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方略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巧合,2015年初二三月间,北大清华都来了新校长,
  2015年末12月,两位的新掌门竟也似默契地仅间隔10来天发表了对这两所中国最好大学的治校方略。
  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北大林建华校长主要阐述如何更好教学生,
  清华邱勇校长突出强调大学如何在社会中更好发挥作用。
  这也许是与他们发表讲话的场合和对象不同所致:
  林校长是在学校与师生交流时讲的这些话,邱校长是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Burton Levin系列演讲活动上演讲。
  林校长的讲话后来整理在国内一张大报上,占了整整一个版,邱校长的演讲清华网站上摘要进行了介绍。
  温故:大学曾是什么
  两人遵循夫子的“温故而知新”,均首先回顾了大学的历史。都是温故,两位校长也是按照自己的侧重点来讲述。
  邱校长说,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使命,大学的使命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追溯高等教育历史,大学在诞生之初只具备单一的教学职能;随着德国柏林大学等一批研究型大学的兴起,大学开始同时注重教学与科学研究。之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带头提出了大学的第三项职能——社会服务。
  林校长在世界高教的背景下,详细回顾了北大教学方式的历史。他说,西方国家的大学最早起源于教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各个国家的大学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德国是最早把研究学术作为大学使命的,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始于19世纪末和上世纪初,同时中国现代大学开始起步。当时的大学规模都不大,是典型的精英和富有阶层的教育。北大早期的教育受德国的影响比较大,蔡元培校长特别强调大学应当研究高深之学问,他还主张沟通文理,提倡“五育”。
  大学教育一直存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矛盾,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到底是培养能干活的人还是有文化的人,在今天这个矛盾依然突出,众多人士围绕这个话题纷争不休。当然谁都知道能统一是最好,但一个学校的资源总是有限,总会有所偏向。
  林校长说,建校初的北大尽管当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还是有严格要求的,但学校规模不大,师生交流比较多,关系也比较密切,学生能够得到学科综合的教育体验。在某种意义上讲,北大当时的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教育模式。
  后来的历史中,北大的教学理念多有调整。建国后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高等教育,大背景是国家在1952年开始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逐步形成了以专科大学为主的高等教育体系。八十年代,北大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十六字方针。
  看到林校长讲的这十六字,我们能理解这是想扭转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倾向,要加入通识教育的内容。这主要在前两条“加强基础”和“淡化专业”上体现。林校长解释,“加强基础”主要是加强专业基础,为此北大建立了文理科实验班,希望理科的学生打好数理化基础,文科学生打好文史哲基础;“淡化专业”主要针对过去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上的培养方案太专太细,需要拓宽学生的专业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北大百年校庆为标志,开始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当时,北大对世界主要大学的本科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科战略研究小组借鉴哈佛的模式,提出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实行完全的学分制。
  但当时校方比较慎重,决定建立元培计划实验班,先小规模试行,积累经验后再在全校推广。与此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按大类招生和培养;加强通识教育,建立通选课体系等。但以院系为基础的专业教育模式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问题:当今的挑战
  回顾完历史,就自然导出目前面临的问题。
  邱勇提出的问题是大学如何更好地在社会中发挥作用。他指出,一个民族、国家的兴起往往与伟大的大学联系在一起。这是从国家发展背景下看大学,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那么显然中国应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邱校长的另一个角度是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展开,他的核心词是“创新”。他说,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科技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同时也使环境、能源、生态等问题更为突出。人类需要深入思考,把握创新的本质,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强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的社会中心地位越来越明显。
  林校长归纳了好几个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学校很大,学生很多环境下)是否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性化培养?什么是成功的教育?我们需要彻底放弃专业教育,完全实施博雅教育吗?研究型大学可以给予学生什么?
