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1234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我们通过对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问卷的统计以及个案分析,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抵制宗教渗透的预警机制等,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观。
  【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信仰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C11JY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宗教信仰逐步渗入高校大学生群体之中。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敏感、最有条件接触宗教的高知识群体,更容易受到影响,客观分析和理性把握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的解决。本文基于对滨江高教园区在校生的宗教信仰调查,旨在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与引导做出探究。
  一、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
  信仰,一般意义上隶属文化范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而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信仰。信仰是人对某种主义或宗教信服、崇拜从而形成的观念和自己行为的准则。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将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与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信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滨江高教园区的5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方式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其中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11份,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98份,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97份,浙江中医药大学114份,浙江艺术职业学院89份。
  1.被调查数据群体的性别,民族,专业,来源,收入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性别男占31.5%,女占68.5%。民族是汉族占95%,少数民族占5%。在调查中生源是农村的占33.5%,城镇的占66.5%,在收入来源中完全依靠家庭父母承担占41%,主要依靠父母,平时偶尔打工赚钱占52.5%部分依靠父母,经常去打工赚钱占6.5%。
  2.你是否有宗教信仰(见图2)
  3.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信教的类型(见图3)
  通过图3可以看出,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已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引导,特别是新生入学后做好调查和跟踪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密切关注这部分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调查说明其他的大部分同学不信仰宗教树立了科学的信仰。
  4.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图
  5.滨江高教园区不信教学生对选择信教的心理分析
  调查显示,不信教学生表示将来不会被地下非法宗教组织拉拢,蛊惑而加入其组织的占 89.3% ,会的占 2.5% ,不知道,看情况而定的占8.2%。说明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对于不信教的学生也要加强引导和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和马克思哲学观教育。让他们了解各种宗教产生的背景、起源、本质,澄清大学生对宗教的一些模糊认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
  二、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
  1.由图9可见,在学生中间信仰宗教相当一部分是受家庭影响。由于滨江高教园区学生大部分为浙江生源,而在浙江生源中宁波和温州的生源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从小受到家族信教的熏陶和影响,宁波、舟山地区寺院林立,佛教徒众多,一些同学从小由长辈带着去寺廟游玩、拜佛,参加放生、祭祀、吃斋等活动,从小耳濡目染对佛教产生兴趣。温、宁、台地区大学生父母在外经商较多,他们从小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出入教堂、参加圣诞活动,因此,自然而然地信了“道理”(指基督教)。此类学生接触宗教少辄几年,多辄十几年。
  2.信教学生中有由于寻求心理寄托,以及找到人生的意义及归属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大学生从跨进校门的一刻起,就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考试的失利、恋爱的失败、之前对大学美好梦想的破灭,这些都是可能引起宗教皈依的现实因素,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困难,没有合适的渠道发泄心灵的郁闷,或者缺少来自周围的关爱时,宗教是一个及时出现的避风塘。其次学生往往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很高,容易带着完美主义的眼睛看社会,遗憾的是,社会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当他们所受的教育过于空泛僵化时,宗教对于终极真理的追求、以仁爱和行善为核心的慈善理念就深得他们的赞赏。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还有部分同学在困难时候得到过宗教组织的帮助,盛情难却,顺水推舟加入教徒行列。这个阶段的信众对宗教价值的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这部分学生对宗教的信仰具有动摇性和功利性,对宗教仪式的参与也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更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关注,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认识世界和看待问题。
  3.从客观上来说,社会转型期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文化并存于同一社会时空,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马克思主义在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社会上的消极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而在多元化的取向中,又以经济物质利益的选择为主要趋势,使部分大学生在知识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等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出现混乱。多元价值观念给人以自由的选择但也使人迷惘,这是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宗教的社会因素。   三、 针对大学生信教问题的对策及引导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观。我们不仅要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又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这就要求加强信仰教育的针对性,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那些单纯追求自我实现的学生重塑价值观。要通过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校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正确的认识宗教的本质,了解宗教产生的根源,增强对宗教问题的辨别能力。高校应改善教学方法,摒除传统的灌输形式,以引导、启发的方式使学生接受唯物理论,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来培育高雅的校园文化精神,来充实学生的心灵。搞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优化育人环境,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有着直接的作用。宗教,之所以能够赢取大学生的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它们鼓吹个人可以得到救赎或者觉悟,而是把大众慈善的理念,个人的救赎建立在对他人的救赎上。把学生关注的眼光从自身转向他人,学生的心灵就会充实很多。我们应该创设丰富的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动,营造温馨宽松的校园环境。
