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深深深几许?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图:老年人是民营医院的目标客户之一。

  从家附近的社区医院上了一辆面包车,68岁的吴先生心里感到有点慌。
  原来,看到小区门口贴着的居委会告示称,65岁以上老人可到社区医院免费体检,吴先生才赶去社区医院体检,没想到第二天上了这么一辆车。
  去年、前年,两次在免费体检中查出直肠息肉,并根据体检结果到某公立医院住医院、做手术,解除身体隐患,令吴先生对这一免费体检颇为感激。既然今年6月1日依旧有免费体检,吴先生就又来了。
  这一次查出的问题是——眼睛充血。
  “你可以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也可以到专门的眼科医院进一步检查。”社区医院的医生告诉吴先生,“明天早晨7点半,有一家眼科医院会派车来接。希望进一步检查的,可以带好医保卡来社区医院上车前往。”
  6月2日一大早,吴先生赶到社区医院,一眼就看到那辆车——满车身都是一家眼科专门医院的形象宣传图文广告,和自家楼道里公示栏里张贴的广告画面一模一样。吴先生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是家民营医院嘛,靠不靠谱?
  但见许多老年人正在车前,问东问西问长问短。穿白大褂戴馄饨帽的小姑娘听着阿姨爷叔不太标准的带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说:“我们免费接送,免费的,是免费的。到我们医院进一步检查。你看——眼科医院,可不就是检查眼睛的嘛!”
  吴先生听着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就跟着上了车……
  《新民周刊》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吴先生这种方式,上了民营医院免费班车的中老年人,不算少数。譬如这家位于沪西内环线内的民营眼科医院,不仅会到吴先生家所在普陀区西北角“揽客”,还会到位于外环外的老闵行挖掘客源。
日前,有多名民营医院内部人士披露的一份达20页、近万字的《男科最新内营销模式》,揭露的民营医院宰人、骗人套路。

  无论是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里与之相遇,一旦上了车,他们就会殊途同归,来到这家眼科医院。他们会在医院里遭遇什么情况呢?
  把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少病说成多病,大处方、高收费、重复检查,甚至在检查前精准判断来院者的支付能力,连蒙带骗加洗脑。
  日前,有多名民营医院內部人士披露的一份达20页、近万字的《男科最新内营销模式》,揭露的民营医院宰人、骗人套路,是否存在于民营医院领域的其他科室呢?据记者调查,这些模式确实存在,只不过各类专科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套路组合而已。