  核心还是如何解决通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的矛盾。
  方略:创新和结合
  最后来看校长们的回答这个时代大学面临的挑战的方略。
  邱勇提出了大学使命的四个关键词:真理、梦想、创新、引领。
  真理:大学应当坚守对真理的追求,正是这样一种执着的追求长久以来守护着人类的灯塔和精神家园。
  梦想:大学要有梦想,梦想也是创新的前提。大学不但要教导学生拥有梦想,要鼓励学生坚守个人的梦想,还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梦想的能力。
  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大学应当改革课程和学科设置,更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机制,为培养创新人才扫清障碍,积极推动全球化战略,促使学生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意味着大学还要坚守自己独特的理念,并形成与受教育者所处环境相一致的教育思想,培养拥有独特气质的人才,从而完成大学的使命。
  引领:大学在创新时代不应被动地融入社会,而是要主动用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去推动社会发展,发挥引擎作用。
  我觉得邱校长的这四点中,创新创业是重点。大家可以看到,清华目前创业气氛非常浓,丰富的创业课,巨大的创客空间,众多的创业学生。2015年6月,清华还发起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共有137所高校和50家包括微软、英特尔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参加。   邱校长在讲演中专门有一段话论述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这一趋势拉近了大学与校友、大学与社会、大学与产业间的距离。这既是大学发展的机遇,也为大学发展带来了挑战。大学应在社会创新创业中,推动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同时,创新创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创业精神和勇气的教育过程,这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大学必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支撑体系。
  鼓励创业,不等于让大家放弃学业都去创业,不等于在校期间就创业。邱校长在参加另外一论坛时说:“创业还是艰难的,失败率很高,中国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的比例在1%左右,美国大学生在4%左右,哈佛商学院要到7%左右,大学生毕业选择直接创业本身就是少数。”
  那为什么学校还大力营造创业氛围?邱校长说:“我们更看重的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功能。”能创业很好,即使不创业,通过了解创业,也能更好地找到学习的方向,并在内心埋下创业的种子。
  从邱校长的这个讲演,我们可以体会,清华鼓励创业绝不是做做表面文章,是有着深刻思考、深远打算的举措,是从大学的使命高度来看的。
  林建华校长鲜明地宣示了他对于未来大学教育的观点:“我们要走出一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他说,通识教育是北大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懂得社会、懂得自己、懂得中国、懂得世界”。
  而专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北大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专业教育,他提出四点:第一,我们的教育应当充分展现研究型大学的丰富、多元、规模和广阔,应当是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模式。第二,要特别关注新生。第三,要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
  这里面我觉得第一条最重要,它将给北大和北大同学带来巨大的变化。林校长对这一条的深入解释是:我们的专业教育是以院系为基础组织的,这对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体验大学内涵是不利的。我们应当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学部内学生自由选课和选择专业,各专业应当明确毕业的最低专业课程要求,要建立更多的第二主修和辅修专业,鼓励在学部层面组织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跨学部选课和学习。
  最重要的是其中这句话:“学部内自由选课和选择专业”,我觉得这就是北大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道路的核心。
  什么是学部?我们来看看北大有哪些学部就明白了。北大学部有: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和医学部。大致就是理、工、文、社、医。理学部有数理化生等院系,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有计算机微电子环境等院系,人文学部有文史哲外语艺术等院系,社会科学部有国际关系、经济、管理、法、社会、教育、新闻与传播等院系,医学部有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院系。
  按照林校长的“实现学部内学生自由选课和选择专业”的设想,以后一位北大同学就不会再说是自己是数学系还是物理系、是中文系还是历史系等学生了。不过同学会怎么介绍自己的专业呢?我一时还想不出来,理科生?文科生?好像都有点别扭。
其他文献