  3.加强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心理归属感。滨江高教园区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学生的思想育人发挥了一定的优势。利用各校在心理学方面的师资与优势,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接受挫折和面对挫折的能力,重建理性认识、完善自我认识、塑造健全人格等。为在校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这样再配合科普知识的宣传与学习,减少宗教的影响。
  4.开设宗教文化选修课,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党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大学生去掉对宗教认识方面的神秘感,减少认识上的盲目性。
  5.在日常的学生思想工作中,把信仰宗教的同学纳入特殊群体的学生范围。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定时与他们谈心交流,来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动态。同时,也积极加强对他们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信教的学生也积极融入校园的文化和氛围,使他们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良好的身心发展。
  6.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对已经皈依宗教的学生信徒在校园以外进行正常的宗教仪式和活动不予干涉,同时严禁在大学校园内进行传教活动和群体性宗教活动,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再者,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及时发现、积极引导,坚决抵制宗教渗透的预警机制,不能允许宗教布道者进入校园,取缔非法的宗教集会和宗教宣传材料进入校园,对有苗头和可能侵袭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宗教渗透要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虹 杜凌 赵卫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J].2009(2)5—6
  [2]李海晶 徐朝亮.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与反思 教育学术月刊 [J].2009(11)33—35
  [3]张盼盼.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2009(7)186—187
  [4]陈金成 甘满堂. 福州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10(2)16—19
  [5]章波娜.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分析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J].2009(10)171—172
  [6]鲁志美 孙婉.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學生宗教信仰的引导工作 资志文摘[J].40
  [7]张瑞芹. 试分析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及其教育对策 学理论[J].2010 268—269
  [8]涂艳玲.温州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思考 学园 教学科研[J].2010(9) 23
  [9]沈桂萍.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10 14—17
  [10]杨久宇.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黑龙江科技 [J].2010 216
  [11]王世翔.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特点 高校辅导员学刊[J].2009 8—10
  作者简介:
  蓝少鸥(1970-),浙江龙游县人,畲族,副教授,教育管理硕士,现任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维等。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中着重强调的教学内容,素质教育不是一门课程,但却比任何课程都来得重要,每一个老师都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本文主要从中学体育教学出发,谈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05-0
【摘要】战术水平的诊断与评定是羽毛球运动员及教练员必须具备且需要不断提高的一种重要能力。本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水平诊断与评定的重要作用,并对战术水平的诊断与评定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羽毛球 战术水平 诊断与评定  【中图分类号】G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07-01  引言  当今的羽毛球比赛是在激烈、高强度的攻防对抗中进
【摘要】随着中职体育教学与就业适应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追求课堂的时效性,尤其是在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上,可以融入不同的教学理念,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要素出发,围绕提升中职学生的需求和提升中职体育课程的有效性展开各项体育活动,更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旨在分析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表现,从时效性出发,剖析当前中职体育课程教育存在的弊端,并进一步探讨中职体育中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持续发展,但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公认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创造大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少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备受关注的焦点。其中原因是能够影响创新的要素的配置,要素的不同配置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创新绩效,不同的社会阶段,创新要素的分布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分布的差异体现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关键内容,已被视为“向管理要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更被视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
【摘要】计算方法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基礎课程,主要介绍科学与工程计算中一些基本数学问题的实用计算方法。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计算方法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该课程的性质和知识特点出发,对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方法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3-01  数值计算方法是一种研究并解决数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项实践活动。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栽培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可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学生创新素质, 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改革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质量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机械制圖课程传统教学的特点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 课程教学 应用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4-02  机