精准圈定“治疗”对象


  原本,像吴先生这样65岁以上老人可以参加免费体检,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一项惠民实事,这几年来口碑一直不错。即使是今年的免费体检,吴先生也一如往常一般检查、等待体检报告。但今年与往年不同之处在于——社区医院里停了辆面包车,而吴先生上了车。
  车上满满当当都是吴先生的邻居,或者相邻小区的住户。车到医院门口,一大帮人下车,竟然受到了列队欢迎。一大队排列整齐的年轻护士过来异口同声地热情招呼,让老人们感到乐得有点蒙圈。与此同时,他们每个人的医保卡都被收走了。院方同时收取每个人一块钱的费用,统一交到前台。
  事后吴先生才知道,这是挂号费——自掏现金1元,从医保卡里扣除9元。从扣费情况本身来看,这样的挂号费扣除金额没有任何问题。并且,也不知是谁咕叨了一句:“既然做了‘免费班车’过来,哪有不消费的道理?”大家哈哈一笑也就纷纷认可。但早前吴先生得到的信息是——来做进一步检查,可没说是来就诊的。而且吴先生在上车前,满耳朵听到的就两个字——免费。
  在统一交出医保卡的同时,吴先生跟随“大部队”开始了各种检查。“大约七八个摊位,每个摊位查一个项目,倒也仔细的。”吴先生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关键是大约花了个把小时查完后,直接把我送到一个医生办公室。”
  接下来是“一对一”PK。门一关,就该是医生说了算。“唔,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充血,这个不是大毛病,只要控制血压就可以了。”医生说,“但是我们查下来,你有白内障,要开刀的。最好今天马上就开刀。”
  年近七旬的吴先生一听吓一跳。自己近视达1500度,又有高血压,怎么能说开刀就开刀?他当即摇头表示反对。
  和吴先生有着类似遭遇的是靳女士。同样年过六旬的靳女士住在老闵行,平时省吃俭用,也不怎么到市中心来。可那天看到小区居委会告示栏里的张贴,内容是“60岁以上老人免费眼科检查”,她动心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己确实感到眼睛不舒服;另一方面,既然在居委会告示栏里贴着,靳女士感觉这很靠谱,应该不假。
  “曾经有个打着‘中国’名头的研发中心,来小区检查、诊治静脉曲张。我看那架势就觉得太假,没有上当。”靳女士说,“但这个,应该是为阿拉老年人服务的。”就这样,靳女士就跟着“大部队”上了车。
  瞄准社区老人常见病,精准圈定对象进行“围猎”,是一些民营医院的固定套路。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一些民营医院的医生并非专职,其兼职到岗,每周固定那几天坐诊,需要在坐诊时间有大量“客源”。另一方面,主动到民营医院看病的患者数量不多,特别是大城市,有较多可供选择的公立医院。
  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民营医院的数量超过公立医院,有18759家,占比60.4%,但在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则不及公立医院的1/6。
  记者还了解到,类似吴先生、靳女士遭遇的案例中,一些民营医院刻意安排工作日白天进行“揽客”。这样,老年人家里子女上班不在家,往往更容易说服他们去医院。
其他文献
我一直认为,一向沉默寡言且脾气暴躁的父亲并不爱我。  有段时间,父亲出差了,好像家里瞬间阳光明媚起来,我像一只刚飞出笼的小鸟,那么自由自在。  父亲在家时,按时做饭。可我不在乎,更愿意让母亲来做。她烧的饭一家人都说不好吃,就连母亲自己都承认不如父亲烧的好,但,在我的骨子里就认为母亲烧的饭最好。  最让我看不过眼的是父亲的特立独行,他好像凌驾于“家规”之上,他不让别人做的,他倒是可以做得心安,还美其
花,是一朵一朵插在舞台上的。  舞台,是加盖在原来地板上的另一层地板,其上遍布只够插下一支康乃馨的小洞。  花与花的密度平均,远处看去,是看不见缝的一片花海。任何人走进剧院看到这景观,皆禁不住深深吸入一口气,两种感受同时油然而生,一是直观地对眼前所见赞之叹之,二是从赞叹萌生敬意:有此念头的,是怎样的创作人?  舞台设计师是Peter Pabst。如果说他是这片风景的画师,接下来要把静态的花海变成会
在我小时候,过年的重要节目之一就是“白相城隍庙”。城隍庙离我家不远不近,步行半个多小时即可抵达。如果我们进入城隍庙去仰望城隍老爷的面容,种种思绪一定会透过缕缕紫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  可以这么说,上海的城隍庙已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几毁几起,几屈几伸,身披兵燹之乱的箭疮与灼痕,此后又不断地被金髹彩绘,无言地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镇到国际大都会的巨变。它那富有戏剧性的命运变幻,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2015年4月28日零時,“上海·浦东”门户网站首页挂出链接,“晒出”浦东新区行政权力、行政责任“两张清单”,这也是在上海全市区县中首家同时推出“两张清单”。 源于区委区政府对中央在上海、在浦东搞自贸试验区目标要求的深刻领悟,源于区委区政府对浦东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的担当意识,浦东新区把编制和公布“两张清单”作为重要工作,通过简政放权,以政府权力的“减法”,
地图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军事和政治价值。  提到爱德蒙·哈雷,你会想到什么?没错,他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哈雷,发现“哈雷彗星”的那个人。但哈雷的科学成就,对于人类的贡献,却不仅仅是一颗彗星。  爱德蒙·哈雷20歲时(1676年)就前往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多年后成为拿破仑的流放地),从事南天球星图的绘制工作,他标出了341个星体的坐标。这趟行程让哈雷声名鹊起,22岁时
特朗普是这场全球性的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进行反抗的政治总代表。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特朗普会发动一场反对全世界的贸易战:其实质是反对全球化。世界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  我们知道,涉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特别是有关中国的政策,至少有四个人对白宫主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亡于中国:美国是如何丧失制造业根基的》一书作者、总统贸易事务顾问彼特·纳瓦罗、声称美中两国正处于“经济战之中”的白宫前首席战
男,1963年出生,西安市人。干过美工、临时工,后经商。上世纪90年代起,在《佛山文艺》《延河》《特区文学》《黄河文学》《山花》等期刊,发表小说约50万字。    天热,晚饭后走出院子,坐在街边消暑。平日里爱吹牛的家伙都没露面,我摆弄手机,微信上有个叫“风雨兼程”的小子,发了段视频,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闲着也无趣,就勃拉姆斯吧。帕尔曼架着双拐出场,鬈发,面颊红润,带了几分稚气。我用的是免费
野趣,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人而言,充满商机。  把乡愁化作效益  根据上海市农业旅游经济协会2017年9月公布的数据,历经20多年发展,上海已建成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项目)358个,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业园区、生态园林、民俗文化等六大类模式。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全年接待游客1900多万人次,带动1.63万农户;年接待万人以上规模的景点98个,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旅游总收入
目前中国男士护肤市场规模已达百亿规模,至2019年这个市场总值将增至154亿元人民币。  “雄兔脚扑朔,雌兔服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形象。如今,走到大街上,从背影看,你会经常分不清这位是小哥哥还是小姐姐;转身走到正面,你也还是分不清——小哥哥可能文了眉毛,画了眼线,还戴着漂亮的耳钉;小姐姐可能剪着超酷的男孩头,穿着宽大的男友棒球衫,颈部、
1000期,2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已经无法深切地感受到,身在1999世纪之交,历史感、未来感在周遭的发酵,唯有挑一个慢悠悠的下午翻一翻过往的《新民周刊》,才能些许体会千禧年到来前夕,国家对改革开放创新的决心,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激动和向往。  在这千期之交,让我们再一次回答1998的初心与1999的定格——既讴歌,也追问,永不放弃。这是我们的使命。  1988年底,当我接到新民周刊录取通知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