丁启阵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出版过多种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学术专著和两种散文集。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是中文系(也叫汉语言文学系)的一个传统专业,主要基础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方言等方面的内容。  经过一番思索,我选书目的标准是:原创性和系统性。所谓原创性,包括原典、创造两个方面,资料、方法都包
在美国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是一对死对头,他们不但以恶搞对方为乐趣,在创新创意创业方面也是拼得你死我活。麻省理工学院自诩创业“大院”,据统计,若将麻省理工学院看成一个国家,那么由麻人(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立的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总量,能位列世界第11位。加州理工也不甘示弱,在他们的眼中,创业是分等级的,比如加州理工正上演着一个校喻户晓的爱情创业故事,主人公亚历克斯.柏(Alex Pai)
把一个评上了“搞笑诺贝尔”奖的奇葩实验持续近1个世纪,  并且还打算继续再做100年的,恐怕只有一根筋的昆士兰大学。  该校做的沥青滴漏实验,是目前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自1927年开始。  碗柜里的“奇怪垃圾”  为了向学生们证明自己的理论,帕内尔教授亲手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装置:向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倒入沥青样本,在1927年将此装置封口后,过了3年,将漏斗封口切开,使得沥青开始缓慢流动。如果
每年3月,网络上就会流传出一组神秘照片:几张大学毕业证书骄傲地伸到镜头前,然而捧着它们的,却是阿拉蕾、哆啦A梦、宅急便小魔女、进击的巨人,甚至还有外星人……难道是二次元进攻三次元了吗?不不不,这其实只是日本的毕业式现场而已。每年3月下旬,大四学生们纷纷毕业,在大礼堂的讲台前,从校长手里接过那张毕业证书时,大部分人都是西装革履,以示步入社会的决心和姿态。然而总有那么一群另类,他们不穿寻常衣,而是变装
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企业、高校如何形成合力,  深化实践育人,推进创新创业工作?  教育部、人社部、国资委联合在湖北省黄冈市  召开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上,  来自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代表普遍认为,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资源对接,  与政府和企业合作,  共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校企合作,建立工作站的方式,  有益于科研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成果产
广播台的黄金岁月  二十年的历史,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算起的。复播之初,广播站的成员仅有季小军学长一人。随着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广播站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手机网络等信息产物尚未普及的年代里,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听着广播台播出的节目,抱着书本走在长长的梧桐大道上,这曾是无数北语学子关于青春最美好的回忆。当时的季小军学长,如今已成为央视著名的主持人。  我认识的一位传媒类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姐回忆说,200
2016年3月,我正在列支敦士登旅行,这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主街上排列着各个品牌的瑞士钟表店。记得上一次回国的时候,我陪爸妈逛商场,老妈在一楼的金饰店找师傅修理一条断掉的项链,老爸闲逛进了旁边的钟表店,看到了一款手表,样式简洁大方,表带可替换成皮链和钢链两种,特别适合他的医生身份。老爸试戴了一下,特别喜欢,翻来覆去地看,当得知手表要近两万块人民币,最终没舍得买,自言自语道:“不买了,我原来的
2015年9月初,我拖着两个28寸行李箱离开北京的时候,首都的蝉声还鸣得厉害,和所有在那个夏天向四年的大学时光挥手道别,经历语言考试、文书材料、学校面试和办理签证等等关卡试炼的留学生一样,在终于将那些自己最熟稔擅长乃至厌烦的事情抛诸身后以后,我脖子上套着海绵宝宝颈枕,手里抱着1.5L的电饭煲,来到了法国。  她告诉我自己正在寻找奢侈品行業相关的行业。嗯嗯想法不错,我鼓励她。  彼时我还在背着手里的
极端的环境往往会造就彪悍的性格。身处美国东北部的达特茅斯学院,每年有一半都是冬天,阳春四月还在飘雪,学校四周全是荒山野岭,基本没啥娱乐设施,于是机智的达特茅斯学子把除学习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两大活动之中——喝酒和户外运动。这既能打发雪季的漫漫长日,也炼就了这所常春藤大学24K纯爷们儿的彪悍性格,就连“世界上最具坚韧不拔精神的大学之一”这称号,也是杠杠的!  喝酒游戏专为学霸准备  会下雪的大学不
上午10时许,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博士生袁伟在体育馆门口的巴士站点用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两分钟后,一辆白色的小巴缓缓驶来,在袁伟面前自动打开了车门。  上车后,袁伟好奇地打量巴士内部。这辆小巴不光没有驾驶员,甚至连刹车、油门、方向盘也一并省去了,八个座位在两侧按序排开,已有几位乘客坐着。车辆中部窗户上方的一块电子屏显示着“交大青飞联合实验室欢迎您”,电子屏下方还有一块方方正正的液晶操作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