”。
  2.学科教材处理能力与多媒体操作技能齐头并进。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帮助教师获取、筛选、组织学习资源,也能帮助教师展示、传递、处理教学信息,媒体越是现代化越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3.开发化学课件双轨运作。开发课件是实施多媒体教学不可或缺的一步工作,化学课件的开发应走自行研制和网上下载这条双轨共行之路。
  五、结束语
  俗话说,说的容易做的难。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也正是如此,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阻力因素。因此,“如何整合”这一重大课题仅靠个别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士群策群力、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嗨!我叫沙沙,是一条沙虎鲨。如果你来到上海海洋水族馆的鲨鱼海湾,透过透明的亚克力幕墙看到一只皮肤是橄榄绿带深褐色斑点,眼睛虽小却熠熠生辉,牙齿像钉子一样突出而锋利,个头最大足足有3米,隆背、斜鼻,既威武又雄壮的鲨鱼,就赶快向它挥挥手,对啦,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