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模块式教学;
思路;实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21—01
模块式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模块”教学等。它是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式教学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内容。
模块设计的思路
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可以把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进行教学,即字词基础知识,语法知识,作者、时代背景等提高知识。按模块可设计为:基础知识模块;文法、语法模块;拓展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的设计思路是满足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如字、词、句等是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内容。文法、语法模块的设定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课本),由语文教研室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共同研究,有侧重、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模块;该模块必须以逐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前提,有序地实现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拓展模块的选择是课本内容中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阅读等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和兴趣,让其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基础知识。
在上述三大模块基础上,其实把每一教学单元或每一节课程的内容还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的模块,如划分为基础内容、中心思想、相关链接知识拓展等等。
模块建立与教学实例
模块建立一定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紧扣教学内容,先设计整本教材的模块体系,如归纳生词、语法、文章类别等,然后针对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进行模块设计;二是由浅入深,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三是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块(教学方法)。
笔者以《爱莲说》为实例来说明模块式教学设计。
1. 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朗读、生字、文言文知识
诵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生字、文言文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掌握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中通外直”;“度不中而轻发”。
而:“学而不思则罔”;“出淤泥而不染”。
蕃(fán):多。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通:贯通。
直:挺直。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2. 文法、语法模块包括文中对莲花的描写、句子的组成及含义
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句子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可记事,可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3. 拓展模块主要指对作者的了解
周敦颐(1017-1073年),宋代(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周敦颐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写作背景。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经年老(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思路;实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21—01
模块式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模块”教学等。它是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式教学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内容。
模块设计的思路
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可以把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进行教学,即字词基础知识,语法知识,作者、时代背景等提高知识。按模块可设计为:基础知识模块;文法、语法模块;拓展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的设计思路是满足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如字、词、句等是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内容。文法、语法模块的设定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课本),由语文教研室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共同研究,有侧重、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模块;该模块必须以逐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前提,有序地实现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拓展模块的选择是课本内容中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阅读等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和兴趣,让其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基础知识。
在上述三大模块基础上,其实把每一教学单元或每一节课程的内容还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的模块,如划分为基础内容、中心思想、相关链接知识拓展等等。
模块建立与教学实例
模块建立一定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紧扣教学内容,先设计整本教材的模块体系,如归纳生词、语法、文章类别等,然后针对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进行模块设计;二是由浅入深,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三是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块(教学方法)。
笔者以《爱莲说》为实例来说明模块式教学设计。
1. 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朗读、生字、文言文知识
诵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生字、文言文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掌握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中通外直”;“度不中而轻发”。
而:“学而不思则罔”;“出淤泥而不染”。
蕃(fán):多。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通:贯通。
直:挺直。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2. 文法、语法模块包括文中对莲花的描写、句子的组成及含义
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句子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可记事,可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3. 拓展模块主要指对作者的了解
周敦颐(1017-1073年),宋代(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周敦颐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写作背景。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经年老(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