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主体地位;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94—01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优化学生的内在品质,对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时要应用科学的方式与手段,提升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都是利用传统的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对课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课程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师明确了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引导地位,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了解语文的价值,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如,在进行《爬山虎的脚》课文讲授过程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地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与爬山虎生长习性一样的植物,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特征,进而深入地感受文章的内容,此种方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分析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与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就要深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蝙蝠和雷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演绎蝙蝠发现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这样才会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又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演绎文章内容,通过对文章人物性格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特征,进而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了解文章内涵,激發学习兴趣,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才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构建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以及氛围,让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才可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如,在进行《丝绸之路》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会降低学习兴趣,无法提升教学效率,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图片以及视频的学习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才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才可以深化了解各种知识。传统的教学知识无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构建与教学环境相吻合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与教学环境进行充分融合,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才会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优化自身的语文素养。如,在进行《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说出残疾青年、“我”、碧云的人物特征,让学生分析“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含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分析三次“别饿坏了那匹马”,让学生了解到第一次残疾青年说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是在让我减轻卖马草的辛苦,让“我”专心看书;第二次吩咐妹妹碧云,暗示妹妹不要让“我”知道真相,让“我”能更安心地看书;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实则是感激青年、关心青年。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究,自然就会提升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这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主体,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提升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编辑:张慧敏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52—0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1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终点肌酐是否高于初始肌酐2倍,分为肾功能恶化组、肾功能非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DN组35例、临床DN组32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进口贸易的双边面板数据,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OFDI的进口贸易效应,结果表明:中国OFDI与进口贸易之间总体上呈现出互补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48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予对症支持及氨茶碱治疗,治疗组
【关键词】 数学教学;校本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53—01  校本课程开发思想源于西方国家,它的产生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